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瘤果茶组
释义

瘤果茶组Tuberculata属山茶属Calmellia、山茶亚属subgen.Camellia,因其“子房与果实表面具瘤状突起”而得名,也因此而被认为是山茶属内保持原始形状的特化类群l4]。该组仅在我国西南地区发现分布,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特有类群12.4·51。目前,对瘤果茶组的系统分类存在较大的分歧,给瘤果茶组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带来极大的不便。

分类

瘤果茶组的分类始于1939年,我国著名植物学钱崇澎第一次在中国云南省发现这一物种,并把它命名为 Camellia tuberculata Chien。随后,新的物种逐渐被Keng,张宏达,林嘉蒙,许兆然,李永康,和阂天禄等人发现。最初,瘤果茶组被分类学家划分在离蕊茶组,直到 1981年张宏达川首次将其独立为瘤果茶组Tuberculata。目前,将瘤果茶组独立划分为组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可。在sealy的山茶属分类系统中并没有瘤果茶组,当时的瘤果茶是被划分在离蕊茶组HeterogeneaSealy,直到1981年张宏达建立新的山茶属分类系统,第一次在山茶属下进行亚属的划分,并根据果实和子房具有瘤状突起的特征把瘤果茶组单独划分成组。在张宏达的分类系统中,瘤果茶组划分在山茶亚属下,共有17个种.阂天禄161等人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对山茶属进行进一步修订,他们同意山茶属下亚属及组的划分,但是对亚属、组及种进行了大量的归并和修订。在阂天禄的分类系统中,山茶属被归为两属(茶亚属和山茶亚属),14组。尽管阂天禄也承认张宏达独立划分瘤果茶组的观点,但是在其系统中的瘤果茶组经过归并和修订后仅余瘤果茶,三江瘤果茶,安龙瘤果茶,冬青叶光果茶,皱果茶,小瘤果茶等6种,其中冬青叶光果茶在张宏达系统中被划归在半宿芬茶组中。

生长适应性特征

通过瘤果茶组植物叶片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的研究,结果显示,皱叶瘤果茶、荔波红瘤果茶、瘤果茶、三江瘤果茶等植物具有较高的Yield、ETR、qP和NPQ值,这表明这些植物具有较高的光能转化效率和较强的热耗散能力,更能适应野外自然光照射下生长。而狭叶瘤果茶、小瘤果茶、皱果茶、尖粤瘤果茶等植物的Yield、ETR、qP和NPQ值较低,表明它们对光照敏感,特别是在夏天野外强光照射下适应能力较差。

瘤果茶组植物叶绿素荧光不同季节ETR日进程结果表明,除冬季外,其余三个季度的叶绿素荧光Yield日进程,均呈V型变化趋势。即早晨时植物刚从暗适应中恢复,此时光系统Psll完全打开,因此肠eld最大,随着光照强度不断的增大,产生光抑制,Yield逐渐降低,Psll也逐步关闭,到达中午时光照强度最大,此时,Psll也处于完全关闭状态,Yield值最小,午后随着光强的减弱,Psll又逐渐的打开,Yield不断的增加。比较四个月份的Yield日进程,结果发现倒卵瘤果茶、狭叶瘤果茶、小瘤果茶、尖苞瘤果茶等植物在四个月份Yield均相对其它瘤果茶植物低,表现出明显强烈的光抑制现象。

SPAD测定结果表明,皱叶瘤果茶、厚壳红瘤果茶、瘤果茶、皱果茶等种类叶绿素相对含量在四季中均较高,而狭叶瘤果茶、倒卵瘤果茶、小瘤果茶和尖曹瘤果茶等相对含量较低,这表明相比于狭叶瘤果茶、倒卵瘤果茶、小瘤果茶和尖苞瘤果茶等植物,皱叶瘤果茶、厚壳红瘤果茶、瘤果茶、皱果茶有更好的生长指标,这一结果与叶绿素荧光响应曲线及Yield日进程相符。

由此可见,皱叶瘤果茶、厚壳红瘤果茶、瘤果茶、皱果茶等具有较好的光能利用能力和叶绿素生长指标,因而对于本地区的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而狭叶瘤果茶、倒卵叶瘤果茶、小瘤果茶等植物在叶绿素荧光响应参数、Yield季节性日进程和叶绿素相对含量上均表现出在本区域自然条件下生长的不适应性。因此,我们认为狭叶瘤果茶、倒卵叶瘤果茶、小瘤果茶、尖苞瘤果茶等植物类群并不适合在本地区栽种,至少不适合在野外无遮荫处理栽种。同时,在本地区的瘤果茶植物栽培种植过程中,适当的遮荫处理将会有助于植物更好生长。

化学成分的功能性分析

瘤果茶组植物叶含有较为丰富的活性物质,可以考虑将其作为茶多酚、氨基酸、茶醇、咖啡碱等活性物质的来源植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3: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