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陆汉文 |
释义 | 基本情况陆汉文,男,湖北云梦人,1971年生,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减贫与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1993,法学学士)、武汉大学(1996,哲学硕士)、华中师范大学(2002、历史学博士)。2003-200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到华中师范大学参加工作,2000年调入广西大学。2002-2006年任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创办后兼任首任系主任)。2007年调入华中师范大学。担任(曾担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世界银行(WB)、亚洲开发银行(ADB)、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等国际组织咨询专家以及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等机构技术支持专家。 研究方向乡村组织与减贫、社会企业、中国农村减贫政策。 科研成果主要著作有《现代性与生活世界的变迁》(独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现实与理想——广西希望工程评估研究》(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扶贫互助资金仪陇模式与新时期农村反贫困》(合著,中国农业出版社)、《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环境与机制》(合著,中国农业出版社)、《社会研究方法基础》(译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等。 发表论文40余篇,近几年代表性论文有《社区主导型发展与合作型反贫困》(《江汉论坛》2008年第9期)、《组织创新与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运行》(《农村经济》2008年第10期)、《市场化进程中的贫富分化与社会风险》(《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生活质量研究的两种取向》(《西北人口》2008年第5期)、《合作型反贫困理论与仪陇的实践》(《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第11期)、《微型金融与中国农村扶贫开发》(《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9期)、《贫困地区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研究进展》(《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第7期)、《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贫困社区的影响》(《江汉论坛》2010年第9期)、《贫困村互助资金的安全性与风险控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激情、理想与现实——一个民间组织与基层社区在灾后重建中的关系及其意义》(《广西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等。 个人论文《社会流动:现状、趋势、定位与规划》和专著《现代性与生活世界的变迁》先后获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三等奖(2006年)。 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企业与贫困村互助资金运作模式创新研究”,负责人,负责人,2011年。 国务院扶贫办项目“汶川地震灾区贫困村恢复重建效果和贫困人口变化情况监测评估”,负责人,2011年。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贫困农民的代际更替与脱贫机制研究”,负责人,2010年。 国务院扶贫办项目“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负责人, 2009年。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组织化与汶川地震灾区贫困村恢复重建”,负责人,2009年。 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项目“新阶段统筹性减贫战略与政策研究”,首席专家,2009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