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长叶粗筒苣苔 |
释义 | 基本资料种中文名:长叶粗筒苣苔 种拉丁名:Briggsia longifolia Craib 科中文名:苦苣苔科 科拉丁名:Gesneriaceae 属中文名:粗筒苣苔属 属拉丁名:Briggsia 国内分布:滇 海 拔:2400 命名来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Notes from the Royal Botanic Garden, Edinburgh 11(55): 238-239 1919] 中国植物志:69:213 英文植物志:18:276 族中文名:长蒴苣苔族 族拉丁名:Trib.Didymocarpeae Endl.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多年生无茎草本。叶全部基生;叶片披针形至长圆形,长5—14厘米,顶端渐尖,向基部渐狭成柄,边缘具小牙齿,除两面疏被淡褐色贴伏短柔毛外,下面沿叶脉被淡褐色长柔毛,侧脉每边6—7条,下面稍隆起;叶柄长2—5厘米,被较密的短柔毛。聚伞花序伞状,2—4条,每花序具2—5花;花序梗长12—14厘米,疏生淡褐色短柔毛:苞片2,线形,长8—10毫米,宽1—2毫米,两面被淡褐色短柔毛,顶端钝,全缘;花梗长1.8—2厘米,被长柔毛和腺状柔毛。花萼5裂达基部,裂片相等,长圆形,长5—6毫米,顶端渐尖,全缘,外面被长柔毛,内面无毛,花冠粗筒状,下方肿胀,长约2.2—3.5厘米,直径8—15毫米,黄色,外面被柔毛,无斑点;筒长1—2.2厘米;檐部二唇形,上唇长5毫米,2浅裂,裂片半圆形,长约4毫米,下唇长1.2厘米,3裂至中部,裂片近圆形,长约7毫米。上雄蕊长约1.2厘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2.5毫米处,下雄蕊长约1.5厘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3毫米处;花丝无毛,花药肾形,长1.8毫米,药室汇合;退化雄蕊长约1毫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毫米处。花盘环状,高1毫米,边缘微波状。雌蕊无毛,长约1.7厘米,子房长圆形,长1.1厘米,直径约1.5毫米,花柱长约5毫米,柱头2,长1毫米,倒卵形。蒴果长圆状披针形,长达6厘米,淡褐色,无毛。花期8月,果期10月。 产地分布产云南西部。生于常绿阔叶林中树干上,海拔2400米。缅甸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瑞丽附近。 本种提示本种体态、叶形及花冠外形都与藓丛粗筒苣苔B.muscicola(Diels)Craib相似,但叶下面仅被淡褐色贴伏短柔毛,决不被锈色长柔毛,花冠下唇内面无斑点,有别于后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