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长萼马醉木
释义

长萼马醉木(学名:Pieris swinhoei Hemsl.)是杜鹃花科马醉木属的灌木,高2—3米;树皮灰褐色,纵裂,小枝纤细,微被柔毛;冬芽未见。叶簇生枝顶,革质,狭披针形,花冠白色,筒状坛形,长约1厘米,蒴果近球形,直径约5毫米。 花期4—6月,果期7--9 月。产于中国福建、广东、香港。生于灌丛中。

基本信息

种中文名:长萼马醉木

种拉丁名:Pieris swinhoei Hemsl.

种别名 :

命名来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Botany 26(173): 17-18 1889]

中国植物志:57(3):027

属中文名:马醉木属

属拉丁名:Pieris

亚科中文名:綟木亚科

亚科拉丁名:ANDROMEDEDOIDEAE(Drude)E.Busch

科形拿??/b>杜鹃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国内分布

产福建、广东、香港。生于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福建厦门。

形态特征

灌木,高2—3米;树皮灰褐色,纵裂,小枝纤细,微被柔毛;冬芽未见。叶簇生枝顶,革 质,狭披针形,长4.5—8厘米,宽1—1.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狭楔形,边缘在中部以上 具疏锯齿,干后略反卷,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无毛,中脉在表面显著,在背面凸 起,侧脉近水平开展,小脉网状,明显;叶柄极短,长2一?毫米。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着生 枝顶或叶腋,直立,长15—20厘米;花梗长约5毫米,被柔毛;萼片长,革质,披针形,长 5--7毫米,宽3--4毫米,内面被短柔毛,近顶部尤多;花冠白色,筒状坛形,长约1厘米, 直径约5毫米,无毛,上部5浅裂,裂片上部钝圆;雄蕊10,内藏,长约6毫米,花丝线形, 近于无毛;子房圆锥形,长约2毫米,直径约1.5毫米,密被黄褐色短柔毛;花柱细长,长 约7毫米,柱头细小,被微柔毛。蒴果近球形,直径约5毫米。

花期果期

花期4—6月,果期7--9 月。

产地分布

产福建、广东、香港。生于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福建厦门。

参考文献

Pieris swinhoei Hemsl.In Journ.Linn.Soc.Bot.26:17.1889;中国高等植物 图鉴3:175.图4304.1974;Judd in Journ.Arn.Arb.63:133—136.Fig.8.1982.

本属概述

D.Don in Edinb.New Phil.Journ.17:1 59.1834;Judd inJourn.Arn.Arb.63:103.1982.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圆柱形,无毛或被短柔毛;冬芽具(2--)3—6枚覆瓦状排列 的鳞片。单叶,互生或假轮生,革质,无毛或近于无毛,边缘有细锯齿或圆锯齿或钝齿,稀 为全缘;有短叶柄。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具苞片、小苞片;花萼5裂,萼片在 芽中呈镊合状排列,通常宿存;花冠坛状或筒状坛形,顶端5浅裂;雄蕊10,不伸出花冠 外,花丝劲直,稀膝曲,基部明显扩大,花药背部有1对下弯的芒位于与花丝相接处,顶端 以内向、椭圆形孔开裂;子房上位,5室,每室胚珠多数。蒴果近于球形,室背开裂,缝线不 加厚;种子多数,细小,纺锤形。约7种,产于亚洲东部(尼泊尔经中国、日本、干岛群岛、南堪察加半岛和科曼多尔 群岛)、北美东部、西印度群岛。我国现有3种,产东部及西南部。 本属模式种:美丽马醉木Pieris formosa(Wall.)D.Don

亚科概述

E.Busch in Kom.F1,URSS 18:66. 1952.--Andromedeae Drude inEngler u.Prantl,Nat.Pflanzenfam.4(1):40.1897,pro trib. 通常为常绿灌木,植株大多无毛,稀有鳞片或腺毛;花通常5数;花萼与子房分离,花受精后花萼大小几无变化;花冠坛状或钟状,花后脱落;花药顶孔裂或缝裂,背部有芒或钝形无芒;蒴果室背开裂,果瓣中部有隔膜;种子有翅或无翅。 约含16属,主产美洲,大多数产暖温带,少数种类产欧洲和北西伯利亚,亚洲分布于东喜马拉雅,南至东南亚巽他群岛,1属产非洲,限于马达加斯加。我国有7属:岩须属、吊钟花属、木藜芦属、马醉木属、珍珠花属、金叶子属及地桂属

本科概述

木本植物,灌木或乔木,体型小至大;地生或附生;通常常绿,少有半常绿或落叶;有具芽鳞的冬芽(主产非洲的欧石南亚科除外)。叶革质,少有纸质,互生,极少假轮生,稀交互对生,全缘或有锯齿,不分裂,被各式毛或鳞片,或无覆被物;不具托叶。花单生或组成总状、圆锥状或伞形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两性,辐射对称或略两状或高脚碟状,稀离生,花冠通常5裂,稀4、6、8裂,裂片覆瓦状排列;雄蕊为花冠顶部通常有芒状或距状附属物,或顶部具伸长的管,顶孔开裂,稀纵裂;除吊钟花属Enkianthus为单分体外,花粉粒为四分体;花盘盘状,具厚圆齿;子房上位或下位,(2--)5(--12)室,稀更多,每室有胚珠多数,稀1枚;花柱和柱头单一。蒴果或浆果,少有浆果状蒴果;种子小,粒状或锯屑状,无翅或狭翅,或两端具伸长的尾状附属物;胚圆柱形,胚乳丰富。染色体基数X=(8--)12或13(--23)。约103属3350种(D.J.Mabberley,1996.The Plant-Book.),全世界分布,除沙漠地区外,广布于南、北半球的温带及北半球亚寒带,少数属、种环北极或北极分布,也分布于热带高山,大洋洲种类极少。我国有15属,约757种,分布全国各地,生产地在西南部山区,尤以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相邻地区为盛,这里也是杜鹃属Rhododendron、树萝卜属Agapetes的多样化中心,且极富特有类群。此前曾记载国产属还有伏地杜鹃属Chiogenes[见《中国植物志》57(3)]、云间杜娟属Therorhodion(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3,《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扁枝越桔属Hugeria(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3)。这3个属名在本志及日后出版的《Flora ofChina》中作下如下的修订:Chiogenes=Gaultheria,国产的1种恢复其本来名称:Gaultheria suborbicularis W.W.Smith;Therohoodion=Rhododendron subgen,Therorhodion(Maxim.) Drude;Hugeria=Vaccinium。本科的许多属、种是著名的园林观赏植物,已为世界各地广为利用,我国常见的有杜鹃属、吊钟花属、树萝卜属的种类。杜鹃属的木材是优良的工艺用材。产我国北方的一些越桔属植物的浆果,有极好的食用价值。此外从本科植物中提出过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挥发油类、香豆素类、酚类化合物及二萜毒素,研究工作表明,黄酮类、香豆素类化合物有平喘、消炎的功效,从白珠魇糁刑崛《?逃停ǖ靥聪阌停?I鲜龀煞钟糜谝揭┕ひ岛腿沼闷饭ひ怠5?阎?啪槭簟⒙碜砟臼簟⒔鹨蹲邮舻囊恍┲郑?湟丁⒒ê?谐潭炔煌?亩拘裕?梢?鹑恕⑿笾卸荆?拘郧康某煞治?幕范?贫舅亍?v木毒素等,在利用上述植物时必须注意去毒问题。本科植物是环北极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成分,并在世界植被组成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我国西部、西南部高山、亚高山的湿润山坡以上的北极灌木群落、高山石南灌丛、大西洋沿岸的欧石南灌木群落、北半球北部的泥炭藓沼泽植被、冰沼植被、非洲好望角的硬叶常绿灌木群落等等,它们建群种或优势种均为本科不同属、种的植物。杜鹃花科分类系统的建立与发展已有漫长的历史。O.Drude (1889.in Engler's Pflanzenfamilien)建立的4个亚科:Rhododendroideae,Arbutoideae,Vaccinioideae,Ericoideae,为本科的系统分类奠定了基础。Benth.et Hook.f.,Gen.Plant.(1876),J.Hutch.(1932)等人基于子房下位,果为浆果特征,将越桔这一类从杜鹃花科独立出了越桔科Vacciniaceae。本世纪以来也有众多学者以各个学科角度再研究O.Drude系统,并提出各自的见解,如H.F.Copeland (1944)、H.T.Cox(1948)、L.Watson (1965)、O.Hagerup等人,但Drude 系统仍被传统地应用。本志亦采纳了O.Drude的概念,并认同E.Busch(1952.in Fl.URSS.Vol.18)所作等级上的更动。

亚科概述

E.Busch in Kom.F1,URSS 18:66. 1952.--Andromedeae Drude inEngler u.Prantl,Nat.Pflanzenfam.4(1):40.1897,pro trib. 通常为常绿灌木,植株大多无毛,稀有鳞片或腺毛;花通常5数;花萼与子房分离,花受精后花萼大小几无变化;花冠坛状或钟状,花后脱落;花药顶孔裂或缝裂,背部有芒或钝形无芒;蒴果室背开裂,果瓣中部有隔膜;种子有翅或无翅。 约含16属,主产美洲,大多数产暖温带,少数种类产欧洲和北西伯利亚,亚洲分布于东喜马拉雅,南至东南亚巽他群岛,1属产非洲,限于马达加斯加。我国有7属:岩须属、吊钟花属、木藜芦属、马醉木属、珍珠花属、金叶子属及地桂属

本科概述

木本植物,灌木或乔木,体型小至大;地生或附生;通常常绿,少有半常绿或落叶;有具芽鳞的冬芽(主产非洲的欧石南亚科除外)。叶革质,少有纸质,互生,极少假轮生,稀交互对生,全缘或有锯齿,不分裂,被各式毛或鳞片,或无覆被物;不具托叶。花单生或组成总状、圆锥状或伞形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两性,辐射对称或略两状或高脚碟状,稀离生,花冠通常5裂,稀4、6、8裂,裂片覆瓦状排列;雄蕊为花冠顶部通常有芒状或距状附属物,或顶部具伸长的管,顶孔开裂,稀纵裂;除吊钟花属Enkianthus为单分体外,花粉粒为四分体;花盘盘状,具厚圆齿;子房上位或下位,(2--)5(--12)室,稀更多,每室有胚珠多数,稀1枚;花柱和柱头单一。蒴果或浆果,少有浆果状蒴果;种子小,粒状或锯屑状,无翅或狭翅,或两端具伸长的尾状附属物;胚圆柱形,胚乳丰富。染色体基数X=(8--)12或13(--23)。约103属3350种(D.J.Mabberley,1996.The Plant-Book.),全世界分布,除沙漠地区外,广布于南、北半球的温带及北半球亚寒带,少数属、种环北极或北极分布,也分布于热带高山,大洋洲种类极少。我国有15属,约757种,分布全国各地,生产地在西南部山区,尤以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相邻地区为盛,这里也是杜鹃属Rhododendron、树萝卜属Agapetes的多样化中心,且极富特有类群。此前曾记载国产属还有伏地杜鹃属Chiogenes[见《中国植物志》57(3)]、云间杜娟属Therorhodion(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3,《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扁枝越桔属Hugeria(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3)。这3个属名在本志及日后出版的《Flora ofChina》中作下如下的修订:Chiogenes=Gaultheria,国产的1种恢复其本来名称:Gaultheria suborbicularis W.W.Smith;Therohoodion=Rhododendron subgen,Therorhodion(Maxim.) Drude;Hugeria=Vaccinium。本科的许多属、种是著名的园林观赏植物,已为世界各地广为利用,我国常见的有杜鹃属、吊钟花属、树萝卜属的种类。杜鹃属的木材是优良的工艺用材。产我国北方的一些越桔属植物的浆果,有极好的食用价值。此外从本科植物中提出过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挥发油类、香豆素类、酚类化合物及二萜毒素,研究工作表明,黄酮类、香豆素类化合物有平喘、消炎的功效,从白珠树属中提取冬绿油(地檀香油)。上述成分用于医药工业和日用品工业。但已知杜鹃属、马醉木属、金叶子属的一些种,其叶、花含有程度不同的毒性,可引起人、畜中毒,毒性强的成分为四环二萜毒素、梫木毒素等,在利用上述植物时必须注意去毒问题。本科植物是环北极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成分,并在世界植被组成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我国西部、西南部高山、亚高山的湿润山坡以上的北极灌木群落、高山石南灌丛、大西洋沿岸的欧石南灌木群落、北半球北部的泥炭藓沼泽植被、冰沼植被、非洲好望角的硬叶常绿灌木群落等等,它们建群种或优势种均为本科不同属、种的植物。杜鹃花科分类系统的建立与发展已有漫长的历史。O.Drude (1889.in Engler's Pflanzenfamilien)建立的4个亚科:Rhododendroideae,Arbutoideae,Vaccinioideae,Ericoideae,为本科的系统分类奠定了基础。Benth.et Hook.f.,Gen.Plant.(1876),J.Hutch.(1932)等人基于子房下位,果为浆果特征,将越桔这一类从杜鹃花科独立出了越桔科Vacciniaceae。本世纪以来也有众多学者以各个学科角度再研究O.Drude系统,并提出各自的见解,如H.F.Copeland (1944)、H.T.Cox(1948)、L.Watson (1965)、O.Hagerup等人,但Drude 系统仍被传统地应用。本志亦采纳了O.Drude的概念,并认同E.Busch(1952.in Fl.URSS.Vol.18)所作等级上的更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22: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