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长株潭地区城乡一体现代林业生态系统研究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 湖南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12月1日) 外文书名: Research On Modern Forestry Eco-System Of Rural-Urban Unification In The Region Of Changzhutan平装: 263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811132809 条形码: 9787811132809 产品尺寸及重量: 22.8 x 16.6 x 1.4 cm ; 340 g ASIN: B0015OCRFQ 内容简介《长株潭地区城乡一体现代林业生态系统研究》以长沙、株洲、湘潭3个城市构成的紧密联系的城市群作为研究区,以长株潭一体化构成的城市-区域生态系统中的林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综合森林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生态平衡的规律和生态系统之间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交换理论,以计算机技术和GIS、RS、GPS为技术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区域内典型森林类型的结构及其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城市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城市群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探讨了城市-区域的生态安全格局,研建了生态构架调控决策支持系统。以长株潭地区为例较为系统地研究探讨了城市-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方法,研究了长株潭地区湘江生态经济林业生态圈的空间结构,并进行了初步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为大力发展长株潭地区城市-区域的生态旅游,研制了基于GIS技术的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作者简介佘济云,教授,1967年出生,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科建设处处长。 目录第1章 绪论 1.1 城市森林和城市林业 001 1.2 城乡一体化 003 1.3 现代林业生态系统 005 1.4 城乡一体现代林业系统 007 1.4.1 城乡一体现代林业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 007 1.4.2 城乡一体现代林业系统的布局和规划 009 1.5 长株潭地区城乡一体现代林业生态系统的现状与问题 011 第2章 长株潭地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与资源概况 014 2.1.1 地理位置 014 2.1.2 气候条件 014 2.1.3 地形地貌 015 2.1.4 土壤类型 015 2.1.5 水资源 015 2.1.6 森林资源 016 2.1.7 矿产资源 016 2.1.8 旅游资源 016 2.2 社会经济概况 017 2.3 生态环境概况 017 第3章 长株潭地区典型森林类型的结构与生态服务功能 3.1 马尾松纯林的结构与功能 019 3.1.1 标准地资料 019 3.1.2 马尾松纯林的主要类型 019 3.1.3 马尾松纯林的水文功能 020 3.2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的结构与功能 023 3.2.1 标准地的确定与调查 024 3.2.2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的结构规律 025 3.2.3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的涵水固土功能 030 3.3 樟树人工林的生态服务功能 034 3.3.1 试验林概况 034 3.3.2 樟树人工林的生态服务功能 035 第4章 长株潭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4.1 长株潭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041 4.1.1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定义与分类 041 4.1.2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单元与评价指标体系 042 4.1.3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 045 4.1.4 长株潭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047 4.1.5 长株潭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 047 4.2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057 4.2.1 生态系统健康的定义 057 4.2.2 城市群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058 4.2.3 城市-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 061 4.2.4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062 第5章 长株潭地区城市-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5.1 长株潭地区城市-区域CO2与O2的收支平衡格局 065 5.1.1 长株潭地区城市-区域C02的排放与O:的消耗 065 5.1.2 C02的固定与O的排放 066 5.1.3 长株潭地区CO2与O2的收支平衡格局 067 5.2 城市-区域S02的排放与净化系统格局 072 5.2.1 长株潭地区城市-区域SO2的排放 072 5.2.2 森林和农作物对大气S的净化潜力 073 5.2.3 长株潭地区城市-区域SO2的排放与净化分析 074 5.2.4 长株潭地区城市-区域SO2的排放与净化系统格局 075 5.2.5 长株潭地区城市-区域净化SO2所需的最小面积 078 5.3 城市-区域水量收支平衡格局 079 5.3.1 长株潭地区水田的缺水分析 079 5.3.2 旱土水量收支的分析 080 5.3.3 城市生产、生活用水 080 5.3.4 森林生态系统水量收支平衡 081 5.3.5 长株潭地区水量收支平衡 082 5.3.6 长株潭市区和外围不同区间水量收支状况分析 083 5.4 城市-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083 5.4.1 问题分析与调整对象 083 5.4.2 线性规划模型 085 5.4.3 约束方程与决策条件 086 5.4.4 调整结果与分析 088 5.5 城市-区域生态安全架构分 091 5.5.1 功能区布局 091 5.5.2 森林类型配置 094 第6章 长株潭地区生态构架调控决策支持系统 6.1 生态构架的含义 095 6.1.1 生态安全与生态平衡 095 6.1.2 生态构架 096 6.1.3 信息技术在生态学领域的应用 097 6.2 决策支持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098 6.2.1 信息系统 098 6.2.2 决策支持系统(DSS)发展动态 099 6.3 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 103 6.3.1 数据仓库技术发展 103 6.3.2 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 106 6.4 长株潭地区生态构架调控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方法 108 6.4.1 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08 6.4.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09 6.5 长株潭地区生态构架调控决策支持系统的系统分析 112 6.5.1 系统目标和研究意义 112 6.5.2 系统分析 115 6.5.3 系统开发策略与环境 119 6.6 长株潭地区生态构架调控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2 6.6.1 系统设计 122 6.6.2 系统实现 131 第7章 长株潭地区城市-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7.1 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155 7.1.1 生态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155 7.1.2 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56 7.1.3 我国生态经济学发展的趋势 158 7.1.4 可持续发展概念产生的背景与内涵 158 7.1.5 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159 7.2 长株潭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160 7.2.1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16D 7.2.2 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162 7.3 长株潭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 166 7.3.1 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方法——层次分析法 166 7.3.2 长株潭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 168 7.4 长株潭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结果与分析 171 7.4.1 评价结果 171 7.4.2 结果分析 172 7.5 长株潭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173 7.5.1 长株潭地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73 7.5.2 长株潭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174 第8章 长株潭湘江生态经济带林业生态圈的构建 8.1 基本情况与存在的问题 177 8.1.1 基本情况 177 8.1.2 存在的问题 178 8.2 建设目标、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79 8.2.1 湘江生态经济带林业生态圈的性质 179 8.2.2 湘江生态经济带林业生态圈的建设目标 179 8.2.3 湘江生态经济带林业生态圈规划与建设的指导思想 180 8.2.4 湘江生态经济带林业生态圈规划与建设的基本原则 180 8.3 林业生态圈空间结构 181 8.3.1 湘江生态经济带的空间结构 181 8.3.2 湘江生态经济带林业生态圈的结构 182 8.4 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管理规划 182 8.4.1 保护的原则和目标 182 8.4.2 保护与建设管理内容规划 183 8.5 生态旅游、重点保护与建设项目规划 186 8.5.1 生态旅游项目规划 186 8.5.2 重点保护与建设项目 187 8.6 投资概算 188 第9章 长株潭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9.1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与研究现状 191 9.1.1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 191 9.1.2 生态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中的问题研究 191 9.1.3 现代科学技术在生态旅游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92 9.2 长株潭地区生态旅游资源概况 193 9.2.1 旅游资源分类 193 9.2.2 自然旅游资源 194 9.2.3 人文旅游资源 201 9.3 长株潭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方法 209 9.3.1 面向对象系统 209 9.3.2 组件式GIS集成开发 212 9.3.3 分布式体系结构 214 9.4 技术路线 216 9.5 长株潭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217 9.5.1 系统开发的目标和原则 217 9.5.2 系统分析 218 9.5.3 系统设计 228 9.5.4 系统实现与运行 246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10.1 结论 252 10.2 展望 255 参考文献 258 序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及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生态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形成了城乡、区域之间发展极不平衡的矛盾,严重阻滞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