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论天人之理 |
释义 | [宋]李纲《论天人之理》 出自:《梁溪集》卷一百四十五 原文:天人之理一也。人事尽,至于无可奈何,然后可以归之于天。譬犹农夫之治田,耕耘之功既至而遇水旱,乃可曰天实饥之也;医师之治病,药石之功既至而犹不起,乃可曰天实死之也。今未尝力耕耘而望岁于天,未尝投药石而责命于天,其可乎?古之君子,以在天者不可知,而尽其在人者。故立人之朝,卒然遇非常之变故,及察事理之将然,必力争而救止之,虽得罪至于蹈死而不悔。其意以谓:吾知尽夫人事而已。幸而时君听之,可以转危亡而为安存,庸讵知人之非天也?不幸而不听,至于得罪而死,然后可以归之于无可奈何,曰“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君子亦无憾焉。 参考译文:天意和人为的道理是一样的。人们做完一件事,到了无可奈何,然后就把它归咎于天意。譬如农夫种田,已经辛勤耕耘却遭遇水灾或旱灾,才能说上天实在使他饥饿;又如医生治病,已经用好药物却还不能治好病人,才能说上天实在使病人死亡。现在不曾辛勤耕耘却埋怨上天年成不好,不曾投放好药却责备上天索命,这行得通吗?古代的君子,因为对天意不了解,所以对人事能尽心尽力。因此在朝为官者,猝然遇到不同寻常的变故,等到明察将要发生的道理,必定据理力争挽救制止它发生,即使获罪直到赴死而无悔。这种想法表明:我懂得尽力而为罢了。幸亏当时国君听从了建议,能够转危为安,哪里知道这是人为的原因而不是天意所为呢?如果不幸当时国君没有听从建议,直到获罪而死,然后就归咎于无可奈何,说“这是天意啊,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君子也就没有遗憾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