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鲁迅全集中的人和事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1月1日) 平装: 429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80681485X 条形码: 9787806814857 商品尺寸: 20 x 14 x 2 cm 商品重量: 440 g 作者简介陈梦熊,笔名熊融,我国著名水文地质学家。生于1917年,浙江上虞人。1942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地质系。解放前在原中央地质调查所任职,在西地区从事地质矿产调查多年,并曾参加黄汲清先生领导下的中国地质图编图工作。 1942年西南联大地质系毕业。历任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局副总工程师、地矿部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顾问。组织和完成全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创立具有我国特色的水文地质编图方法和统一图例等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参与完成国际水文计划(IHP)两项重大国际合作课题----有关地下水系统研究和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在区域地质、地貌第四纪地质、铁路工程地质以及环境地质等方面发表论文100多篇。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学部)。 内容简介收在本书第一部分的,是鲁迅佚文的考录11篇,遗简的掇拾若干则,鲁迅作品写作年代考证和辨明非鲁迅佚文考证各一篇。最后一部分明两种版本的《鲁迅全集》和新版的《鲁迅书信集》的校释的补正稿。他的《鲁迅全集校读记》、《鲁迅全集刊误表》,以及重新整理后的校读记,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的遗产,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尤其他工作态度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值得我们效法和学习的。书中绝大部分文章,曾在报刊发表过。其中部分文章,加了附记,可作了不同程序的修改。 媒体评论序 在我国近百年的伟人中,恐怕鲁迅的著作、书信、日记等是比较完整地公之于世的,这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特别可贵的,他的著作,基本上是他自己亲手编订的。1935年8月16日他给我的信里说:“全集事此刻恐怕动不得,或者反为不利。”这“全集”指三十年文集。鲁迅先生在该年的夏天,和我谈起过,想把三十年来的文集汇编起来,整齐的出一套书,一来作三十年来写作的纪念,二来也便于读者收藏保存。书日他也已编好。但其中大部分的著作,原先都由北新书局出版的,因此,“此刻恐怕动不得,或者反为不利”。幸乎不幸乎,在鲁迅先生逝世后,在抗战初期,最艰难困苦的时期,由许广平、胡愈之等同志主持下,20卷的全集竟然出版了。我是在皖南云岭新四军军部看到这珍贵的全集的。军部李一氓同志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里,有一部20卷的精装本。鲁迅的著作在抗日战争时期能够更集中地起它的战斗作用,这全集的出版,是一大功绩。毛主席的案头就有一部鲁迅全集,毛主席对鲁迅讲过许多重要的话,就说明这全集的功绩。我亲眼看到陈毅同志的行军箱子里,排着全集的部分著作,跟着他转辗战场。我于1942年在苏北根据地,根据整风精神,重读鲁迅的著作,也用的是这部全集。在我们革命队伍里,除了马、恩、列、斯、毛的著作,恐怕鲁迅的著作,是我们最普遍的共同读物,我虽没有到过延安和深入过八路军,这个估计大概不会过分吧。书信部分,许广平同志在鲁迅先生刚逝世不久,就登报征求鲁迅先生写出的书信,战前已先后收到800余封。现在回想起来,假如这事延至抗战爆发后,再来征求收集,情况变化太大,有些书信恐怕要遗失了。我是当时就把留存的信全部交给许先生的,战后我就离开上海,后来随解放军回到上海,但很难说这书信能保全。即使如此,现在查对《日记》,才知道仍有遗失的。《日记》是个宝,鲁迅先生当时记的是流水账,恐怕也没有想到会起这样大的作用。现在我们有些回忆,特别是时间,主要依据这《日记》,否则像我这样怎么记得到何年何月何日到过他家里。有了个日期,大致可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有些什么事情,谈起什么。 但要这些有什么用呢?鲁迅先生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研究鲁迅,向他学习,最好了解得全面些。 所以说鲁迅的著作、译文等一般说收集得比较齐全,但也不能说完整无缺;他的事迹,大都了解得比较清楚,但也不能说每件事都已搞得确切无疑。比如说,我确切地知道鲁迅先生翻译的最后一篇小说是保加利亚伐佐夫的《村妇》,这是我经手的,但我并不知道鲁迅先生最早在1903年翻译发表过法国嚣俄的《哀尘》,而且有译者附言;后来鲁迅先生自编《译文》时,主张译者自写《后记》,正是这附言的继承和发展。又比如说,《译文》第3期上,小默同志译的德国普罗诗人贝塞尔的《饥饿之城》,是我在鲁迅先生编就后,征求了鲁迅先生的同意,加添进去发表了的。因此,《后记》并非鲁迅先生所写,但有人误记,我也未加注意。总之,鲁迅的佚文佚事,必须有人用力收集,认真考释。 这些年来,陈梦熊同志就在业余时间,从事这艰难的工作。经他发现和考证的佚文,有十篇,证实确切可靠,大都收入16卷新版的《鲁迅全集》中。 做这工作,要具备许多条件,第一要熟悉鲁迅先生的情况和他的著作;第二要有路子找到这些材料;第三要有耐心、细致的科学精神。我曾经到过陈梦熊同志的家里,看看他的关于鲁迅的藏书,是很丰富的,比我所有的还完整。但个人所藏,究竟有限,好在他又熟悉上海的书业和藏书的情况,这是一个很有利的条件。即使有这些条件,但没有埋头苦干、细致精密的钻研精神也是不行的。 现在他把这许多年来所得的成果,辑咸一本专著,公诸于世。我是知道这些收获是来之不易的。因此,我感谢他这种埋头苦干的精神,也很佩服他这种细致精密的科学精神。为此我敢于向国内外的读者郑重地推荐此书。 写下这点,权作为序文吧。 黄源 一九八四年六月一日 目录稿名题字 叶圣陶 序 黄源 关于鲁迅译述《哀尘》、《造人术》的考说 知堂老人谈《哀尘》、《造人术》的三封信 鲁迅《生理实验术要略》的考证和注释 鲁迅杂文四篇发现时的考证 关于《题记》的说明 记鲁迅的一次中日进步文学交流活动——兼谈鲁迅佚文《“中国杰作小说”小引》和《萧军简介》 鲁迅《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刻》评语的考说 《〈饥饿之城〉后记》非鲁迅所撰写 关于《明天》与《一件小事》的写作年代 关于《鸭的喜剧》的最初发表处 鲁迅答复《美育》主编李金发的一封佰 鲁迅给增田涉的四封信 被骗了去的鲁迅书简 鲁迅残简三则 鲁迅谈阿Q的一席话——介绍鲁迅生前谈阿Q的一份记录 《阿Q正传》识小录 “偷得半联”别解 重读鲁迅《赠邬其山》诗 鲁迅《吊卢骚》诗的作意和辨正 鲁迅《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诗新解 关于鲁迅纪念五烈士的诗——“梦里依稀里慈母泪”和“吟罢低眉无写处”试释 释“马郎归”三篇——谈鲁迅《教授杂咏》中的一个典故 新发现的鲁迅诗《悼丁君》手迹——兼谈这首诗的写作和发表经过 《鲁迅旧诗新诠》妄语欺人的一个确证——记茅盾的一封遗札 董老和《鲁迅旧体诗集》——兼谈编录者柳非杞先生 鲁迅与柔石——王育和忆柔石的手稿中所见到的若干史实 鲁迅为柔石家属捐未的一封信 鲁迅所说的一个“罗曼蒂克”的怪名字及其他——殷夫友人的若干回忆 瞿秋白对鲁迅创作长篇小说的关注和期待——杨之华两封遗札所示的一段史实 《苏联闻见录》著者林克多的真实经历 鲁迅和蒋抑卮交游考 关于陈公猛昆仲 关于南浔藏书家蒋孟菽 鲁迅论苏曼殊 鲁迅与日本汉学家辛岛骁 新发现的鲁迅书扉页墨迹两幅 新发现的鲁迅题材签本《中华木刻集》 《中华木刻集》上的题签是集字还是亲题——蔡祖欢、傅养浩、黄源同志忆往谈片 “奴隶丛书》的停顿及其他 关于《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的回译和传布 鲁迅支持的一个国外美展的说明书 内山完造题《鲁迅小说集》扉页追忆 鱼目混珠 难逃法眼——记赵景深先生对伪称鲁迅题文字所作的考辩 鲁迅与电话(二题) 最早编印的《鲁迅先生语录》 《鲁迅日记》中关于人和事的补注 一九五八年版《鲁迅全集》补注六则 后记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