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长沙送李十一衔
释义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长沙送李十一衔》

【创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杜甫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品原文

长沙送李十一衔

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⑴。

远愧尚方曾赐履,竟非吾土倦登楼⑵。

久存胶漆应难并,一辱泥涂遂晚收⑶。

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⑷。

作品注释

⑴首二句写久别重逢。避地,避乱而寄居异地。仇兆鳌注:“此诗,黄鹤编在大历五年。西康州,即同谷县。公以乾元二年(七五九)冬寓同谷,至大历五年(七七〇),为十二秋,此亦五年秋自衡归潭之一证也。”

⑵此二句向朋友叙别后十二年来的行踪。上句用王乔事。《后汉书》卷一百十二《王乔传》,“乔为叶令,有神术,每月朔望常白县诣台朝,帝(明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辄有双凫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焉。乃诏上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中官属履也。”上方,即尚方,是主作皇帝御用器物的官。公元七六四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故借尚方赐履来比为自赐绯。但这郎官是遥授的,一直挂名,未能登朝,所以说“远愧”。下句翻用王粲事。王粲作《登楼赋》,尽管也曾慨叹地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但他毕竟还常去登楼,而我呢,则连楼也懒得去登了。见得为客日久。

⑶此二句,上句感李衔对自己的友谊,坚如胶漆,历久不衰。应难并,料无人可比并。下句自伤从左拾遗贬官后遂一蹶不振。晚收,老去无成。正因己困泥涂,始益见李之胶漆。

⑷末二句收到惜别。后汉李固和杜乔,李云和杜众,李膺和杜密,皆齐名,并称“李杜”。忝窃,杜甫自谦言有愧于与李衔齐名。这个齐名,当指仕宦,不指文章。末句即景合情。杜甫北人,送别在秋,故有朔云、寒菊的话。李衔这次大概是由长沙回长安的,这就更加引起杜甫的故国之思,所以说“倍离忧”。

作品简析

这首诗当是公元七七〇年秋杜甫在长沙所作,和《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应是同时之作,为杜甫最后的一首七律。这首诗里面有纪年的数字:“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杜甫和李衔在西康州避地之后,又在洞庭附近相逢已经“十二秋”了。西康州就是同谷县,杜甫以公元七五九年(乾元二年)冬寓同谷,历“十二秋”则为公元七七〇年(大历五年)。仇兆鳌看来认为这是“五年秋自衡归潭之一证”。

关于“李杜齐名真忝窃”一句,按刘克庄《后村诗话》说法:“韩公(韩愈)字东野(孟郊),名籍(张籍)、湜(皇甫湜),而籍哭韩诗,乃有‘后学号韩张’之句。……甫、白真一行辈,而杜公云‘李杜齐名真忝窃’,其忠厚如此。”刘氏以李为指李白。或当时李衔曾以杜甫比李白,而杜甫表示不敢当。说亦可通。大约当杜甫晚年,已有李杜齐名之论。杨凭《赠窦牟》诗云:“直用天才众却瞋,应欺李杜久为尘。”凭,大历(唐代宗年号,公元七六六年至七七九年)中进士,年代与杜甫相接,已合称“李杜”,亦一佐证也。

作者简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后人点评

“伟大的惠特曼曾断言:一个民族的最高检验是自己所产生的诗歌。”

 此言是真理,已得到证实,诗是文字最高妙之境界。

公元731年至公元741年这十年间,可谓杜甫一生最快意的日子,它包含了唐王朝的鼎盛期与自己青春期的两次壮游,由“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句有豪迈之气,是俺最喜欢之杜诗之一。

他为我们留下了一千四百余首诗歌,而他的生命,也就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这些永恒的诗篇之中。这种生命与诗篇,是人类可遇而不可求的,均衡的天才,健全的人格,理性的生活,以及在不同的阶段,发散着不同光泽的火焰,并且愈至晚年愈纯粹。杜甫是一个民族的身心状况俱佳时的伟大产物,他的诗篇,与他的诗篇和生命所合成的文化意义上的象征,同样的伟大。

只有具有伟大品格之人,才可以写出充满人性光辉之诗篇,其文字才会永久留存,千秋传颂!

“我是在试图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中国的民族诗人与文学代表。是的,这是一个禁不住的诱惑,全世界都是如此,英国推出了莎士比亚,德国推出了歌德,俄罗斯推出了普希金,现在,我想为中国推出杜甫。”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