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刘纶鑫
释义

人物简介

姓名:刘纶鑫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43年2月

最终学历:研究生

职称:教授

学位:文学硕士

职务: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

所在院系:人文学院中文系

学术兼职:语言应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音韵研究会理事、中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

人物履历

刘纶鑫,生于1943年2月,江西大学研究生,中山大学文学硕士,现担任南昌大学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音韵研究会理事、中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其主要著作有《客赣方言比较研究》等及论文40余篇。曾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九五”重点项目。2001年至2005年,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8篇,获省部级奖3项。《客赣方言比较研究》获第九届江西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主持7 项省部级在研项目,其中《普通话方言对比其及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应用》为国家语委“十五”科研项目。

人物年表

1943年2月,刘纶鑫出生。

198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6年-1999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九五”重点项目“江西境内的客赣方言比较研究”。

2000年-2004年承担“江西省方言志”,教育部“十五”社科专项项目、江西省政府重点项目。

2000年-2003年承担“赣方言知三章组字声母研究”,江西省教育厅“十五”社科项目。

2003年-2006年承担“普通话方言对比研究及在普通话测试中的应用”,国家语委“十五”科研项目。

2001年至2007年,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8篇,获得省部级奖3项。

2006年荣获中共南昌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学术观点

南昌方言,是中国汉语七大方言之一的赣方言的代表。由于赣方言内部的复杂性,真正的南昌方言只局限在南昌市区及南昌县管辖的地区,而不包括南昌市管辖的其他县。

刘纶鑫教授认为,早在远古时代,江西地区已有比较广泛的开发,社会经济文化达到相当的水平。夏商之时,江西是古代苗民生活的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在江西聚居,江西先后属于吴、越、楚的管辖范围,当时居民所使用的语言应属古越语和楚语系统。在历次移民浪潮的冲击下,中原汉语与当时接近吴语、楚语的土语不断融合,初步形成了今天内部比较复杂的赣方言。而到了汉朝初年,南昌开始大规模建城,有记载表明,当时的豫章郡城市人口在全国列第四,大量南迁的北民,给古赣方言带来北方话的影响,但是,移民的北方话并没有取代它,在吸收外来语言的基础上,当时的南昌一带渐渐地形成了有自己特点的方言语音。这算得上是现代南昌方言的最深层的基础。

刘纶鑫教授认为最显著的特征体现在语音上,一是发音时声带要振动的10个古全浊声母,在南昌话里均不浊,而变成了送气的清音。如“铜”、“洞”、“独”、“重”等;二是南昌话词语中轻声字特别多,特别是三音节、四音节的词,后面的几个音节都读轻声。如“细伢子(小孩)”、“壁蛇子(壁虎)”、“膏化里(叫花子)”等等。

刘纶鑫教授认为,方言是语音中的“活化石”,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从方言溯流而上,能追寻到古老语言的源头和踪迹,也反映和体现了一个地域历史、人文、地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刘纶鑫教授认为,对方言消亡的担忧大可不必。他认为,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和人与人交流的日益扩大,普通话作为一种共同语,它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推广普通话,具有现实的意义和需求。但普通话再怎么推广,都不可能使方言消亡,方言将永远存在。方言作为一种地方变体,本身也会不断进化发展,它只会在外来语言的影响下自我改造、完善,而永远不会被淘汰。当然,也并不是说方言就不需保护,方言和普通话完全可以互为依存,方言不断为普通话注入新鲜血液,普通话也不断扩大方言的词汇量,相互之间彼此影响,而不同的中华文化也会共生共荣。

科研项目

1.“江西境内的客赣方言比较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九五”重点项目(96AYY012),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1996年-1999年。

2.“江西省方言志”,教育部“十五”社科专项项目、江西省政府重点项目(01JD740003),教育部批准,2000年-2004年。

3.“普通话方言对比研究及在普通话测试中的应用”,国家语委“十五”科研项目(ZDI105-18-1-4-6),国家语委批准,2003年-2006年。

4.“赣方言知三章组字声母研究”,江西省教育厅“十五”社科项目(赣教计字[2000]254号),江西省教育厅批准,2000年-2003年。

学术成果

1999年以来发表的部分专著、论文:

1.《客赣方言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魏晋南北朝诗文韵集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江西客家方言概况》,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4.《南丰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其和客赣方言的关系》,《中国语言学报》(1999年9期)

5.《石城方言的语气词》,《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第4期。

6.《浊上归阴平和客赣方言》,《第三届客赣方言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

7.《说“之”、“是”》,《语言研究论丛》,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8.《客赣方言的声调系统综述》,《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年第4期。

9.《客赣方言史简论》,《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9年第3期。

10.《论客赣方言》,《语言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11.《赣西北客家和客家方言》,《客家方言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12.《客赣方言调查报告》,《汉语方言研究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13.《论北民在江西的南迁和客赣方言区居民的联系》,《语言应用论丛》,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所获荣誉

刘纶鑫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九五”重点项目《客赣方言比较研究》120万字的研究成果于200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后,2001年获江西省社联第九届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2003年又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刘纶鑫教授主持的“普通话方言对比研究及在普通话测试中的应用”,作为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十五”科研项目“汉语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子项目获立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4: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