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长水乡 |
释义 | 长水乡位于洛宁县城西19公里处,东与马店毗邻,西与罗岭相连,南隔洛河与底张相望,北依崤山与陕县接壤。地形呈“六山三涧一分川”分布。郑卢路自东而西穿乡而过,向南与宜故路相接,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洛宁县连接东西部,南北部的交通枢纽,也是洛宁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乡情概况长水乡位于洛宁县西部,东邻马店乡,西连罗岭乡,南临洛河,北接陕县,乡政府驻地长水村距县城19公里。全乡有13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15358口人(其中回族1375人)。全乡总面积121.4平方公里,有常用耕地1637公顷、林地2307公顷。北部山区矿藏资源丰富,南部川区土地肥沃,八官线横贯东西,长水大桥连通洛河南北,境内有著名景观“洛出书处”、龙头山。2007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3981万元,超过县定目标6%。乡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2.9万元,比上年增长69%。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达1.45亿元,比上年增长55%,超过县定目标任务的14%。农民人均纯收入3196元,比上年增加762元。 基本介绍长水乡位于洛宁县城西19公里处,居北纬34°24′,东经111°27′,北依崤山,南临洛河,郑卢公路横穿东西。总面积12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万亩,辖14个行政村1.3万口人。 长水乡曾屡设县治,自古就是豫西政治、经济和文化重镇,更因中华先民在此创造出人类光辉灿烂的文明——洛书文化,使这块宝地有着几千年的辉煌,名场四海。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经济作物以烟叶为主。林木资源丰富,沙兰杨闻各遐迩;金丝楸色泽淡黄,质地优良,是各类家具用料的首选,第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境内有闻名世界的“洛出书处”文化遗址和“中原洛河第一漂”等旅游景点。长水属浅山区,拥有7.2万亩林地和2.5万亩荒坡,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行政区划2006年,辖13个村委会:长水村、西长水村、后湾村、孟家峪村、丰衣口村、西寨村、王伙村、平峪村、梭洼村、三龙庙村、连山村、黄洼村、岭西村。 产业结构长水乡以科学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壮大农业产业,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突出烟叶、林业、畜牧业等重点产业,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做强品牌,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业基地。从而使长水乡农业长足发展。至2006年,粮食生产中,全乡夏粮总面积16335亩,产量达5172吨,秋粮总面积10905亩,产量达3028吨,粮食总产量为8200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6580吨的123%;林业生产上,在继续保持优质林木育苗350亩的基础上,新发展经济林336亩,其中完成了2001—2005年前五个年度退耕还林1200亩的补植补造,荒山、荒沟造林900亩,通道绿化6公里,共栽植杨树1500棵、蜀桧500棵;新栽竹子10亩;栽植新发展速生杨树1000亩,大力发展金丝楸基地,沙兰杨基地;畜牧业突出绿色、环保养殖方式,促使蛋、鸡、牛、猪为主的养殖业向规模化迈进,全乡大牲畜存栏5302头,猪存栏5889头,家禽存栏6.2万只,肉类总产量达1201吨,蛋类总产量达485吨;新建肉鸭养殖小区2个,共有养殖大棚8个,养殖户36户,当年肉鸭存栏10万只;烟叶生产中,以财政增加,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烟叶生产支柱产业地不动摇,依靠科技,强化管理,注重单产,提高效益,狠抓了烟叶生产五关十二环,加强科技培训和烟叶收购的管理,实现了烟叶收购量和税收双增27.6%的目标。2006年,烟叶种植面积达4300亩,收购量达55.8公斤,与2005年同比增长127.6%,实现总产值460万元,与2005年同比增长102%,实现烟叶税收109万元,与2005年同比增长120%,公斤均价达11元,收入超万元户168户,收入超两万元户26户。 特色产业粮食长水乡北部丘陵的粮食产区以小麦、黄豆、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多采取一年两熟的种植方式,冬种小麦,麦收后种玉米或黄豆。多以黄豆为主,通过狠抓旱作农业高产开发,引进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全年粮食总产达8200余吨,小麦在5192吨以上,黄豆达1207余吨,是洛宁黄豆的主要产区之一。 林业长水乡地处深山区,可称为地广林密,有林地19.1万亩,其中天然林11.5万亩,人造林3.3万亩,灌木林0.6万亩,未成林1.9万亩,宜林荒山1.8万亩,森林覆盖率63%以上。八十年代以来,矿山开发轰轰烈烈,加之用材林乱砍乱伐严重破坏了林地植被。二十一世纪,中央发出退耕还林还草再造秀美山川的号召,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给林业带来了无限生机。2001年至今造林1.76万亩,其中绿化荒山9800亩,退耕还林7800亩,并完成了宜故路长水段通道绿化及长水、王伙、后湾、西长水、西寨、丰衣口等6个村的村庄绿化。该乡地处洛河上游,属国家天然林保护区,自2000年禁伐后,林业资源得到了恢复和壮大,境内天然林种以栎类为主,人工林以刺槐为主,并生长着水曲柳、金丝楸等国家一类保护树种。 农业粮食种植面积2129公顷,总产量8724吨(夏粮4762吨、秋粮3962吨),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26%。育苗33.33公顷,新发展经济林66.67公顷,完成荒山造林110公顷、四荒造林60公顷、通道绿化32.3公里,村庄绿化2个。在公路两侧栽植蜀桧500棵、垂柳1700余棵。新建面积2.67公顷肉鸭养殖小区一个,发展养殖户6个。全乡35个肉鸭养殖户年饲养肉鸭37万余只,创利润74万元。采用冻精配种技术,改良牛品种1000余头。采取多种措施,加大防疫力度,全年防治牛5400余头、猪3000余头、鸡5.8万只。新增丰衣口烟区6.67公顷,烟田总面积达303公顷,超额完成县定目标任务。投资300万元,实施连山、三龙庙烟水配套工程,建成蓄水池6个,铺设输水管道3万多米。狠抓抗旱保苗、田间管理和烘烤技术,提高了烟叶产量和质量。烟叶产量达139.1万公斤,实现税收97.8万元。 民营经济完成引资2397万元,占县定目标任务的116%。引进洛阳盈富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在石寨沟进行深部探矿。引进资金200余万元实施的王伙年产5000吨铸造添加剂项目试产运营。新上孟峪养鸡场、丰衣口单板厂、隆鑫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3个民营企业。全乡民营企业总收入6806万元,实现增加值1979万元,上缴税金158万元。 畜牧业以推广禽畜优良品种,提高畜产品质量为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加快品种改良,突出发展特种养殖。一是在稳定生猪和禽蛋生产的同时,加快发展肉牛、肉猪、肉鸭养殖,积极稳妥地发展特种养殖生产。二是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推行“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经常举办家禽饲养培训班,向农民传授肉牛育肥、肉鸭养殖,秸杆青贮氨化,科学饲养管理和杂交改良等新技术,提高了农民养殖水平。三是充分发挥荒山、荒坡面积大的优势,抓好以长水、西寨、西长水等3个村为主的畜牧养殖基地建设,发展了一批养牛、养猪、肉鸭养殖专业户。四是加强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建立注册兽医制度,严格从业兽医的资格审查并对该乡18593头牛、羊、猪进行综合防治,对鸡、鸭、鹅严格预防检查,使禽流感疫病无一例发生。截止2006年12月,全乡大牲畜饲养量达5302头,肉类总产1201吨,蛋类总产485吨,分别占2006年度责任目标1120吨和496吨的100.5%和97.8%。 烟叶长水乡1982年开始推广烟叶种植,烟叶种植面积2700余亩,90年代烤烟种植逐渐形成规模,面积达4700余亩,乡党委、政府把烟叶种植作为富乡富民的支柱产业,常抓不懈,5个种烟村,千亩村2个,总种植面积达4700余亩。烟叶育苗由撒播发展为托盘,烟叶种植由平地种烟发展为大田起垄和地膜覆盖,技术不断改进,质量明显提高,烟叶生产可以说一年一个台阶。乡党委、政府按照“规模强烟、科技兴烟、质量立烟”的工作思路,狠抓烟叶生产的每个环节,采取行政推动、政策引导、扶持鼓励、说服教育等方式,突出“早”,狠抓“实际”。烟田管理落实一个“无”字,即无荒、无病、无害。狠抓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举办各个环节培训班,全面提升了烟叶种植水平。全乡新建气流下降式炕房78座,基本实现了“五亩一个炕”,“200亩一个技术员”,2006年种植烟叶4700亩,生产烤烟40万公斤,均价10.8元/公斤,中上等烟比例占91.85%,实现产值480万,烟叶特产税96万元。 基础建设克难攻坚,积极实施,建设扶贫搬迁新村。为彻底解决深山区散居户群众就医难、上学难、吃水难、用电难等问题。长水乡位于洛宁县城西19公里处,土地面积大,居住分散,其中3580口人散居在深石山区,生产生活困难。2006年以来,该乡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零星搬迁、集中安置”的原则,大力实施搬迁扶贫工程,累计投资813万元,先后在长水村征地69亩建成搬迁扶贫新村两处,共11排105套,总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集中安置长水乡岭西、三龙庙、连山、黄洼、梭洼等5个边远山区村群众105户449口人。 为了使搬迁群众实现稳步脱贫致富,该乡党委、政府对长水搬迁新村实行“三不变、一相同”优惠政策,即搬迁户原有责任田不变、自留坡不变、生产自主权不变,搬迁入住后享受与长水村村民相同的待遇。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发展特色致富产业,千方百计增加收入。一是扶持搬迁户发展烟叶生产。2007年共种烟250亩,收入20余万元,2008年种植烟叶达到510亩,收入可达到45万元以上;二是扶持搬迁户发展个体经济。已有12户从事小商品批零、机动车维修、建筑器材租赁等,户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三是扶持发展肉鸭养殖。采取公司担保、三户联保的办法,适时提供小额贴息贷款,发展肉鸭养殖户8户,存栏肉鸭1万只,累计出栏7万余只,增加农民收入12万元。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肉鸭养殖规模,争取肉鸭养殖户达到18户,存栏肉鸭2.5万只以上,使全年出栏肉鸭15万只以上,带动农民增收30万元以上,从而加快了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开始了安居乐业的新生活。 2008年,该乡计划在长水村新征地15亩,规划建设第三期搬迁扶贫新村,集中搬迁安置30户山区群众入住,工程正在进行紧张的施工中,已完成三排12套房屋主体工程建设。 模范村庄长水乡西寨村位于县城西15公里处,全村12个村民小组,480户、2400口人,其中党员33人,村两委班子成员7人。村党支部以争创一类-村支部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扎实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有力促进了全村新农村建设。 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争创一类支部为动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对照县一类支部标准和乡六好支部试点要求,及时召开村两委干部、农村党员、村民小组、村民代表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制定争创措施,增强争创决心和信心。同时,将争创活动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健全完善了各项工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党员干部人人有任务,人人有压力,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明显提高,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为全村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激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积极性: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激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积极性 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的示范带动作用,实行支部成员划片分包,从清理垃圾、路面保洁做起,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将党员分包到户,指导农户开展庭院卫生创建。通过党员的示汜44--带动,群众自觉参与村庄整治的积极性明显增强,纷纷为新村建设出资出力、投工投劳。该村群众累计出动劳力1800人次,共清除围村垃圾550余立方、清理渠道淤泥280余立方:铺筑路基85条21000余平方米;拆除残墙断壁25处500余米,改造土坯墙400米,墙体涂白18000余平方米;栽植绿化树木3800余棵、绿竹0.5亩。 带动农民增加收入:积极开展党员帮带致富活动,带动农民增加收入 坚持从本村实际出发,理清经济发展思路,培育乡村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党员帮带作用,有针对性的结对扶持户上致富项目,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行党员科技示范户、致富示范户样板带动,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通过支部弓}导、党员帮带、政策扶持、资金倾斜等办法,该村已规划建成养殖小区7个,其中存栏千只蛋鸡养殖16户;肉牛养殖110户,存栏210头;养猪48尸,存栏260头,畜牧业年可增加农民收入180万元;栽植速生杨5万棵,年可增加农民收入45万元。 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长水、西寨两个市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投资43万元,在长水村建成“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文明宣传室、舞台和文化活动场所;投资3万元,建成休闲花园,安装健身器材、休闲桌椅,并进行了绿化。投资40余万元,在西寨村修复残墙断壁1500米,涂白墙体3500平方米,粉刷墙角线5482米,修筑排水渠道2500余米,清理垃圾5842立方米。投资30余万元,在整村推进示范村孟峪硬化通村入户道路6条(2000米),整修排水渠道400米,新建40米宽的农用桥梁1座。采取干部包村、包组、包户和资金补贴等措施,加快户用沼气池建设进度,于10月中旬完成640座沼气池建设任务。第二期搬迁扶贫新村于4月份开始建设,占地1.73公顷,总投资325万元,50套住宅(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11月25日竣工。12月20日,深山区岭西、三龙庙、梭洼、黄凹、连山等村50户(268口人)顺利入住。 所获荣誉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重点突破,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和带领全乡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力的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烟叶生产、民营经济、劳务输出、村镇建设工作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综合治理、社会稳定、招商引资、林业生产、小城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农网改造等工作受到了县委、县政府表彰奖励,长水乡2002年至2005年先后获23项县级奖励,2003年被洛阳市人民政府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04年被河南省社会综治委员会评为综合治理先进乡镇;2007年分别被河南省委、省政府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被洛阳市委、市政府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被县委、县政府分别评为创建平安洛宁工作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评为2007年度信访工作先进乡镇,乡镇目标管理综合奖、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乡镇、殡葬改革工作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评为2007年度先进基层人武部等奖励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