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龙门佛教造像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2月1日) 丛书名: 佛教美术全集 平装: 215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01025220, 7501025223 条形码: 9787501025220 尺寸: 22.6 x 16.8 x 1.6 cm 重量: 621 g 作者简介张乃翥,河南省洛阳市人,1946年生。1981年毕业于洛阳大学,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中国海外交通史学会、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中国唐史学会会员。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从事龙门石窟佛教文化艺术的研究,现任龙门石窟研究所副所长。历年来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1933年,由其参与编撰的大型考史文献《洛阳出土历代墓志辑编》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内容简介《龙门佛教造像》作者张乃翥,潜心研究龙门石窟佛教艺术20余年;书中主要分为北魏与唐代两部分,从造像的题材内容、风格与雕刻技法等方面,研究龙门佛教美术与当代社会、政治、艺术审美的关联,精辟剖析龙门佛教造像的民族化过程。书中收录250余幅精美彩图,文字解说巨细靡遗,仿佛带领我们亲临龙门,品赏中国佛教美术的精华。 佛教自西而东传入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冲击;在佛教思想与中国文化融会激荡之时,佛教美术的创作也变化出瑰丽多彩的风姿样貌,撼动着人们的视觉与心灵。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伊水两岸,其造像碑刻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北魏崇信佛教,因而开始了此地佛教造像的艺术工程,历各代而于唐代达到巅峰,至明代中叶始告湮息。经历千余年,造就了2100余座窟龛、70万余尊造像、360D余件题记与碑刻,展现出气势恢弘的人文景观,以及相异于敦煌、云冈石窟的独特面貌。 目录序 龙门北魏石窟佛教造像 龙门石窟的初创及维摩变造像 北魏汉化政策对龙门石窟的影响 供养人雕刻的出现 北魏迁洛之后龙门造像的民族化特点 秀骨清像式的中原风格 洞窟形制和窟龛装饰艺术 龙门魏窟建筑装饰艺术的特色 北魏石窟寺艺术装饰风格中国化 古阳洞造像 龙门石窟唐代佛教造像 脱胎于北朝的龙门唐代造像 万佛洞造像 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 摩崖三佛龛 释、道并驾的特征 龙门造像中的天王暨力士像 龙门盛唐时期飞天造像 龙门唐窟造像的女性化特征 西域文明与中原文化的交流 附图——海外收藏的龙门佛雕 图版索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