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卢荣仁 |
释义 | 中学一级教师。1953年12月出生,安徽颖上人。1978年毕业于延安五七师范大学。从事过初、高中语文及县教师培训班"语文基础"(兼职)教学工作。现任陕西黄陵中学高中历史教师兼史地教研组长。是省、市历史学会会员,湖南徐特立教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他有个精短自传:"荣者,草木茂盛,仁,博爱宽厚者也。从教24年,深感'拔尖人才'、'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的帽子太大太重。何况人生本无驿站,有道是:学海无涯,探索愈深,其进逾难"。长期与天真烂漫的孩子共处,稚气犹存,在课堂上与学生同乐,在课后与差生进行交流,只有晚饭后和休息才能"躲进小屋成一统","两耳不闻窗外事",使苦苦的窗下耕耘化成了社会认可的铅字。正当人们热衷于"文凭"时,他却全身心钻研起教育教学理论来。虽然家属常年有病,一家四口靠一人微薄的薪水,生活十分拮据,但机智而勤奋的他却藏书上千余册,报刊杂志数十种。早在教改的最初阶段,他就立志不要把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抉择留给别人,必须自己不厌其倦地去追求解答,甚至终生。即使获得一半真理,也比别人那儿学来的,像鹦鹉学舌那样背出来的全部真理有价值得多。正是这样,他才得以他的语体文单元教改和作文四环法(学生演讲师生共评学生自改教师抽部分批改)训练中,提出"中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时期,在他们作文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几乎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支柱"。在几次校、县、地区举办的公开观摩课中以此见长,40分钟学生练笔,其思维快捷启动,写作技巧淋漓尽致的发挥,而博得了一片赞许:"上课初始趣已生,课程推进趣更浓,课业结束趣犹存"。许多学生习作还在省内外刊物上发表。几乎每届学生由起点到毕业,不管是原来基础如何,最终是差生变好,优生更优,家长都是满意的。近几年,因工作调配,他连任高三文科历史备考辅导教师,创造性地实施了"线索结构专题综合"四板块复习教学,单科成绩显著。由此社会普遍认可:荣仁上的课,根深叶茂。这不仅是他教学组织和规章的严密,"传道、授业、解惑"的功夫,而且在于他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期盼、鼓励、关怀、扶持和循循善诱的爱心,都是他博爱宽厚的人格。他最大本事,就是让原先厌学的学生个个与学习结缘。他执著追求,辛勤耕耘,真正是四十不惑,镌刻着时代的年轮。教学上致力探索创新,其成果被社会广泛承认;实践上勤于经验积累,更使他笔耕不辍,先后撰写语文、历史教学随笔,教改论文30余篇,在国家级理论书刊上发表十多篇;他的事迹和照片载入《跨世纪园丁剪集》;多次应邀参加了全国性的有关学术研讨会。应该说,他在平常的工作中创造了自己的辉煌。当今社会,商潮汹涌。不少人仅看到教师生活的清贫,但却忽略了一切创造精神财富的人,在拼搏和进取中所收获的快慰,不是财物或金钱可以相等的韵味。生活中,真正能占有他的是教育,是教学,只有在那里,才是他的天地,才是他的乐园。为搞教学,他悉心研读有关教育教学专著就达百余本。是书启开了他人生的广阔天地,是书才使他从根本上超脱了世尘,是书才让他在前人和今人的奋搏中找到了沟通......"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充满甘苦的境界,窃以为亦包容有苦尽甘生之趣。一切做学问的人,总会觉得都能对此有或深或浅的领悟。教师为人崇敬,职业令人羡慕,而教师更应自尊、自重、自爱。一位乐教耕耘的痴者,天涯何路?还是以屈子之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共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