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另一种古史:青铜器纹饰、图形文字与图像铭文的解读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者: [美]杨晓能 译者: 唐际根 / 孙亚冰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8-10 页数: 499 定价: 79.00 装帧: 平装 丛书: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 ISBN: 9787108028662 内容简介古老青铜器上的神秘纹饰凝聚着特定的含义吗?早期中国社会是否真的存在流传已久的三皇五帝?考古发现的信息与古文献中描述的早期中国社会有何异同?……作者跨越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美术史四大学科,在探索青铜纹饰、图形文字的基础上,发现了一种介于文字和装饰图案之间的“图像铭文”,继而讨论了三者的演化与古代社会、文化、政治、宗教、礼仪发展的密切关系。 本书并非一部以年代、地域或文化编排的通史,也不是一本仅仅研究古代中国青铜器铭文和纹饰的专著。作者不厌其烦地全面梳理考古发现、视觉艺术实例、铭刻资料和文献信息,并对一些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研讨,其苦心所在,凝缩于对中国古代社会关键问题所产生的感悟之中。从某种角度讲,这些感悟实际上是对早期中国数千年历史发展脉络的概括性总结,试图勾勒出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在始创和形成进程中来自多方的贡献、错综复杂的形态与别具一格的特性。 ——杨晓能 对商代至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图形文字,过去学者多认定为“族徽”。本书则从更为广阔的视角,全面解析当时的青铜器纹饰、图形文字和图像铭文,追溯其与史前艺术的联系,对图形文字的特点、含义和功能进行新的诠释,做出有益的值得重视的学术探索,推进了对图形文字的研究进程。 ——杨 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青铜器,古人智慧之巅,自有无限奥秘。本书所及青铜器上的符号语言,亦是学术未解之谜。作者广罗资料,一一比勘,然后条分缕析,述而有论,其见解独树一帜。研究者读后会掩卷三思,有兴趣者定会趣味更浓…… ——李朝远(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副馆长) 古代社会的复杂往往需要借助不同视角的观察才能洞彻。杨晓能先生通过对商周青铜器纹样、图形文字以及他所提出的介乎图饰与文字间的“图像铭文”的解读,探索其所体现的古代政治、经济与宗教内涵,以图辅说,穷源究委。这种综合考古学、历史学、文字学和艺术史的研究,不仅使书中充满了创新见解,而且其翔实的史料与清丽的辞辩也足资怡神。 ——冯 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杨晓能先生对青铜器纹饰、图形文字和图像铭文的分类和释读,凸显了中国青铜时代政治、社会和文化的极端复杂性;而追溯它们的史前渊源,则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中国青铜文化的土著性、多元性、包容性和独特性。本书比它2000年的英文版更精彩,内容更丰富,也更有吸引力。 ——陈星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目录总序 前言 年表1 史前中国考古学文化的序列、分区与年代 年表2 青铜时代中国的王朝、国家与考古学文化 绪论 研究范围与研究目的 壹 学术沧桑悠悠千载 第一章 图形文字研究史概览 第二章 青铜器纹饰研究回顾 . 贰 寻根溯源历程再现 第三章 青铜器纹饰、图形文字与图像铭文的史前渊源 附录3.1 柳湾墓地各墓中出土陶符详情表 第四章 商周时期青铜器图形文字的形成与发展 . 叁 新识媒体图字之间 第五章 青铜器纹饰与图形文字的中介:图像铭文 附录5.1 龙形图像铭文 附录5.2 动物图像铭文 . 肆 释读寓意重解功能 第六章 青铜器图形文字的背景与作用 附录6.1 保存完好的商代和两周墓葬 附录6.2 商代和西周时期的墓地 附录6.3 扶风庄白一号青铜器窖藏中的图形文字和所记载的世系 附录6.4 四个青铜器图形文字的分布 . 第七章 青铜器纹饰的寓意与功能 附录7.1 文王时期周原卜辞中若干重要辞条释读 结语 中国古代社会若干问题的感悟 作者鸣谢 征引文献目录 插图出处 索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