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琉球角鴞 |
释义 | 琉球角鴞体长20厘米,头顶及上体均为赤褐色,有深褐色及黄白色的虫蠹斑纹。面盘为黄褐色,散布有黑色细斑。耳羽簇为红褐色。下体皮黄色,有黑褐色横斑和羽干纹,上胸部还具有其他种类所没有的明显的暗褐色带。跗跖被羽,颜色为肉桂色,具暗色横纹。虹膜黄色,嘴为橄榄灰色,脚肉桂色。 琉球角鴞仅分布于我国台湾的兰屿和绿岛等地,是留鸟,栖息于低山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中,也出现于园林和果园等地。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白天多隐藏在茂密的森林中,夜间才出来活动。主要以蚱蜢等大型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也吃两栖类、爬行类,小鸟等脊椎动物,偶尔还吃一些植物果实和种子。 繁殖期在5一6月间。营巢于椰子树及其他天然的树洞中。每窝产卵2一3枚,雌鸟孵卵,雄鸟负责为雌鸟运送食物。雏鸟为晚成性,孵出后由亲鸟共同抚育大约32天后才离巢,而且离巢后还需要继续由亲鸟喂食达半个月以上。 琉球角鴞数量稀少,较为罕见,目前的数量估计仅有150一230只。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