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绿豆细菌性疫病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名:绿豆细菌性疫病 别名:细菌性斑点病 病原中文名:油菜黄单胞菌菜豆致病变种 病原拉丁学名:Xanthomonas phaseoli(Smith)Dowson异名X.campestris pv.phaseoli(Smith)Dy 病害类型:细菌 主要危害作物:除侵染绿豆外,还侵染豇豆、扁豆、小豆、菜豆。 主要为害部位:叶片 为害症状主要发生在夏秋之雨季。叶片染病病叶上现褐色圆形至不规则形水泡状斑点,初为水渍状,后呈坏疽状,严重的变为木栓化,经常可见多个病斑聚集成大坏疽型病斑。叶柄、豆荚染病亦生褐色小斑点或呈条状斑。 形态特征菌体短杆状,极生1根鞭毛,大小0.5~3.0×0.3~0.8(um)。有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圆形、黄色。病菌发育适温30℃C,最高38℃,50℃经10分钟致死,适应pH5.7—8.4,最适pH7.3。 传播途径病原细菌主要在种子内部或粘附在种子外部越冬。播种带菌种子,幼苗长出后即发病,病部渗出的菌脓借风雨或昆虫传播,从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经2~5天潜育.即引致茎叶发病。病菌在种子内能存活2~3年,在土壤中病残体腐烂后即失活。 发病条件气温24~32℃、叶上有水滴是本病发生的重要温湿条件。一般高温多湿、雾大露重或暴风雨后转晴的天气,最易诱发本病。此外,栽培管理不当,大水漫灌或肥力不足、偏施氮肥,造成长势差或徒长,皆易加重发病。 防治方法(1)实行3年以上轮作。 (2)选留无病种子,从无病地采种,对带菌种子用45℃恒温水浸种15分钟捞出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或用种子重量0.3%的95%敌克松原粉或50%福美双拌种,或用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4小时。 (3)加强栽培管理,避免田间湿度过大,减少田间结露。 (4)发病初期喷洒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新植霉素kooo倍液、抗菌剂“401”800~1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