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吕家街
释义

吕家街?

吕家街位于市区迎宾大道和解放路之间,是一条南北向的街道,南接建设街,与城隍庙遥遥相望;北通天衢路,向西向东均可四通八达。吕家街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不足10米,属于德城区新湖街道办事处。除了位于此街的德州三中之外,店铺、居民区与其它街道并无太大区别。但是,这却是一条有着悠久历史人文底蕴的街道。翻检德州历史,这条街留下过光彩照人的一幕。??

田雯与吕家街?

历史长河中,曾有一颗闪亮的明星从吕家街升起。他不但在当时就照亮了德州城,更使自己的影响一直延续了几百年,直至今日。他就是清初名臣、著名诗人田雯。

田雯(1535-1704), 字纶霞,又字紫纶,号山姜,晚号蒙斋,清初名臣、文学家,官至户部左侍郎。田雯在地方任职时,清廉爱民、政绩卓著。奔母丧回家时,百姓“送者百里不绝”,离任后百姓还聚资为他建造祠堂,可见其受百姓之爱戴。康熙皇帝也曾多次褒奖他。民间故事里,田雯经常以康熙皇帝老师的身份出场。从政之余,田雯还笔耕不辍,勤于诗文,又是一位学识渊博、著述颇丰的文学巨匠。他所著《山姜诗选》15卷、《古欢堂集》12卷、《黔书》2卷、《长河志籍考》10卷、《幼学篇》4卷和《诗传全体备义》等,连同他弟弟所著的《鬲津草堂诗集》、儿子田肇丽所著的《有怀堂诗文集》以及孙子田同之所著的《西圃丛辩》,皆被收入《四库全书》中。康熙十六年(1677年),诗坛盟主王士祯在京选《金台十子诗》刊行,有十位当时著名诗人的作品被选入其中,其中就有田雯,可见其在文坛的地位。他还与王士祯并称“齐鲁二贤”。清初江南由于战乱不断,文化基础变得很薄弱,田雯到江南任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江南文风大振,田雯也被当地士人称为“田圣人”。 田雯不仅自己青史留名,他的弟弟和后人也多有成就。

田雯为吕家街留下了深深的印迹,这些印迹包括寒绿胡同、山姜书屋等,还有那些神奇的传说。

明崇祯年间,德州城西城墙下、吕家街西首,建起一座尊水园,是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官都御史卢世榷的别墅居宅,第宅壮丽,高耸云汉,楼台高峻,庭院清幽。宅内构一园,大可二三亩,凿池引水,叠石为山,极其精巧,水园中虽然并没有水,但大概是园主人号德水的缘故,名曰“尊水园”。园内筑一亭,取名“杜亭”。入清后,1682年,即清康熙二十一年,卢氏后裔将这所古老的园林院,赠与户部侍郎田雯,田雯将其略微修缮,于1682年移居于此,易名“山姜书屋”,并写下了“草屋三间子美亭,先生醉卧不曾醒。空园竹柏多摇落,九点齐山未了青。”的诗句。从此,这里便成为当年田雯的山姜别墅。

寒绿堂与寒绿胡同?

据乾隆五十三年《德州志》载,康熙四十一年(1702),田雯因病乞假归里,当年十月,康熙南巡路经德州,尊太后之命,就驻跸田雯家中的“山姜书屋”。康熙索阅了田雯的《山姜诗选》《长河志藉考》《黔书》等主要著作,初九日即传旨:田雯居官无过失,向未赐有匾额,康熙即亲书“寒绿堂”赐给田雯。之后田雯将御笔墨宝制成匾额悬于厅堂恭仰传承(此匾“文革”时尚在,后流失何处不详)。

1981年,德州市地名办公室,为表示对田雯的纪念,申请德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把田雯当年居住的无名胡同,命名为“寒绿胡同”。曾经的寒绿胡同位于新湖街道办事处辖区中部,西起顺城街,东止吕家街,东西走向,现在的寒绿胡同早已拆没,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从董颜书院到州卫书院?

当年田雯之父田续宗在这里兴建过“董颜书院”,田雯后来继承父志,振兴这个书院,使整个吕家街翰墨飘香、书声琅琅。在这种气氛带动下,这个仅有300米长的街上,后来又成了知州和地方守将共建的州卫书院的所在地。?

州卫书院在上世纪时代的巨大变迁中紧跟时代的步伐,几经变革与搬迁,最终融入了如今德州的最高学府德州学院。而州卫书院的遗址上从未少过学校,这里如今是德州三中。

1858年(清咸丰八年)德州知州张应翔,卫守备叶守训建州卫书院,是本州岁科考试之所。地址在吕家街中段路西(今第三中学处)。因兵乱,本州数处书院的藏书均集于此,所以该院藏书甚多。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主讲王子香成为书院最后一位山长,掌院六年。书院所藏之书几经变乱,后来全部失散。

戊戌变法以后,清政府令各省、府、州、县之书院一律改为学堂。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4月,按照山东省提学使通令,德州将州卫书院改为德州高等小学堂,并将书院之款改为学堂之款,以科举36名秀才名额的旧例,招收36名学生,系公费生,供给膳宿学习费用;超额的学生自费。学制四年,毕业考试及格由省提学使签发毕业证,以秀才资格论,群众谓之“洋秀才”。学习科目修身、读经讲经、算学、历史、地理、格致、图画、体育。因师资缺乏,课程有所偏废,以《四书》《五经》为主要课程。贡生吕青云为第一任堂长。民国初年,取消“读经讲经”,增设“英文”,新学风气渐开;停止学生公费。

1914年(民国三年)改为德县县立高等小学校。后来几经变迁。

1945年抗战胜利,兵匪猬集县城,强占学校,教师薪金拖欠,学校混乱,校产及所藏图书遭受严重损失,直至解放。

1946年6月,德县县城解放,学校迅速开学,改为德州市联合完全小学,推选封博茹为校长。经费自筹,开展勤工俭学,街道资助。1947年底,连云街初级小学并入,改任石兰亭为校长。校名改为德州市吕家街完全小学。

1951年改为德州专署直属小学,转入烈士子女,在校食宿。1952年增至15个班,学生813人。1954年专署撤销,复归市建制,仍为德州市吕家街完全小学。1956年,使用全国统编教材,推广普通话和汉语拼音,附设幼儿园,学校规模日益扩大,颇享盛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学校制度破坏,秩序混乱、师生关系对立,校产遭受损失。随同街道一起改名为人民街小学,建立“革命领导小组”。1969年“工宣队”进驻学校,实行“工人阶级领导”。全部实行五年制,增设初中班。

1972年春,改为德州市第四中学,1981年开始设置职业班,后改名为德州第一职业高级中学。1992年迁出吕家街,几经变革,今已并入德州学院。

1992年,德州三中迁入州卫书院遗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9: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