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长潭公路 |
释义 | 长潭公路 1913年,湖南人修建了中国第一条公路——长潭公路,使长沙、湘潭这两个当时湖南最大的城市之间除了有水路交通的便利外,又有了陆路交通的便利。它是中国第一条标准汽车公路,在我国公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标志着湖南现代公路运输的开端。 辛亥革命后,南北军阀在县域混战多年,竞相搜刮民财,农田水利失修,粮食歉收,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但工业交通事业有所发展,架通长潭电话线,开工修筑长潭公路。 长潭公路全长50公里,总计全路完成基土石56.6万立方米,铺砂3.4825万立方米,修成大小桥梁31座,涵洞86座,东岸码头一处,驳岸5处,总耗资90万银元。 这条公路在未修建完成就已饱经风霜,从开工到竣工,经过四兴三辍,历时9年。 1913年春,都督谭延闿以军事运输为目的设立了湖南军路局,主持修建长沙至湘潭的公路,开中国按汽车通行标准修筑公路的先河。当年就在原驿道上改建成长沙至大托铺一段。 同年,继任督军汤芗铭下令停修。 1916年谭延闿第二次督湘,促成复工,至1917年1月建成大托铺至易家湾路段;9月傅良佐督湘,因军阀混战再次停修。 1918年恢复修建,因经费困难,进度缓慢。 1919年4月张敬尧上台,撤销军路局,改设路政科,6月从湖田处拨部分经费修建朝阳桥、暮云桥,不久又因经费拮据停工。 1920年6月谭延闿第三次督湘,才又继续修筑,至1921年11月终于全线竣工通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