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刘贻灿
释义

刘贻灿,1962年10月生,男,中共党员,博士,教授。

1981年9月—1985年7月在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学习并获地质专业学士学位;

1985年8月—1988年6月在合肥工业大学攻读构造地质学专业研究生并获硕士学位;

1997年9月—2000年6月攻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并获博士学位。

1988年7月至2004年1月,在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现为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工作,专业技术职务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以及分别于1995年5月和1999年12月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04年2月开始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2005年5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二、工作经历

1988年以来,一直从事有关大别山的地质研究项目和地质调查项目,其中,主持或作为主要研究者参加了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大别山研究项目(包括一个重大和一个重点项目)。发表学术论文近80余篇(第一作者30篇、第二作者18篇)、专著三部(两部第二作者);参与完成科研报告四份。经检索,已有20篇论文被SCI收录和12篇被EI收录,其中15篇被SCI论文引用437次(他人引用超过400篇次)。1991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名列第二)、199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名列第三)、2001年获中国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2002年和2003年分别获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三等奖(均名列第二)。200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5月至1994年7月,被派遣去瑞士苏黎世高级理工大学(ETH)地质系进修构造地质学;1999年6月、2000年11月、2001年6月和2003年7月等四次作为访问学者出访了意大利都灵大学并与该校矿物岩石学系著名的岩石学家Roberto Compagnoni教授等进行了大别山与西阿尔卑斯造山带的对比性国际合作研究;2001年9月应邀参加了在日本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榴辉岩会议并以墙版形式展示了有关大别山北部榴辉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行了学术交流;2003年6月应邀参加了在挪威召开的国际榴辉岩会议并进行了学术交流。

三、主要科研成果

1.作为主要研究者在大别山南部发现含柯石英、金刚石榴辉岩以及含柯石英石英硬玉岩带,为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建立和掀起大别山国际性研究热作出了重要贡献

2.北大别岩石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系统研究成果

包括:在大别山北部发现了榴辉岩并对榴辉岩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发现了其中的超高压变质证据以及变质过程中有麻粒岩相变质叠加,证明北部的部分岩石属于印支期华南俯冲陆壳的一部分;首次系统测定了北部榴辉岩不同变质阶段的年龄;根据北部榴辉岩三个变质阶段的P-T条件及变质时代,确定了榴辉岩的变质演化历史和冷却史,发现北部榴辉岩在退变质P-T-t轨迹上与南大别榴辉岩不同,这一特殊冷却曲线在大别山是首次发现和测定,它对理解超高压岩石折返机制有重要意义;首次发现北大别片麻岩经历过印支期变质作用以及近期在罗田穹隆中发现榴辉岩并首次证明是印支期华南镁铁质下地壳岩石俯冲变质成因和华南陆块北缘晚元古代岩浆板底垫托的存在;首次获得北大别片麻岩的超高压变质证据以及锆石的多期变质增生精确年龄及其矿物学和微量元素证据;首次在大别山北淮阳带发现新元古代晚期(635Ma)的浅变质辉长岩并证明是印支期华南陆块俯冲初期被拆离的产物。这些成果为探讨大别山超高压岩石的形成和折返过程提供了关键性的岩石学和年代学证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