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刘家勤
释义

刘家勤同志系原宿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2010年10月29日,因患鼻癌病逝,终年60岁。刘家勤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宿迁质监事业的奠基者、开拓者、建设者、领导者,从事质监事业10年来,为人正直、以身作则、廉洁自律、认真负责,特别是担任宿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的5年中,不顾身患重症,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奋斗在事业第一线,为宿迁质监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08年,刘家勤同志被评为全省质监系统道德模范。

“妈妈,天上那个最亮的星星是外公吗?”

三岁的叶子用稚嫩的声音问妈妈刘娟。

刘娟告诉女儿:“外公很平凡,不一定是那个最亮的星星。”

“妈妈别哭了,你想外公了,叶子就带你看星星,好吗?”叶子用胖胖的小手将妈妈眼角不停流出的泪水擦去。

静静的夜,冷冽的冬,满天的繁星却异常明亮纯净。母女俩的对话,天上一定有颗星星听到了,温馨地眨着眼睛。

你不是天上最亮的星星

——记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刘家勤的平凡人生

本报记者 蔡美萍

叶子所说的外公,是曾任江苏省宿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的刘家勤。

一个共产党员的遗嘱

刘家勤生前悄悄地给自己选好墓地,照好遗像,写好了遗嘱。这份遗嘱是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留下的不惊天动地、却映照他一生风骨的遗嘱。

“四个一律”遗嘱:

1、不开追悼会,不知道的一律不通知,不要惊动别人。

2、不操办,丧事简办,一律不收礼。

3、子女不披麻戴孝,一律戴黑纱白花。

4、不设灵堂,一律不搞封建迷信。

2010年10月29日上午9时40分,刘家勤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59周岁,离他正式退休还有一年时间。

2010年10月30日上午,泗阳殡仪馆。

出差的、在家的,质监系统内的、系统外的,省里的、市里的,县里的,只要刘家勤工作过的单位,人们都自发地赶来,不到24小时,近1000人放下手头的一切工作,跟刘家勤做最后的告别。感情深厚的同志们失声痛哭,连远调外省身居高位的老领导获悉后都专程派人慰问。

“我们是到井冈山接受传统教育学习途中连夜赶回,到宿迁夜里两三点钟,连家都没有回,头也没梳,脸也没洗,就直接赶到殡仪馆,个个痛哭流涕。”宿迁质监局监督处处长袁秀梅回忆起那一幕,依然心酸无比。

中共江苏省宿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研究决定,10月29日为宿迁质监系统的感恩日。刘家勤被誉为“宿迁质监事业的领导者、奠基者、开拓者、建设者。”高度评价了刘家勤同志短暂却辉煌的一生,足以告慰刘家勤在天之灵。

刘家勤,怎样的一个人,让他的同事如此眷恋,让他的亲人如此悲痛?

记者在北京见到了刘家勤的夫人——董伏兰,因为不堪失去至亲之痛,被接到在北京工作的小女儿家里休养。

董伏兰见到记者第一句话就是,“老刘走了,对我而言,人已去,心已碎,泪已干。我们俩的感情不同于一般人的感情,我们两个是同甘苦、共患难过来的夫妻。”说罢豆大的泪珠滚滚而下。

董伏兰眼中的老刘勤俭节约,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谋私利。一直为别人着想,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讲奉献,不图名利。不拿公家一分钱。爱学习,组织观念强,严于律己,对工作执著,要求完美,为人正派,品质高尚,思想情操高尚。

“老刘在宿迁质监局当局长六七年,我跟两个女儿,从来没有到他的单位吃过一顿饭,更别说带我们娘三出去旅游了。他一直说,等他退休了,一定带我们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勤俭节约—— 从牙缝里节省每一分钱

节俭是刘家勤的一贯作风。

现在是宿迁质监局副调研员的王卫明指着办公楼下面的几块地,早在2000年的时候,那只是五排小平房。

2000年10月,刘家勤被任命为宿迁质监局局长、党组书记。宿迁质监事业的发展也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2000年的宿迁质监局只有30多人,人员来自各个单位,行风倒数第一,底子薄得连订报纸的钱都没有。面对困难,刘家勤同志没有叹息,而是带领大家分期分批开始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就从办公经费中节省,从燃修费、招待费中节约。

面对思想混乱、工作落后的不利局面,刘家勤同志不动声色开始了他的新工作。找干部职工谈心,寻找问题的症结;下基层调研,制定发展思路;制定工作制度,规范职工行为,并带领大家一起吃苦,过穷日子。凡是在省局开会,只要是下午结束,不管有多晚,他都赶回单位,在路上服务区吃点便饭,为局里节约住宿费。任职期间,星期天节假日公车从来不用,一是为了驾驶员休息,二是为了节约汽油费。在刘家勤的带领下,骑车上下班成了宿迁质监局领导的习惯。5年间,刘家勤换了两辆自行车。

“当时没有钱,大家就从牙缝里省。局里外债缠身,又面临垂直管理,买地时连十万元定金都拿不出来,而且行风评议倒数第一。刘局长来的第一年就在全市大会上做检讨。那时他的压力可想而知。那是我们局发展过程当中,最困难的时期。”王卫明回忆说。

等到质监局日子比较好过的时候,欠的帐也还得差不多了,一行人到宁波招商引资,王卫明那时已经是沭阳质监局的局长。宁波下大雨,一行人就到城里吃午饭,在路边的小吃店吃饭,大家伙点了一些菜,席间刘家勤一直觉得很贵,就说这不好那不好,找着词儿挑刺,大家伙都知道刘局长怕花钱。然后王卫明告诉刘家勤最后一算账80多元。刘家勤听后立即一转360度:80块钱吃成这样还真不错。

王卫明记忆犹新:“有一次我们一行人在云南昆明开会,开了几天会,大家伙在房间里猫了几天,连房间都没出。刘局长说一出去就要花钱。”

节约着每一分钱的刘家勤,却也有大方的时候。对抽烟的局长特批可以买带天窗的汽车。

现任局长冯新南回忆起在宿迁质监局见到刘家勤同志的时候,那时冯新南在江苏省标准化院工作,在局旁边的饭店吃饭,刘家勤跟工作人员说,点了的尽量要吃掉,吃不了就浪费了。这句话一直对冯新南影响很深。

刘家勤在质监局任职六年多时间,从小平房、茅草地欠外债400多万开始。到现如今宿迁质监局已经拥有一万多平方米的3座办公实验用房,3座楼房围成了一个漂亮的办公大院,被系统的同志美称为“刘家大院”。宽敞明亮的大楼,倾注着刘家勤难以形容的心血。

廉洁自律—— 包工头不认识的局长

一万多平方米的办公大楼建起。刘家勤没有接受一份礼品。

说出来几乎没有人相信,但下面的一个小故事却说明很多。

刘家勤到工地上查工程质量,每到一处都仔细察看,项目经理和工头奇怪地问现场的工作人员这个人是谁。原来,刘家勤知道大楼建设工程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找他,他从来不告诉人家他住哪里,也不吃相关约请的一顿饭,不接触跟工程相关的任何一个人,难怪没有人能够认识他。

几年来,宿迁质监系统先后盖起了7栋实验楼、办公楼,总造价3000多万元,刘家勤都通过公开招标置于阳光之下,就连院内改造、绿化工程和价值一万多元的电动大门也进行了公开招标。

2000年10月份,刘家勤从效益很好的洋河集团党组书记调到一穷二白的宿迁质监局。一个星期六,时任洋河集团办公室主任的陈太清,现任洋河酒业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洋河集团总裁助理,陈太清看到刘家勤正在悄悄搬家,刘家勤要到质监局报到,不想惊动集团的同志们。陈太清让他把转椅和电视机带走,刘家勤说这些都是公家的东西,我一样也不带走。就这样,刘家勤两袖清风离开了当时效益已经很好的洋河集团,连个椅子都没带。

“老刘从来不拿公家一分钱,公私分明,从来不沾公家一份光。”董伏兰回忆起八十年代刘家勤在泗阳丝绢厂做厂长的时候, 当年的泗阳丝绢厂管着5000多号人,可谓位高权重。可是,为了补贴家用,身为老师的董伏兰利用业余时间缝蛇皮袋、做围裙、做被套,刘家勤帮她剪,她负责缝,有时一缝就缝到夜里两点多。董伏兰还卖过包子,不好意思自己出去卖,就深更半夜做好包子,让老母亲出去卖包子,挣来的微薄收入补贴家用,养一大家子人,刘家勤兄妹5个,刘家勤是老大,而董伏兰在家也是老大,有个妹妹。刘家勤经常跟董伏兰说,“组织上信任我,我就不能辜负组织希望,你要支持我的工作。”

刘娟回忆说“那时候家里的确很苦,爸爸有时候对我们也觉得很抱歉,就说,你们两个丫头跟着爸爸也吃了不少苦,从来都没有见过苹果。”

甚至在2004年,刘家勤的父亲去世,他不仅谢绝了朋友、同事送来的礼金,还因他在父亲去世期间使用了单位车辆,主动交给组织500元汽油费。

在宿迁质监局,广为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那就是,刘家勤老家的泗阳质监局的工作人员到宿迁办事,在去长途汽车站的三轮车上,聊起来说是去宿迁局,当时三轮车夫就告诉他们宿迁局局长是他的哥哥,泗阳局的工作人员就不敢相信,怎么可能刘局长的兄弟在拉三轮车呢?连忙追问,是不是他亲哥哥。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刘家勤在洋河集团任党委书记期间,他的侄子没有工作,找到他,希望能帮助派售一点月饼,刘家勤很生气地说“孩子你生活有困难我可以帮助你,但组织上叫我工作的,不是叫我去替你卖东西。”

“老刘严于律己,一生中非常厌恶以权谋私,以执法谋私,从来不收受被执法单位送来的礼品礼金,他一次、两次拒绝,以后他们也就习惯了,对刘家勤又是感动又是感激。”董伏兰如是说。两个女儿在南京上大学,每逢寒暑假都是相约好一起坐长途大巴回家,也没有沾局长父亲的光。当然,刘家勤最欣慰的就是两个女儿凭着自己的实力考上大学,又凭着自己的实力找到理想的工作。一家人在一起时,刘家勤就跟女儿掏心掏肺:“你爸这辈子最怕的就是求人,也从来不求人,你们俩自己争气上大学找工作都没求人,这是你老爸最开心的事。”大女儿刘娟跟记者回忆起这温馨一幕。

刘家勤的权用在无私的方面。现如今已是泗阳一家中大规模的企业老总丁少芝,却是刘家勤一直关注培养起来的。刘家勤与他结缘,是在刘家勤在乡镇企业考察的时候,发现这个小伙子人不错,也有思路,就推荐他到县里发言,当时丁少芝的发言稿件都是刘家勤帮他写的,此后,他在刘家勤的帮助下,一步一步将企业发展起来。

以至于丁少芝遗憾万分:哪怕刘局长吃过他一顿饭喝过他一碗水也好啊,他心里也好受些啊。

兢兢业业——比女儿大学笔记还认真的工作本

“一辈子不给组织带来任何麻烦,也不喜欢麻烦别人,这是大家对他的公认。在单位主要岗位任职,从不给组织提任何要求,一辈子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像老黄牛一样奉献工作。”董伏兰了解自己的丈夫。

“他是个很平凡的人,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他不仅做到了,而且一直做得很好,这很不容易。”刘家勤的接任者张鸣告诉记者,“刘家勤非常朴实,事业心很强,对自己要求很严。工作作风非常扎实,近距离到一线去了解工作情况,跟领导职工拉近距离,做事很严谨很认真。关心所有同志,不管是组织派下来的同志,还是局里自身培养的同志,还是犯过错误的同志。对犯过错误的同志特别关心,而且带着党组一帮人关心他们。在刘家勤身上党的优良传统都得到很好体现。”

“刘家勤局长修养很好,不发火,很有耐心,反复做工作,很宽容,和风细雨的做工作。当时的沭阳质监局面临班子调整,2001年底,刘家勤一个人带着驾驶员,到沭阳质监局找每一个干部职工谈话,相当有责任心。”刘家勤工作责任心很强,王卫明铭刻在心。

提到工作严谨,夫人董伏兰和女儿刘娟都谈起刘家勤的工作笔记。董伏兰告诉记者,刘家勤工作这么多年,工作日记本几十本,每本都是很认真,很工整,详细记录工作要点,工作思路,时间安排,工作结果,都附有详细的数据,他说,工作也像打仗,要不打无准备之仗。刘娟说:“爸爸的工作笔记比我上大学的课堂笔记都认真。”

刘家勤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工作业绩得到省局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并多次受到领导表扬,宿迁质监局行风行貌得到很大改变,由倒数变成了正数。

3年时间,原本靠夹着法律文书创收的技术机构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技术机构通过认证的项目由原来的33个增加到1214个,在此基础上,还创建了3个省级中心。更重要的是,全局干部职工心齐气顺,团结务实。宿迁质监局甩掉了落后的帽子,评议名次连年进步,全市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省级文明行业青年文明号、青少年维权岗等荣誉牌匾摆满了展示的橱柜。

刘家勤思想境界高尚,对同志关心,积极培养年轻人。

2003年4月,张鸣初到宿迁任职副局长,人生地不熟,就跟刘家勤局长提出来,能不能找到一份关于宿迁市情的小册子自己利用节假日可以学习学习。就这个小小的细节,也是张鸣和刘家勤的第一次接触,刘家勤欣慰地告诉其他人,省局党组派来的人是个对宿迁会做点事情的同志。2005年底,刘家勤数次上书江苏省质监局党组,要求给年轻的同志更多的平台和机会,将自己的位置让给张鸣。最后,省局党组决定张鸣任宿迁质监局局长,而刘家勤任党组书记。

张鸣当宿迁质监局局长之后,偶然间看到刘家勤写于2001年9月一份关于宿迁要如何发展的记录,短短两页纸,没有任何豪言壮语,很简洁很朴实就是要求省局关心宿迁发展。“他做的都是很实在的东西。宿迁的基础的发展很快,但是都很朴实。”

2006年3月5号,在得知被确诊为鼻咽癌之后,刘家勤强忍着巨大的痛苦,没有让一个人知道,依然参加了3月8号的市纤检所实验楼开工典礼, 3月9号才悄悄的住进了省肿瘤医院。许多天之后,干部职工才陆续知道,刘家勤因患癌症住院了。

2009年张鸣调回南京,组织上问他有没有什么要求时,张鸣说,“能不能派个人陪我到北京看看刘家勤。”两个人感情的深厚可想而知。

张鸣说,刘家勤不是个没有感情的人,其实他是个感情丰富的人。

铁汉柔情——让夫人感恩了一辈子的人

2005年底,刘家勤同志时常出现鼻塞、流涕症状,后来症状加剧,吐痰中带有血丝,有的同志们劝他到医院检查治疗,他说等年底忙完、开过年终总结会议再去。由于长期的操劳,刘家勤同志当时已经明显地感觉到了健康状况的每况愈下。为了不影响事业发展,他多次向省局有关领导做了汇报并要求辞去局长职务,同时还向组织上慎重推荐了后备人选。

2006年3月,刘家勤书记参加了局里的月度工作例会,3月8日,接待了来宿参加市纤检所实验楼开工典礼的上级领导,很多同志没有看出什么异样来。此时,只有该局的局长和办公室主任知道,刘书记是抱病参加这些活动的。3月9日,刘书记悄悄住进了省肿瘤医院。许多天以后,局里的干部职工才陆续知道,刘书记因身患癌症住院了。

在刘家勤同志的办公室里,悬挂着这样一幅匾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唯贤唯德,能服于人”。多年来,刘家勤同志以他独有的人格魅力,塑造出了一支“勇于吃苦、甘于奉献的廉洁高效的宿迁质监队伍”。“稳定、创新、发展”,全市系统干部职工正按照他的思路和奠定的基础,继续谱写着宿迁质监事业的新篇章。

工作中的刘家勤,是严肃认真、严格要求、严厉自警的严领导,在生活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爸爸,他的每一个角色都演绎得非常充分。

如果不是那天妈妈在殡仪馆的哭诉,刘娟不可能知道,爸爸让妈妈记了一辈子,感恩了一辈子的故事。

1980年的时候,在生了一个个女儿之后,董伏兰生了第二个孩子,本来全家期盼着是个男孩,结果还是个女儿。董伏兰心里不是个滋味。坐月子的一个月里,刘家勤天天骑着自行车,从泗阳县城骑到葛集镇,那时董伏兰在葛集镇做老师,每天近两个小时的路程,这一骑就是30天,每天就是为了陪妻子说说话,安慰安慰她。

刘娟眼中的爸爸:“爸爸非常疼我们,虽然是两个女儿,但是爸爸一点也不重男轻女。一有空就陪我们姐妹俩,我清楚地记得,爸爸特别喜欢帮妹妹梳辫子,搽胭脂。一到礼拜六,我坐在前面,妈妈抱着妹妹坐在后面,骑着一辆自行车,到20里外的爷爷家看望爷爷奶奶。每个礼拜如此,风雨无阻。”

一向原则性很强的刘家勤没有帮家中的弟弟妹妹找工作、打招呼,一开始家人也是不理解甚至怨恨。刘娟说“爸爸并不是没有感情,只不过他不会在原则外给家人谋利。三叔叔依然踩他的三轮车,但是三叔叔家里起房子,孩子上学,爸爸都是尽自己的力量在帮他。后来家人也理解认同他了,爸爸在生病的时候,三叔叔是照顾他照顾得最无微不至的,甚至超过了当初照顾爷爷。”亲人的理解成为刘家勤最大的安慰。

2010年9月,病重的刘家勤开始中风,讲不出话来,指着小黑板,让家人递给他,他歪歪曲曲的写下,“国庆叶子要回来,买点吃的。”以往外孙女叶子回来,都是他乐呵呵的跑到超市买一大堆吃的。

“我爸爸很平凡,他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他做事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信念。人一开始都会有自己的信念,但是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的并不是很多。我爸爸一辈子坚持自己的做人做事的原则,这是让我们真正敬佩的。”身为公务员的刘娟在工作若干年后,意识到父亲的平凡与伟大。

他永远活在质监人心中…

袁秀梅,宿迁质监局监督处处长。她说:十年当中,刘家勤没有为自己谋一分钱利益、做一分钱事情。对自己平时过于苛刻,对别人过于宽厚,有委屈都是自己受,有困难都是自己的,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学习的榜样,感觉他还在我们当中,共事十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单位年年盖房子,白手起家,刘家勤为宿迁事业的发展留下永远不能磨灭的贡献,他永远活在质监人的心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8:2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