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仕鉴 |
释义 | 刘仕鉴(1892—1970),又名兹鉴,福建晋江东石塔头村人。7岁时,因生计维艰,被送入民间艺人柯正创办的“联兴班”学习梨园戏。仕鉴仪表俊秀,禀赋聪颖,性格娴静,不数年间,尽得各种行当之精萃,尤擅生、旦,深得观众好评,成为远近闻名的名角。18岁时任“联兴班”的副鼓(即副艺师),两年后升任正鼓。由于家道贫寒,仕鉴从未上学念书,但他对小梨园戏的“十八棚头”,即十八出传统剧目的说白、唱念、科曲和场口,即包括对白、唱词、曲调、科步和舞台位置的调度,全部精熟深记而无一遗漏。因此,仕鉴由名角而成名艺师,先后受聘于寮内村的施铜,容卿村的蔡聪,西吴村的吴坦,大山后村的王前,张厝村的王桃,山兜村的吴跳,英林村的洪连三,以及英林村的洪规等人所创办的小梨园戏班任教师。所到之处,谆谆善诱,授艺有方,故所授生、旦两角,能师承其技艺,博得观众好评。由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使梨园戏这个古老的剧种得以绵延不断,永葆青春。梨园内外,均称之为“刘鉴司”。仕鉴除唱戏授徒外,兼精各种乐器演奏。司鼓乃其本职,至于其他文武乐器,如打、击、吹、弹、拉等的演奏无不精通,尤其是他那“手弹三弦、口中唱曲、脚下打拍(即敲打拍板)”绝技,称誉艺坛,为同行所推崇。新中国成立以后,仕鉴受“大众剧团”之聘为梨园戏教师,专职教授生、旦角色,后任晋江县小梨园戏剧团团长,领导剧团排演各种传统剧目,参加各种会演,多次得奖,并参加中国戏剧家协会福建分会。1961年,仕鉴年近古稀,仍积极参加抢救传统剧目的工作,口述全部小梨园传统的重要剧目及折子戏,其中如《雪梅教子》、《韩国华》等等,已经整理编导演出。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所有地方剧团横遭解散,刘仕鉴遂回乡养老。1970年2月17日病逝。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