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罗成教授
释义

罗成教授简介

罗成, 男,天津市特聘专家,天津市特聘教授。入选天津市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千人计划”。1994年获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博士学位。

u个人基本情况:

姓 名: 罗成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8年10月26日

民 族: 汉

政治面貌: 非党派

职称职务: 教授

u教育经历:

1. 1982四川大学学士

2. 1990 赫尔辛基大学硕士

3. 1994赫尔辛基大学博士

u社会兼职:

1. 三峡大学客座教授

2. 遵义医学院客座教授

3. 塔尔图大学 高级研究员

u招收研究生学科及方向:

1. 招收博士研究生

(1)2011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201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http://yjs dot tust dot edu dot cn/2005/0002.htm)

2. 招收硕士研究生

(1)2010级,13 名:王红霞, 刘 玲, 张金禄, 刘泽君, 高 翔, 武俊华, 石倩倩,

张晓红, 卢相义, 安 琪, 李梦贤, 赵毅, 刘 薇

u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l 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

1. 食品科学

2. 免疫学(营养)

l 主要研究方向:

1.营养免疫与健康的分子作用机理

2.食品芳香分子合成与代谢

3. 食品安全

u主要工作经历及业绩:

1982 -1989年,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工作 (发表20余篇中文论文)

1989-1989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微生物和遗传研究所从事细菌病毒研究工作(发表1篇英文论文)

1990-1994年,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从事细菌病毒遗传、生化和结构的研究,1993获理学博士学位(发表6篇英文论文)

1994-1995年,在第戎 (Dijon) 法国农业科学院(INRA) 做博士后;

1996-1998年,在瑞典乌默奥(Umeå)大学植物生理学系做博士后 (发表5篇英文论文)

1998- 2003年,在芬兰土尔库大学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从事肿瘤及Ι型糖尿病中环氧化酶 (COX)-2的生理和病理学以及(COX)-2抑制剂研究,科学研究员 (发表8篇英文论文)

2003- 2004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医学研究基金会免疫实验室,从事膜脂筏、T-细胞激活、HIV感染研究,博士后(发表3篇英文论文)

2005 -2006香港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从事COX-2和Rb在肝癌细胞+ / - 增生中的调节研究,科学研究员 (发表3篇英文论文)

2007年- 2008年,在芬兰土尔库大学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赫尔辛基大学分析化学系从事COX-2抑制剂和脂质体纳米药物的包埋和药物定向控释投递研究,科学研究员;

2008年9月-目前,爱沙尼亚,塔土大学,生物技术系,高级科学研究员;2010年4月-目前, 天津科技大学“海河学者”,特聘教授。天津市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博士生导师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1.基于智能手机红外光谱的食品安全检测系统的建设

2.不同文化的多糖的抗氧化,抗炎, 抗放射的协同作用

3.微生物油脂(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与转化

4.乙醛代谢及抗宿醉机理及方法

5.脂质体及透膜药物投递

u 已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

1.细菌病毒的结构与功能

2.大麦AGPase的分子生物学

3.COX-2在性激素相关的癌症中的作用, 及COX-2抑制剂筛选

4.肺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GWAS)

与科研关联的社会活动:

细菌病毒φch1的命名(见第19号出版物),2001年受分子和细胞内分泌学(MCE) 杂志Huhtaniemi总编辑 (教授) 安排,代理编辑;2000年10月参加美国Johanson&Johanson公司评估COX-2抑制剂的开发(获奖及荣誉证书);2002年获得芬兰图尔库Biotekki股份有限公司咨询奖及荣誉证书,2006参加美国汤姆逊公司科学界的专利使用调查(获奖及荣誉证书)。
2011 年 6 月 11-12日, Gene Forum Tartu, Estonia
2011 年 5 月 11-15 日, Asia Congress of Biotechnology (ACB-2011), Shanghai, China, (武俊华强报)。
2011 年 5 月19-20日, Helsinki Chemicals Forum. Helsinki, Finland
2010年 10月 23-25 日,2010天津细胞治疗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前沿研讨会
2010 年6 月18-19日,Gene Forum Tartu, Estonia
2009年 5月 27-29 日 芬兰赫尔辛基2009化学年会。
2009 年6 月12-13日,Gene Forum Tartu, Estonia
2009年1月 15-17 日,荷兰,莱顿医学院参加欧共体老龄化机制研究年会。
2008年 9月 6 日,爱沙尼亚,塔土大学作学术报告。
2007年 12月 19 日,应军事医学科学研究院北京放射医学研究所及北京蛋白质组中心周刚桥教授邀请作学术报告
2007年 12月 17 日,应遵义医学院邀请作学术报告
2007年 10月 22 日,应军事医学科学研究院北京放射医学研究所邀请作学术报告
2007年 10月 4日,应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邀请作学术报告。
2007年 9月 28 日,应中国三峡大学化生院邹坤教授邀请作学术报告。
2006年10月 26-28,出席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成立50周年纪念会,作学术报告
2006年9月,参加Thomson公司专利科学使用调查、评价(获奖及荣誉证书)
2005年 7月,出席香港大学举办的香港医学2005届年会,墙报
2003年12月10日,美国俄克拉荷马医学研究基金会学术年会
2002年 11月30日至12月1日,参加在德国汉堡EMBL out-station举行的同步加速器及蛋白质衍射研习会
2002年6月14日至18日,出席美国旧金山美国糖尿病年会,墙报
2002年6月3-4日,出席图尔库举办的分子免疫 - 从基础研究到新疗法研讨会,墙报
2002年4月1日至2日,出席图尔库和斯德哥尔摩之间 Siljaline 邮轮DIPP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研讨会
2001年8月,参加芬兰坦佩雷糖尿病中心DIPP 研讨会
2000年3月26日至27日,应香港科技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邀请作学术报告
2000年3月28日至31日,应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湖北医科大学邀演作学术报告
1999年8月29日至9月3日,出席美国夏威夷举办的第三届COX-2国际会议,邀请人Peter Lipsky(NIH),墙报
1998年4月27日,应 Teemu Teeri 教授邀请,在赫尔辛基大学生物技术中心作学术报告:AGPase酶、ADP焦葡萄糖及转运肽在胞浆及淀粉酶质体之间的移动
1998年8月 12,应邀在德国 Gatersleben 植物遗传学和作物研究所作学术报告,主持人:Wobus 博士、教授
1997年10月19日至22日,出席北京主办的中国生化工程,走向新世纪的生物技术。
1997年4月14-19日,出席美国得克萨斯圣安东尼奥举办的基因、基因家族及同工酶第九届国际大会,墙报。
1996年 9月26日至27日,参加乌默奥大学和瑞典农业大学 (乌默奥) 学术联会
1994年9月12日 参加第戎地区外籍博士后学术研讨会,11月3日至6日出席法国第戎第2届生物多样性学术研讨会
1991,1992和1993年,参加芬兰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微生物及遗传学联合学会年会
1993年10月16-19日,参加在芬兰举办的北欧生物共生固氮会议
1993年11月19日至21日,应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国家生物大分子结构实验室邀请作学术报告
1993年11月23日至25日,应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邀请作学术报告。
1989年6月19日至24日,出席莫斯科生物结构和功能国际学术研讨会。
1986年10月2-7日,出席天津举办的第七次全国病毒学研讨会。
1987 年5月5-9日,出席世界卫生组织 在武汉举办的生物农药国际会议。 u 完成的主要论文(2005年以来)

Yadi Li,Christopher M. Frenz, Mianhua Chen, Yurong Wang, Fenjuan Li, Cheng Luo,Zhenjing Li, Ning Liang, Jian Sun, Hua Yang, Likui Wang, Lars bohlin,Changlu Wang, Virtual and In vitro bioassay screening of phytochemical inhibitors fromflavonoids and isoflavones against Xanthine oxidase and Cyclooxygenase-2 forgout treatment, Chemical Biology & Drug Design (CBDD),2011. Accepted.

WangH, Zhang JL, Wu JH, Xiong CC, Su J,Wang CL, Yang ZY, Luo C, 2011,IR-based molecules’ detection system for food safety with an initial tele/internet-communication interfaceprogram of smart phones, MS under preparation.

LiuL, WuJH, An Q, Zhang JL, ZhaoY, WangJX,WangCL, ChenMH, WangYR, SunYXand LuoC. 2011,Antioxidativeand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synergy of ursolicacid with microbial polysaccharides aroused from different culturaldiets, MS under preparation.

1, 刘旭川,王 勇,罗 成,刘 勇,Viili中霉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食品科学, 2010, Vol. 31, 03 期:207-208。

2, 王勇 刘勇 罗成 丁联成 孙兴南 刘旭川, Viili中乳酸菌的初步分离和鉴定。《安徽农业科学》 2010年06期。

3, 李葫 王昌禄 王玉荣 李风娟 罗成, Viili中乳酸菌的分离及对秀丽线虫寿命的影响。《中国酿造》2010年 第5期

4, 刘薇, 王红霞,王立魁, 苏丽丽,罗成, COX-2/Nrf2/ARE信号通路与体内外的抗炎、抗氧化作用机理, 生命科学 (上海), 2011,

5, Li YD Frenz CM, Chen MH, Wang HR, Li FJ, Luo C, Liang L, Yang H. Bohlin L,Wang CL. Primary virtual and in vitro Bioassay screening of Natural Inhibitorsfrom Flavonoids against COX-2.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 2011, 92:156-160.

6, Luo, C.;Urgard, E.; Vooder, T.; Metspalu, A. (2011). The role of COX-2 and Nrf2/ARE inanti-inflammation and antioxidative stress: Aging and anti-aging. MedicalHypotheses, 2011, 1 - 5.

6, UrgardE, Vooder T, Võsa U, Välk K, Liu M, Luo C, Hoti F, Roosipuu R, Annilo T, LaineJ, Frenz CM, Zhang L, Metspalu A. Metagenes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 in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ancer Inform.2011;10:175-83

8, Sun, WH.; Yang, Y.; Luo, C. (2009). Inhibition of COX-2 and activation of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 gamma > synergistically inhibits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s apoptosis of human pancreatic carcinoma cells . Cancer Letter, 275, 247 - 255.

9, Luo, C.; Wang, K.; Liu, D.; Li, Y.; Zhao, Q. (2008). The Functional Roles of Lipid Rafts in T-Cell Activation, Immune Diseases and HIV Infection and Prevention. Cell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5, 1 - 7.
10,罗成, 杨叶 赵勤实, 环氧化酶-2及其抑制剂, 现在何处? 又应走向何方? 生命科学 (上海) No. 1, 2008

11, Sun, WH.; Su, H.; Zhu, F.; Chen, GS.; Luo, C.; Zhao, Q.; Zhang, Y.; Shao, Y.; Sun, J.; Zhou, SM.; Ding, GX.; Cheng, YL. (2008). Blockade of cholecystokinin-2 receptor and cyclooxygenase-2 synergistically induces cell apoptosis, but independently inhibits the proliferation of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 in vitro. Cancer Letters, 263, 302 - 311.

12, Luo, C.; Peng, Y.; Santti, R.; He, M.L.; Lin, M.C. (2006). COX-1 and 2 expressions in sex-related organs of neonatally estrogen treated rats and in activated and non-activated macrophage RAW264.7 cells with phytoestrogen. Endocrine, 29, 161 - 167.

13, Luo, C.; Simell, O.; Kung, HF.; He, ML. (2005). The simultaneous and spontaneous coexpression of insulin and COX-2 in beta cells, and the infiltration of leukocytes in inflamed islets in adoptive transferred NOD/SCID mice. European Journal of Inflammation, 3, 55 - 61.

14, Luo, C.; He, ML.; Bohlin, L. (2005). Is COX-2 a perpetrator or a protector? Selective COX-2 inhibitors remain controversial.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6, 926 - 933.
15,Luo C and Laaja P, 2004, Inhibitors of JAKs/STATs and the kinases, a possible new cluster of drugs, Drug Discovery Today, Vol. 9, No. 6, pp268-275. 16, Cheng Luo**, Markku Kallajoki, Marjaana Makinen, Tamara Teros,Laura Ylinen, Olli Simell, 2002, Distribution and contribution ofcyclooxygenase (COX)-2 for diabetogenesis in NOD mouse model, Cell & TissueResearch, Vol. 310, p169-175.

17, Cheng Luo**, Jukka V. O. Laine, Laura Ylinen, Tamara Teros,Marjaana M?kinen, Ari Ristim?ki, and Olli Simell, 2002, Expression ofcyclooxygenase-2 in intestinal goblet cells of prediabetic non-obese diabeticmice, Acta Physiologica Scandinavica, 174 (3): 265-274.

18, Luo C**. Strauss L. Streng T. Ristimaki A. and Santti Risto,Constant Expression of cyclooxygenase -2 gene in the lower urinary tract andprostate of the mail rats treated with estrogen, Zeitschrift furNaturforschung, 56C:455-463, 2001

19, Wu. X. Sallinen K. Antila L., Makinen, M., Luo C., P?ll?nen,Erkkola R. 2000, Expression of insulin-receptor substrate-1 and -2 in ovariesfrom womanwith insulin resistance and controls. Fertinity and Sterility, Vol.74, No. 3:564-572

20, Kleczkowski L.A., Sokolov L.N., Luo C., Villand P. (1999)Molecular cloning and spatial expression of an osmoticum-responsive cDNA forthe large subunit of 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from Arabidopsis thaliana.Zeitschrift f Naturforschung 54c: 353-358

21, Luo C. and Kleczkowski L.A. 1999, Expression of barley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in Eschericha coli: Processing and regulationconsiderations . Phytochemistry, 50:209-214

22, Luo C., Dejardin A., Villand P., Doan D., Kleczkowski L.A.,1997, Differential processing of homologues of the small subunit of ADP-glucosepyrphosphorylase from barley(Hordeum vulgare) tissues. Zeitschrift furNaturforschung, 52c, 807-811

23, Eimert K.,Luo C., Dejardin A., Villand P., Thorbjfrnsen T., Kleczkowski L.A., 1997, Molecular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the large subunit ofADP-glucose pyrosphorylase from barley (Hordeum vu2lgare ) leaves. Gene 189:79-82

24, Hantula J., Koivula T. T., Luo C.,& Bamford D. H., 1996,Bacterial diversity at surface water in three locations within the Baltic seaas revealed by culture-dependent molecular techniques. J. Basic Microbiol. 36:163-176.

25, Luo C.,Butcher S., and Bamford D.H., 1993a, Isolation of aphospholipid-free protein shell of bacteriophage PRD1, an E.coli virus with aninternal membrane, Virology, Vol. 194, pp. 564-569.

26, Luo C., Hantula J., Tichelaar W., and Bamford D.H., 1993b,Bacteriophage PRD1 protein: crosslinking and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microscopy analysis, Virology, Vol. 194, pp. 570-575.

27, Caldentey, J., Luo C., and Bamford, D.H., 1993, Dissociationof the lipid-containing bacteriophage PRD1, effects of heat, pH, and sodiumdedecyl sulphate, Virology, Vol. 194, pp. 557-563.

28, Bamford J.K.H., Luo C., Juuti J.T., Olkkonen V.M. and BamfordD.H., 1993, Topology of the major capsid protein P3 of bacteriophage PRD1:Analysis us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C-terminally truncated proteins.Virology, Vol. 197, pp. 652-658.

29, Witte A., Baranyi U., Klein R., Sulzner M., Luo C., Wanner G.Kruger D.H. and Lubitz W., Characterization of Natronobacterium magadii phagephiCh1, a unique archaeal phage containing DNA and RNA. MolecularMicrobiology,Vol. 23(3),603-616, 1997.

u 完成的著作

参与编写下列教材、著作:

1. 陈涛, 罗成 等 微生物农药实验手册, 农业出版社, 1993

2. 武俊华, 安琪, 张金禄, 李梦贤, 赵毅: Viili酸奶的制作实验指导书 (指导), 2011

u 科研获奖

曾获XX科技进步XX等奖各X项, 分别为:

1.细菌病毒φch1的命名(见第19号出版物),2000年10月参加美国Johanson&Johanson公司评估COX-2抑制剂的开发,获奖及荣誉证书; 2006参加美国汤姆逊公司科学界的专利使用调查,获奖及荣誉证书.

2.2002年获得芬兰图尔库Biotekki股份有限公司咨询奖及荣誉证书,

3.2008年,三峡大学,遵义医学院授课荣誉证书.

u 可转化成果

1. Viili多糖及其它不同文化多糖的的抗氧化,抗炎, 抗放射的协同作用

2. 微生物油脂的生成与转化

3. 脂质体及透膜药物投递

u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天津泰达13大街,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 8号楼,451房间

邮政编码:300457

电 话:中国 022 天津 60600117 校内 8117

E-mail :Luo58@yahoo dot com, 实验室工作网页:http://tust dot blog dot com/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2: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