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吕德宽 |
释义 | 人物概述吕德宽,纺织工程专家及纺织教育家,纺织产品质量研究的开拓者。他为发扬名牌产品“龙头细布”的优质特点,深入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与开发,取得重大成就。他的《棉纺工程》专著,得到纺织界的广泛赞誉与欢迎。 生平简介吕德宽,字诏同,1914年6月出生于江苏镇江。自幼勤奋好学,12岁小学毕业,去南京入金陵中学读初中,又去上海入圣约翰大学附中读高中,毕业后考入沪江大学读电机专业。因感于中国要富强,宜从发展纺织工业开始,于1934年转入南通学院纺织科学习。1937年夏毕业后,自费去英国留学深造,先入波尔顿纺织学院,复入曼彻斯特大学作研究生,1940年5月毕业,获纺织工程硕士学位。留学期间,因成绩始终特优,每年获得奖学金,并受麦克劳伦棉业研究奖及中国驻英大使馆的颁奖。1940年秋,吕德宽回到上海,受聘于诚孚信托公司任设计室研究员。任职期间,自己动手装配并调试单纤维强力试验机、织物强度试验机等先进精密仪器,为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创造条件。与此同时,吕德宽还兼任诚孚信托公司高级职员养成所(后正名为诚孚纺织专科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并入华东纺织工学院,即今中国纺织大学)教师,担任棉纺工程、纺织试验等课程的教学。他以先进的纺织理论与技术,联系国内纺织工业实际编写讲义。例如,他运用国外40年代开始发展的数理统计理论,讲述随机取样及概率论原理,以利于纺织原料研究与产品质量管理,这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 1943年,他受聘任申新五厂工程师,负责恢复生产,短时间内开出5000纱锭,挽回了该厂在日军军管期间遭受停产破坏的损失。吕德宽出于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热忱,1943年下半年去重庆,任申新苎麻纺织厂副厂长,进行苎麻脱胶及麻棉混纺的开发研究,生产出麻棉混纺线及麻棉混纺平布,对后方纺织工业的发展及麻纤维的利用起到开拓作用。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吕德宽应刚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之聘,于同年年底回到上海,出任中纺公司上海第十七纺织厂副厂长。该厂原为日商在华设立的裕丰纱厂,经接收后恢复生产,计有纱锭及线锭共12.5万锭,织机近3000台,另有毛纺环锭及走锭近3万锭,是当时远东最大规模的纺织企业,生产“仙桃纱”及“龙头细布”等产品。吕德宽任职后,除负责全厂的生产行政工作外,着重推行先进的技术管理与产品质量的研究实践,使龙头细布的优质特点得到进一步发扬,成为有国际声誉的名牌产品。1948年底,吕德宽升任中纺十七厂厂长,上海解放后继续留任厂长。 在中纺十七厂任职期间,吕德宽利用业余时间,总结在英国留学的研究心得,整理多年进行教学的教材与经验,结合在工厂的技术实践,并搜集新资料参考,精心撰写出《棉纺工程》专著,于1947年5月出版发行。 吕德宽十分重视纺织技术人员的培养。除在诚孚养成所及申新研究班授课外,从1947年起,还为中纺公司举办过3期“原棉研究班”及1期“工务人员技术进修班混棉组”,任班主任并讲课,培训了一批原棉检验、配棉、混棉的技术骨干。1947年他还为“中纺公司高级业务人员训练班”主讲开清棉工程,提高全国各地原棉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纺织学会开办纺织技术补习学校,他任沪东校教务长,由各纺织厂选送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技术工人为学员,通过一年的系统培训,使他们达到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技术员水平,从而创造条件为内地新建纺织厂输送了一大批技术人员。他在纺织教育事业中,周密组织教学,精心授课,直接培养出上千名纺织人才,为此在纺织界享有很高声望。 吕德宽于1952年4月26日不幸去世,年仅38岁。中共上海龙头(十七棉)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在正式函件中称:“吕德宽先生是一位洁身自好、奉公守法的好同志”,应该“公正地评价他的成就和一生”。吕德宽先生秉性正直,治学严谨,事业心强,成就卓著,为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