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超爆魔鬼经济学 |
释义 | 超爆魔鬼经济学= 荒谬怪诞经济学?有时候,一个人在生活中要想拥有清晰的思维是非常困难的。我们一直被告知,酒后驾车发生事故的概率要比清醒正常人驾车发生事故的概率高出很多倍。有如此多的人酗酒后仍然要手握方向盘,这是为什么呢?酒后驾车极其危险,可是,难道酒后步行就安全吗?马和汽车,谁的危害更大?如果我们不开车,改成骑马,社会将会怎么样? 图书信息作 者: [美]斯蒂夫·列维特,斯蒂芬都伯纳 著,曾贤明 译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1 开 本: 32开 I S B N : 9787508619255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定价:39.00 编辑推荐不敲破你的脑袋,誓不罢休!赋予你看透世界的魔力! 连续数周荣登亚马逊、《纽约时报》畅销书总榜前10名 想要改变世界吗?你的魔力就藏在这本充满怪诞思考的书里 读书也如同看戏,不会看的看热闹,会看的看门道。看热闹的往往看到了外面最浮浅的东西,就大呼不可取!看门道的,不会如此浮躁、浅尝辄止,他更愿意深入到书的精彩之处,以察究大道之理。读《超爆》,应手执一杯名茶,一边细细品味名茶的清香,一边深索书中蕴含的精细哲理——但在你读到精彩之处而拍案惊奇时,别忘了把杯子放在桌上。 来来来,亲爱的读者朋友,为了验证你是不是有着超常的智慧,在阅读本书之前,请你做一个知识测验吧,看看你的“魔鬼指数”到底有多高。 内容简介要是你在寻偶期,遇到个适龄异性在读这本书,一定上去跟他/她搭讪。写这本书的人,智商高,好奇心无边无际,讲话表面正经其实很不正经,有专业知识又有人情,看这本书的人一定也差不到哪儿去。按我说,这就是新时代的性感标准。 ——覃里雯 《周末画报》新闻中心主任 “全美国最有趣的脑袋”列维特和都伯纳又出场了!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给他一个支点,他能把地球撬起。而现在,列维特和都伯纳凭借这本《超爆魔鬼经济学》简直就可以把你的脑袋敲破。不信,你就试试。 这本历经4年时间创作而面世的书,深入探讨了世间万物那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提出的问题不仅更具挑战性,而且更出人意料,它将再次挑战我们的传统思维方式: 身体肥胖的女性和牙齿长得难看的女性薪水就低!这是为什么呢? 在高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女生再进入大学,毕业之后就能找到好工作? 导致大多数男女薪水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女性追求高薪的愿望不足? 为什么世界上大部分顶级运动员都出生在1月-3月份? 马和汽车,谁的危险更大?想阻止气候变暖?用烟囱捅破天吧!? 发生在中国四川的汶川大地震,与横扫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有什么不同? 安全带真的能保证你的驾车和乘车安全吗?儿童车座也照样不安全? 你是不是经常碰到令你无法解决的事情?或者即使解决了,又不能令你满意?这是为什么?那是因为你的传统思维在作祟,像列维特和都伯纳一样换个思路吧,把你的传统思维彻底颠覆掉,你会发现原来麻烦重重的问题可以这样解决! 阅读这本书,你会发现,跟随列维特和都伯纳荒诞不经的思维,来一次彻头彻尾的头脑风暴,将会是多么地酣畅淋漓! 作者简介史蒂芬·列维特,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荣获约翰·贝茨·克拉克奖——这是一个只颁发给40岁以下影响力最大的经济学家的奖项。列维特在2006年被《时代》杂志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一百人之一”。 史蒂芬·都伯纳,《纽约时报杂志》前撰稿人、编辑。著有《骚动的灵魂》,《一个英雄崇拜者的自白》,另著有儿童图书《长两个肚脐眼的男孩》。 目录专家推荐一 真的喜欢《超爆魔鬼经济学》/比尔· 盖茨 专家推荐二 一本引导你思维的书/梁小民 专家推荐三 怪诞经济学家的行为艺术/王则柯 专家推荐四 经济学是你身体里的魔鬼/王福重 专家推荐五 科学其实是故事/陈晓民 写在前面 导 言 酒后步行比酒后驾车还要危险! 电视把印度女性解救了出来? 马和汽车,谁的危害更大? 还原世界的本来面貌 独树一帜的经济学 第1章 遏制气候变暖:火山爆发?用烟囱捅破天?还是架一根18 英里长的管子?全球变暖可能导致的最恐怖的情形,绝对与《圣经》中的描述无异:海面上升,高温炼狱,灾难频发,地球混沌无序。面对全球变暖,我们普通人该怎么办?牛、羊及其他反刍动物,是十恶不赦的环境污染者?全球反刍动物排放的温室气体,比所有交通活动产生的多50% !那么,我们别吃牛羊肉了,也别喝牛奶了,改吃袋鼠肉吧。购买本地产的食品,事实上反而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量,为什么?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火山爆发竟然让全球气温降低了,为什么? 全球变暖:经济学家的观点 你开空调时应该想到的事情 外部效应的逻辑:从汽车防盗装置到火山爆发 二氧化碳与全球变暖没有关系! 太阳能电池加剧了全球变暖? 火山爆发与气候变暖 解决气候变暖:用一根18 英里长的管子向天空吹二氧化硫 用毯子把地球裹起来 想阻止气候变暖?用烟囱捅破天吧! 医生最容易违规? 如此预防艾滋病:你根本不可能想到 第2章 恐怖分子的银行账户有什么特点? 世界上大部分顶级运动员都出生在1~3 月?恐怖分子往往来自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中产阶层或高收入家庭?“9·11”恐怖袭击发生后的仅仅3 个月内,美国发生的交通事故大幅增加,为什么会这样?去医院就医,如何选择医生?医术更高的医生治疗的病人,其死亡率甚至更高,为什么?最出色的医生有什么样的特点?如果你的病情很严重,去医院看病会略微提高你存活下来的概率;但如果病情并不严重,那么去看病就会提高你死亡的概率。 公路交通事故增多:全是“9·11”恐怖袭击惹的祸? 最出色的医生和最差劲的医生有何区别? 想长寿吗?拿个诺贝尔奖吧! 恐怖分子的银行账户有什么特点? 如何判断谁是恐怖分子? 计算一下谁是恐怖分子 第3章 难以置信:犯罪率升高是因为电视看多了?暴力类电视节目可引发人们的暴力行为?观看大量电视节目的孩子,在他们长大后,从事犯罪活动的概率更大?发生在中国四川的汶川大地震,与横扫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有什么不同?慈善家行善仅仅是为了乐善好施吗? 犯罪率升高是因为电视看多了?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乐善好施? 人类天生具有利他主义的本性? 交易大厅的欺骗作为 利他主义的精神哪儿去了? 十字路口有交警,你会闯红灯吗? 人真的既慷慨大方又冷酷无情? 凶杀案的报道属实吗? 第4章 疫苗、安全带和飓风:不一样的事情,一样的逻辑相对于农村产妇由接生婆接生,产妇在医院分娩的危险性为什么会更高呢?是硝酸铵养活了整个世界?如果硝酸铵一夜之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么大多数人的饮食结构将会再次转向谷物和块茎植物,而肉类和水果仅仅只有富人才能享受!安全带真的能保证你的驾车和乘车安全吗?儿童车座也照样不安全? 《劳动法》也会损害劳动者 硝酸铵养活了整个世界? 从捕鲸到石油开采 没有什么医疗手段比疫苗更简单 安全带有多安全? 儿童车座的安全效应 由飓风想到的 第5章 街头妓女与百货商店圣诞老人有何相似?男职员和女职员薪水差别如此之大的原因是什么?身体肥胖的女性和牙齿长得难看的女性薪水就低!这是为什么呢?在高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女生再进入大学,毕业之后就能找到好工作?教师工作是女性最好的职业选择吗?导致大多数男女薪水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女性追求高薪的愿望不够强烈? 从中国的缠足习俗到美国的性服务市场 为什么妓女的收入越来越少? 一星期中妓女哪天挣得最多? 皮条客与房地产经纪人 女性工资低是因为女性追求高薪的愿望不够强烈 从妓女的营生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结 语 猴子也是人 致 谢 书摘全球变暖:经济学家的观点 基于多种原因,全球变暖问题十分棘手,难以应对。 首先,气候科学家没法做实验。从这点上看,他们更像经济学家,而不像物理学家或生物学家,他们的目标就是根据现有数据搞清楚各因素之间的联系,而没有能力有所作为,例如推动10年禁车(牛)法规的出台。 其次,自然科学研究异常复杂。人类的任何活动将产生何种影响取决于诸多因素。例如,假定我们把航班次数增加了两倍,首先是对气体排放量产生影响,另外还会对大气对流和云层的形成产生影响。 为了预测全球地面温度,气候学家必须考虑上述情形和其他因素,包括蒸发过程、降水量,不错,还有动物的气体排放量。气候模型再深奥、复杂,也没法准确地描述上述变量,因此,显而易见,预测气候是十分困难的。相比较而言,现代金融机构所采用的风险模型似乎就可靠多了,然而正如近期金融危机所表明的,实情往往并非如此。 气象科学固有的不精确性意味着,我们无从肯定地预测当前走的这条路会导致气温升高2摄氏度还是10摄氏度。我们也无从确切地知道,即使气温陡然上升,是否会真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麻烦,抑或导致 “文明末日”的来临。 正是因为这种令人发憷的灾难后果(不论其有多么遥远),才使得全球变暖问题成为公共政策中最亟待解决的议题。如果我们可以确定气候变暖将给我们造成多大的损失,那么这个问题就成了经济问题,归根结底也就相当于简单的成本收益分析。减少碳排放将带来的益处,是否比为此投入的成本更大?如果等着在未来再减少碳排放,情形是否会更好?抑或,如果我们恣意污染地球,并在全球变暖的进程中学会生存,是否也行呢? 经济学家马丁·威茨曼分析现有的最完善的气候模型后得出结论,未来面临十分糟糕情形的概率为5%,届时温度将升高10摄氏度之多。 当然,由于预测的是不确定性因素,所以结果就更为不确定。那么,在全球将面临重大灾难的概率相对较小的情况下,我们应投入多大的成本来应对它呢? 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曾就全球变暖问题为英国政府撰写了一份百科全书式的报告,他给出的建议是:我们每年应将世界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拿出1.5%来应对这个问题。从现今看,也就是要为此投入1.2万亿美元。 然而,大多数经济学家都知道,人们一般都不愿为了应对未来问题而花费大量的钱财,尤其当这种未来问题发生的概率如此之低时。我们也可以静观其变,这样做的理由在于,在将来的某天我们或许有更好的方案,其成本要比我们现在低很多。 就经济学家而言,其所受训练使之足够冷血,因而能悠闲地坐下来,镇定地讨论有关全球性灾难的利弊权衡问题,然而相比之下其他绝大多数人对此就没有那么镇定了。对于未知的情形,大多数人都会作出过度的反应,表现为不同的情绪,例如恐惧、责备、麻木不仁,等等。此外,未知情形扰人心烦的一点还在于,会让我们联想到最糟糕的情形。(想想上次那个寂静的夜晚,你听到卧室外面令人恐怖的脚步声。)全球变暖可能导致的最恐怖的情形,绝对与《圣经》中的描述无异:海平面上升,高温炼狱,灾难频发,地球混沌无序。 因此,阻止全球变暖的运动热情已俨然上升到宗教高度,也就容易理解了。这种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类继承了一尘不染的伊甸园,却因为污染了它而罪孽深重,所以为了使人类免于万劫不复的灾难,我们就必须为此受苦受难。詹姆斯·洛夫洛克或许可被视为这种信仰的教皇,他写出来的忏悔文字,就像礼拜仪式中人们吟诵的祷文一样,让人感觉亲切,共鸣感自然也会油然而生:“我们挥霍资源,过度污染地球……要做到可持续发展,现在为时已晚,我们当下要做的就是可持续撤退。” “可持续撤退”听起来就有点像忏悔一样。尤其当我们用这种说法来批评发达世界时,这就意味着,少消费、少使用、少开车,还有就是要逐渐减少地球人口 ——虽然这么说可能很残酷。 如果说现代的环保运动有一个坚定不移的守护神的话,那么毫无疑问,这个神就是阿尔·戈尔,美国前任副总统、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导演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不遗余力地宣传环保,让数百万人了解了过度消费的危害。此后,他创建了气候保护联盟(Alliance for Climate Protection),这个组织将自身描述为“史无前例的大众游说项目”。这个组织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它开展了耗资3亿美元、命名为“我们”的公益宣传活动,以倡导美国人改变其挥霍无度的生活方式为宗旨。 同时,任何宗教都有异教徒,当然全球变暖现象也不例外。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是一位接受传统教育的记者,后来顺利当上了伦敦市市长。他读了洛夫洛克的著作后,将之称为“神父一个”,并得出了如下结论:“就像至高无上的宗教一样,对气候的恐惧满足了我们忏悔、赎罪的需求,并符合‘技术进步定要遭到众神惩罚’的这种亘古不变的潜意识。正因如此,对气候变化的恐惧与宗教信仰十分相似,因为这一切都是不可知的:你的忏悔或赎罪行为到底是否有效,你根本就无从知道。” 因为我们尘世的伊甸园遭到了玷污,认为这是人类罪孽所致的狂热信徒对此大加哀叹,与此同时,异教徒则指出早在人类出现之前这个伊甸园的大气中就已经自然地弥漫着充斥甲烷的浓厚烟雾,以至于生命差点就此绝迹。当阿尔·戈尔倡导人们放弃使用塑料购物袋、不开空调、尽量减少出行时,不可知论者则在不满地嘟囔:人类活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其余98%都源于自然现象,例如植物腐烂。 你开空调时应该想到的事情 一旦将宗教狂热和科学的复杂性剥离,那么全球变暖问题就变成了一个极其简单的两难困境问题。经济学家亲昵地将之称为外部效应。 什么是外部效应?当某人实施某种行为时,其他人被迫为他的行为付出代价。外部效应,即为经济学中所说的“纳税却没有得到相应权利”。 如果你碰巧就住在一家化肥厂的顺风方向,那么铵散发的臭味就是外部效应。如果你的邻居举办一个聚会(毫无礼貌,居然没有邀请你),那么他们的纵情喧嚣就是外部效应。被动吸烟也是;同样,毒品贩子本来是要射杀另一个目标,但流弹却击中了游乐场的一个小孩,这也是外部效应。 被视为全球变暖罪魁祸首的温室气体,都具有外部效应。你在后院点燃一堆篝火时,你就不仅仅是在烧烤了,你也在排放某种气体,虽然其影响微乎其微,但终归也是在给整个地球增温。每次你坐进汽车、吃汉堡包或乘飞机时,你都在制造某些你自己并没有为此承担后果的副产品。 我们设想一下这样的情形。有个家伙叫杰克,有一栋他自己建造的漂亮房子。冒着酷暑下班回到家,他就想放松一下,好好凉快凉快。于是,就把空调的温度调到了很低。这么做时,他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享受冷风会让他多交一二美元电费,但这点小钱不足以让他关掉空调。 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行为将导致发电厂排出滚滚黑烟。因为要发电,首先就要烧煤,水达到沸点后才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的动力推动涡轮机,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有了电,杰克屋里的空调才能制冷。 他也不会想到与开采煤矿和运输煤炭相关的环境成本及工伤问题。仅以美国而论,过去的一个世纪中,葬身矿井的矿工总数超过10万,后来死于炭肺的工人人数估计在20万左右。现在看来,上述种种都是外部效应。令人欣慰的是,如今美国煤炭行业致死人数已大幅骤降,平均每年的死亡人数大约为36。 杰克没有认识到这些外部效应,因此我们难以责怪他。现代技术如此先进,因此往往隐藏了与我们的消费活动相关的成本。从表面上看,杰克打开空调,一点儿也没有污染环境。电就那么神奇地来了,就好像是从童话世界中降临一般。 如果世界上没有多少像杰克那样的人,抑或又有好几百万,谁又会在乎呢?然而,由于全球人口正在迅速地接近70亿的关口,所有这些外部效应累加起来,就不能小看了。那么,谁应该为此负责呢? 总的说来,这应该不是什么十分棘手的问题。如果我们知道,某人使用一桶汽油而使人类付出了多大成本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对司机征收相当的税费。征税不一定能诱导他放弃驾车出行,事实上也不应如此。征税的意义在于,确保司机自己承担因他的行为而造成的全部成本(用经济学术语来讲,就是“使外部效应内部化”)。 接下来,就可以将征税所得在因环境变化而利益受到损害的人们中间分配,比如,如果海平面突然升高,生活在孟加拉国低地的人们的财产将被洪水淹没。只要我们确定合适的税种,征税所得或许就能给当地的受害者提供补偿。 然而,当真的要通过税收来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外部效应时,那么我们能说的只有四个字:祝你好运!因为困难显而易见,例如征税多少、谁来收税,此外我们不能忘记这个事实:没人能保证温室气体不跨越国界。大气时刻在运动,没人知道其确切走向,这就意味着你们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和我们国家排放的已然混为一体、无法分辨。也正源于此,才会有“全球”变暖。 举个例子,如果澳大利亚突然决定杜绝碳排放,但是,除非其他每个国家也都这么干,否则这个格调高雅的国度,即使费心费力地实施成本高昂的措施,也无法享受到由此带来的益处。一个国家也没有权力指示另一个国家该如何行动。近些年来,美国时不时会试图减少碳排放量。但当美国对中国或印度施压,要求其减少碳排放量时,这些国家会来上这么一句:“嘿,你们分文未付就一路发展成了工业超级大国,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呢?”在这种情况下,有谁还能指责它们呢? 当我们无法强求人们承担因其行为而导致的全部成本时,他们也就没有什么动机去改变其行为方式了。过去,当世界大都市的马粪泛滥成灾时,市民转而使用汽车,这可不是因为汽车对社会益处更大;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使用汽车最符合他们的经济利益。今天,我们要求人们改变其行为方式时,并没有考虑其个人利益,而是打着大公无私的旗号。阿尔·戈尔所提倡的正是这种方式,然而或许这种方式会让全球变暖问题看起来更像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除非人们心甘情愿地将个人利益搁置一旁,投入到功德无量的事业中来,即使这意味着个人利益将受到严重损害。阿尔·戈尔正设法唤醒人们的利他主义道德意识,以及憎恨负外部效应的良知天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