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长松坪自然村 |
释义 | 长松坪自然村隶属于云南省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龙蟠乡新尚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新尚村委会边,距离村委会4公里,距离龙蟠乡政府18公里。国土面积有6.92平方公里,海拔2600米,年平均气温8℃,年降水量968.9毫米,适宜种植玉米、小麦、洋芋等农作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没有农户通自来水,没有农户饮用井水,有39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39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2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51.28%),没有农户通有线电视;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5户(分别占总数的51.28%和38.46%)。该村到乡政府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8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拖拉机1辆,摩托车1辆。全村无建有沼气池的农户;无装有太阳能的农户;无小水窖;无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无耕地有效灌溉面积,无高稳产农田地面积。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全村39户都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0.9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97万元,占总收入的87.43%;畜牧业收入7.02万元,占总收入的6.3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67头,肉牛25头,肉羊56头);无渔业收入;林业收入5万元,占总收入的4.51%;第二、三产业收入1.5万元,占总收入的1.35%;工资性收入0.43万元,占总收入的0.39%。农民人均纯收入 124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0.43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7人(占劳动力的8.75%),在省内务工7人,无到省外务工人员。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90亩(其中:无水田,地390亩),人均耕地2.65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洋芋、白芸豆等作物;拥有林地95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68亩,主要种植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260亩;荒山荒地115亩,其他面积120亩。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0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97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87.43%。该村目前正在发展洋芋、白芸豆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白芸豆、畜牧养殖产业。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39户,共乡村人口151人,其中男性83人,女性68人。其中农业人口147人,劳动力80人。该村以纳西族为主,其中纳西族44人,汉族44人,藏族31人,其他民族32人。 到2006年底,全村无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员;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26人,参合率85.71%;无享受低保人员。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乡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7公里,距离乡卫生院18公里。该村无公厕,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无人畜混居的农户。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长松坪完小,中学生就读到龙蟠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4公里,距离中学 21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4人,其中小学生8人,中学生6人。 该村无文化活动室、无图书室、无业余文娱宣传队。 长松坪村隶属于高海拔贫困山区,主产玉米、小麦、杂粮,产量低,村内有部分果树,一般农户圈养3-5头牲畜,收入较低。1905年有小中甸徐氏藏族定居,至今已有12户居民。解放前该村内有铁匠,经常为过往马帮提供铁掌等。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长松坪村地处高海拔贫困山区,下辖3个村民小组、39户、151人,地理环境恶劣,气候寒冷,山高坡陡,交通极为不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民饮用水困难,种植农作物产量低,严重制约了长松坪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1、依靠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积极争取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进一步加强村道水泥路面和农田水利灌溉沟渠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2、在现有发展规模的基础上,扩大白芸豆的种植面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创新产业;3、依托资源优势,引进良种,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发展猪100头、牛30头、羊70头;4、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