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路径信赖
释义

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

最早出现于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路径信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关于自我增强机制(self-reinforcingmechanisms)和路径依赖的研究,最早是由阿瑟(W。BrianArthur,1988)针对技术演变过程提出的。诺思把前人关于技术演变过程中的自我强化现象的论证推广到制度变迁方面,提出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

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C·诺思(Douglass C. North)把路径依赖解释为“过去对现在和未来的强大影响”,指出“历史确实是起作用的,人们今天的各种决定、各种选择实际上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诺思认为,制度变迁过程与技术变迁过程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制度变迁一旦走上了某一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得到自我强化。所以,人们过去作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沿着既定的路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迁可能进入良性的循环轨道,迅速优化;也可能顺着错误的路径往下滑,甚至被“锁定”(lock-in)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而导致停滞。一旦进入锁定状态,要摆脱就十分困难。

路径依赖对制度变迁具有极强的制约作用,并且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如果路径选择正确,制度变迁就会沿着预定的方向快速推进,并能极大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从事收益最大化的活动,促进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这反过来又成为推动制度进一步变迁的重要力量,双方呈现出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局面。如果路径选择不正确,制度变迁不能给人们带来普遍的收益递增,而是有利于少数特权阶层,那么这种制度变迁不仅得不到支持,而且加剧了不公平竞争,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和经济衰退,这种“锁定”局面一旦出现,就很难扭转,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教训深刻。因此,制度变迁的国家必须不断解决“路径依赖”问题。

企业变革中的“路径信赖”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路径依赖”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概念,说的是人们一旦选择了某个制度,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制度不断“自我强化,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如果它在结构上未受扰乱,就不能摆脱过去事件的影响,而且他们在一个在整个状态空间上连续的、有限制的不变概率分布。“路径依赖”从特征上来说,取决于在这个过程中的历史的较早时刻占优势的偶发因素和瞬时状态的持续影响。相反地,一种具有较之其它技术和管理思想更为优良的技术和管理思想也可能会因为晚入一步,没有获得足够的跟随者,而陷入恶性循环,甚至“闭锁”在某种被动状态,无从解脱。

例如,现在许多企业为了精简效率,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摆脱企业机构臃肿的状态,及时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于是想通过实施ERP系统达到这种目的,但是不幸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实施的过程中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实施的过程中总是遭遇到由于“路径依赖”而产生的阻力。由于企业的“闭锁”状态而使企业在实施ERP的成功率很低甚至失败。

从“路径依赖”谈ERP实施的阻力及策略

(引自《从“路径依赖”谈ERP实施的阻力及策略》,见扩展阅读)

下面我们就企业实施ERP的各种“闭锁”的状态,基于“路径依赖”的理论来分析企业实施ERP的阻力。我认为主要的阻力来源于组织文化风险。组织文化风险主要是指由于ERP实施造成的企业价值观、工作方式的改变而使员工、管理人员和社会产生的抵制变革的行为,主要表现形式为:

一、员工对变革的抵触

它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经济上的原因。由于变革一方面将使许多高层管理人员从高收入的管理岗位离开,另一方面ERP实施后报酬机制发生改变,将根据工作业绩而客观地对工作进行评估,这两种情况将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一些人经济收入水平的下降,因此会遭到这部分人对ERP实施的反对;(二)习惯上的原因。在大多数的时候,企业实行新的技术、新的制度要求更高的员工素质和技能,原有的长期积累的技能是否能用员工心中无底,新技术、新制度要求什么样的员工具有什么样的技能,在实施之前没有人能够对员工说得清楚,甚至在某些时候新技术、新制度的实施还会造成原有的工作福利的丧失和原有的工作岗位的消失;同时企业实施ERP要重新设计工作方式,即要对员工熟悉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进行改变;这些因素造成员工害怕影响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导致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和紧张感,从而产生抵触情绪;(三)权力的原因。企业ERP的实施要改变原来的官僚体制,对员工进行充分授权,需要打破原来金字塔结构对权力进行再分配,这将使原来处于高层的管理人员的权力受到削弱或丧失,中层领导害怕会损失既得利益,从而使它们严重不满情绪;(四)传统思想的影响。企业ERP的实施会给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变化,为员工带来不确定因素,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人因循守旧、满足于现状,他们害怕承担风险并对不确定的未来患得患失,因此,保守态度,抵制变革。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人们从观念上不支持某种计划的实施的话这项计划再好也执行不下去,因此员工对新技术、新思想的变革态度如何往往决定着企业能否实施新的技术、新的制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二、非正式组织对变革的抵触

在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由于成员之间的交往和友情而产生的非正式组织,ERP实施利用信息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将会改变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的交往和人际关系,从而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这将给非正式组织成员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可能引起他们的抵触。

三、制度的阻力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企业形成了自己的制度,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企业中的每一个人的生活。突然来了一套全新的企业制度要进行全面的革新,这对企业的制度是一种完全的冲击,理所当然地要受到企业的原来制度的抵制。在瓦特改进了蒸汽机后曾经英国的纺织工人进行了不止一次的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要求恢复手工的纺织业的地位,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原有的制度对人们观念的影响力是多么巨大。即使你的制度再好如果影响了我现有制度的地位我也不能用你,中国有句古话“任你有千条妙计我还是有我的老主意”是旧制度对新的制度的抵制作用的具体体现。企业实施ERP就会形成对企业的原有制度的冲击,要求企业的制度改革向着更加快捷、方便、科学的方向发展。因此如何落实ERP的实施,使之在实施过程中“趋利避害”是企业在实施ERP时减少阻力的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社会对变革的抵触

企业实施ERP有时会导致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以及社会集团之间关系的变化,其他组织从自身利益考虑,也可能会对企业的重大变革进行抵制;企业实施ERP可能要求顾客在消费方式上进行变革,要求供应商或销售商在协作方式上进行变革,还可能影响到社会公众的价值观念,这些都可能导致他们对企业ERP实施的抵制。

五、文化的阻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在企业中长期积淀形成的一种向心力,一种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她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能够左右企业的命运。可口可乐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想更换它的产品的口味,但是由于可口可乐在美国人心目中形成的文化影响力迫使它到最后不得不又重新回归自己的原有口味。企业实施ERP不但与人员、原有制度有矛盾,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有的企业文化形成冲击。当然,这种冲击如果引导控制利用得好的话可以使企业文化进行提升,但是在企业文化提升的过程中如果处理不慎就会遭遇企业文化的暂时迷失现象,严重的甚至可能误导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使企业文化偏离原有的轨道。

路径信赖与个人职业发展

在个人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中,在家庭产业传承中,同样存在着“路径信赖”的问题。这既是源于思维惯性、行为惰性,也涉及到重新选择时的机会成本问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9: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