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齐贤 |
释义 | 人物简介刘齐贤,魏州观城(今山东莘县)人,唐朝宰相刘祥道子。曾避章怀太子李贤讳,改名刘景先,永昌中(689年),为酷吏所陷,系州狱,自经死。 详细生平刘齐贤祖父刘林甫,唐武德时(618-626年)为内史舍人,以才学过人著称,与萧瑀等撰定律令,著《律议》万余言。历任中书侍郎、吏部侍郎,赐爵乐平县男。刘林甫任吏部侍郎期间,唐朝天下初定,沿袭隋朝制度,每年十一月开始选官,到次年开春停止。时间短,事情多,有关部门来不及认真做完选官工作就停止了选官。刘林甫给高祖皇帝建议,请改成全年随时听选,随到随选,于是有才干的人都被选上当了官。同时,刘林甫还将原来州府以皇帝诏书或赤牒授官办法,改成了集中于吏部调任,人再多,他都随时量才录用,因此得到了朝庭内外好评。 刘齐贤父亲刘祥道,字同寿,生于隋开皇十五年(595年)。袭父爵后在唐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为官。历任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刑部尚书、右相等职。乾封元年(666年) 加金紫光禄大夫,是年病逝,年七十一岁,赠幽州都督,谥号“宣”。 齐贤三世至两省侍郎,典选。从父应道吏部郎中,从父弟令植礼部侍郎,凡八人前后历吏部郎中、员外,世以为罕。令植孙从一,擢进士宏词第,调渭南尉。雅为常衮、卢杞所厚,荐授监察御史。普王讨李希烈,表为元帅判官。德宗居奉天,超拜刑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幸梁州改中书侍郎,帝遇之善。然无它材能,容身远罪而已。贞元初,以疾自乞,罢为户部尚书。卒,赠太子太傅。子齐贤袭爵,由侍御史出为晋州司马。 刘齐贤在乾封元年(666年)父亲去世后继承爵位。齐贤为人正直,唐高宗很器重他,任他为晋州(今山西临汾县西南)司马。随从高宗在苑中打猎的将军史兴宗给高宗说:晋州出好鹞(一种凶猛的猎鹰),刘齐贤现任该州司马,请命令他捕鹞。唐高宗说:“刘齐贤难道是捕鹞的人吗?你为何这样看待他!” 682年(永淳元年),高宗幸东都,留太子哲守京师,命裴炎与刘仁轨、薛元超为辅。683年,高宗不豫,裴炎从太子赴东都侍疾。十一月,高宗疾笃,命太子监国,裴炎奉诏与黄门侍郎刘齐贤、中书侍郎郭正一并于东宫平章事。十二月丁巳,高宗崩,太子即位。未听政,宰臣奏议,天后降令于门下施行。684年(文明元年),官名改易,裴炎为内史。秋,徐敬业构逆,太后召裴炎议事。裴炎奏曰:“皇帝年长,未俾亲政,乃致猾竖有词。若太后返政,则此贼不讨而解矣”。御史崔察闻而上言,曰:“裴炎伏事先朝二十余载,受遗顾托,大权在己,若无异图,何故请太后归政?”乃命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鞫之。凤阁侍郎胡元范奏曰:“裴炎社稷忠臣,有功于国,悉心奉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右卫大将军程务挺密表申理之,文武之间证裴炎不反者甚众,太后皆不纳。684年(光宅元年)十月,斩裴炎于都亭驿之前街。裴炎初被擒,左右劝裴炎逊词于使者,裴炎叹曰:“宰相下狱,焉有更全之理!”竟无折节。及籍没其家,乃无儋石之蓄。胡元范,申州义阳人,坐救炎流死琼州。程务挺伏法,纳言刘齐贤贬吉州长史,吏部侍郎郭待举贬岳州刺史,皆坐救炎之罪也。 刘齐贤累迁黄门侍郎,修国史。682年(永淳元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后时,代裴炎为侍中,辨炎不反,后怒,左迁普州刺史,道贬吉州长史。689年,为酷吏所陷,系州狱,自经死,没其家。刘齐贤死后将近百年,唐德宗李适怜爱前贤,782年(建中三年),赠太子太保。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