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长沙植物园 |
释义 | 长沙植物园又叫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位居湖南省会城市—长沙城区,于1985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隶属湖南省林业厅,为科研事业单位。全园占地面积140公顷,森林覆盖率90%以上。我园现有职工179人,其中科技人员占60%,高级职称30人。建园以来,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园职工的艰苦创业,我园逐步建成集科研生产、科普教育、生态旅游、体育休闲于一体,突出动植物特色,强调参与个性,崇尚自然享受美的综合性植物园和森林公园。 “园因景而闻名,景因园而生辉”,以此概括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恰到好处。在这里,人们可以尽享人工创造的大自然美景。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既为园内的的景色添彩,又为广大自然爱好者提供了亲近的对象和学习的素材。建园以来,我园通过引种、造林等措施对原来林种单一、林相简单的人工林进行了改造,从而使我园的植物种类更多样化、森林的层次结构更合理化、林相的内容更丰富化。现园内共引种驯化、异地保存植物156科470属2100余种,并在此基础上营建了亚热带较大的珍稀濒危植物异地保护区,区内护存珍稀濒危植物54科95属118种,其中包括有“植物界的大熊猫”之美誉的银杉及“鸽子树”之佳称的珙桐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根据不同植物的特点,我园建有“木兰园”、“桂花园”、“茶花园”、“樱花园”、“竹园”、“杜鹃园”、“枫香带”、“荫生植物园”、“珍稀植物园”等不同的专类植物收集区,使我园一年四季的风景如画,季季有花赏、有香闻、有景看。由于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也落户我园,于是,野生动物的繁殖、驯养及观赏就构成我园景观的又一特色。现在,该中心救护、驯养黑熊、雉类等野生动物50余种,还初步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腹角雉的种群繁殖基地。这一基地的建立享誉海内外,中央电视台“绿色空间”栏目为此摄制了一档30分钟的特别节目——《危情时刻》,并安排在黄金时段播出,反响很大。 科普教育是我园充分利用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基因库,向国内外游客,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提供的一种走向自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互动学习形式,为此,园内修建了比较完备的科普场所。全国首家“森林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就是湖南省林业厅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芬兰森林和公园局合作,于1999年9月在我园建成并对游人免费开放的,该宣教中心通过文字介绍、图片展示、标本陈列、实物模型、生境模拟,辅助以灯光音响等形式,向国内外游客介绍湖南省和芬兰森林和湿地资源的特点,唤醒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为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科普知识的普及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我园敢为人之先的于2002年与当地教育局合作,在园内建立了“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该基地已成为广大中小学生走出教室,跨入大自然的平台,每年接待、培训学生1.2万人。另外,园内的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在对野生动物进行救护研究的基础上,充分组合资源,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建成具有较大规模的“百鸟园”,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近距离观察野生鸟类生活习性、培养爱鸟、爱护动物意识的自然学习环境。 生态旅游是我园发展的时尚主题。我园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优美的森林环境,陆续推出了卡丁赛车、彩弹射击、烧烤、野炊、露营、跑马、林道飞车、垂钓、高尔夫练习场等一批特色游乐项目,并对原有木兰园改造,建成了浓缩湖南省14个地区自然、人文景观精品的“三湘景园”,这一景区已成为我园开展生态休闲的又一景点,在此基础上于2002年10月成功举办湖南省首届花卉博览会。在充分保护现有资源的前提下,我园积极为公众开拓休闲娱乐、生态旅游的最佳场所,据不完全统计,自1992年开园以来,累计接待参观人数200万人次。 开展国际合作,加强对外交流是我园虚心学习国外建园经验、隆重推出自己的重要举措。建园以来,我园已与国内外的20多家国家公园、植物园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协作关系,互赠互换相关资料,先后接待了40多个国家的800多名外宾来园参观考察和学术交流。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合作开展了隐花植物研究,并且正在筹建国内最大的隐花植物标本馆。另外,日本赠送的樱花已成为长沙市的一大特色自然景观,每当3月樱花盛开时,游人如织,络绎不绝,大有日本“花见”之感。由此可见,随着我园对外交流的日益广泛,影响不断扩大,从而使我园已经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在长沙市整体规划的框架内,我园已经出台符合本园实际情况的整体规划修编方案,既突出动植物特色,又依靠植物造景造园,建成一个具有美丽的园林景观、丰富的科学内涵、完善的科普教育和游览服务设施、先进的管理水平、体现本地区特色的植物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