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坊 |
释义 | 刘坊 原名琅,字季英,别号鳌石,福建上杭在城里(今临江镇)人。明永历十二年(1658年)七月七日生于云南永昌县。祖父廷标,明末任云南永昌代理知府,以不降张献忠部将孙可望,于永历元年自尽。父之谦,官至户部主事,十三年,清兵攻下云南,因不愿剃发被炮烙死,其家80余人殉明,当时刘坊随母外出幸存。此后,母子相依为命,在永昌和腾阳之间辗转度日。不久母亲病逝。由于身世悲凉,幽愤郁结,于是发愤读书,曾作《老女歌》、《哀云南曲》、《续采薇歌》和《李勇士歌》等诗。19岁时,他慨然立下遨游四方的宏愿,想借此机会饱览祖国名山大川的无限风光,同时也联络各地反清志士。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春,从永昌出发,由弱水下嘉陵,登峨嵋,又下三峡,上衡山,然后入粤,原想假道归上杭故里,到韶关时,因交通阻隔,未能实现。次年,复上衡岳,住上峰寺。22岁时,在老仆王升的护送下,经湖南、广东终于徒步回到了上杭,借住在伯父家里。屋旁有棵百年古榕,因思念大明,故名其住地为“天潮阁”。常以自己系两世忠贞之后自励,誓不仕清,终身不娶,谓“不留孽种在人间”,以表示对明朝的忠贞。 在故乡上杭,除和吴元双、周维庆等较为融洽外,很少和别人来往。23岁时,他辞别杭城,再度出游,遍历名山大川,写下了不少诗文。半生浪游,已把他先祖遗下的一点积蓄消耗殆尽,晚年过着极其悲惨凄凉的生活,50岁以后完全依靠朋友的资助,维持粗衣淡饭的生活。虽孑然一身,亲操井臼、洗衣做饭,终日操劳,仍孜孜不倦于著述。有《三才指掌》24卷、《八家翼》4卷、《前八家》12卷、《古诗盼》18卷等,均已失传,仅存《天潮阁集》7卷,有康熙年间周维庆的刊本;道光年间经县进士莫树椿重刊本;民国5年(1916年)经县举人丘复校核再刊本,卷首有著名诗人柳亚子的序。 康熙五十二年,他客死于宁化泉上李世熊家,终年56岁。世熊次子向旻以自备的衣衾棺椁,将其殓葬在茶果山李世熊墓侧,墓碑题“上杭诗人刘鳌石之墓”。民国9年(1920年),邑人张我武捐资立墓碑,题“明遗民刘鳌石先生之墓”。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