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临松 |
释义 | 古城遗址临松郡故址,在今民乐县南古城,以郡西南有临松山而得名。临松山一名青松山,又名马蹄山,当地乡民俗称平顶山。临松郡因是北凉王朝沮渠蒙逊的故乡而著称于世。 临松建郡始于前凉张天锡,后凉吕光置中田护军镇之。隆安元年(367年)北凉沮渠蒙逊攻克临松,杀中田护军马邃及临松令井祥,屯兵金山。北凉玄始三年(414年)蒙逊为临松太守。后魏以临松郡,下隶和平、安平二县,后撤郡为县,后周将三县并入张掖。 明正统年间,修筑城垣,因地处甘州之南,命名南古城。明嘉靖二十八年重建,清顺治元年(1644年)置南古城营,设守备1员,马守兵180名,属洪水营兼辖,控制通南山之小堵麻口、大堵麻口、酥油口、小野口、大野口、正南沟口、小尾麻龙口诸隘口。乾隆二十九年修筑廒房。咸丰、道光年间又建福德宫、三官庙。光绪十九年(1893年)重筑城,周长2里,墙高2.4丈,东开一门,有瓮城,南开门,城门上方有“悠然见南山”匾额。今存部分残垣,庙宇楼阁尽皆被毁,唯存明代宣德铁钟一口,藏于南古乡城东小学。有历史学家认为,今之南古城即前凉临松郡、临松县故址。 南古城隆教寺,一说初建于北魏,又传宋徽宗敕建。明正统年间,由临松山马蹄寺佛窟移铜佛三尊,铜罗汉十八尊。铜像栩栩如生,造形精美。殿宇庄严,名由敕饧。康熙五十三年曾重修。清人许士梁《南古城隆教寺》诗云: 鸿飞二郭凿书岩,旋毁经函聚法函。 铜像岂真西域创,金人自昔有三缄。 民乐县南古镇地处民乐县西端,距县城30公里,南北长38公里,东西宽11公里,海拔2192米,总面积270.33平方公里。现共有28个行政村,153个村民小组,6399户,26001人,总耕地面积91009亩,人均3.5亩。南与肃南县马蹄乡毗邻,西与张掖市甘州区安阳乡接壤,三县(区)交界,交通便利,集贸活跃,镇政府驻地商贾云集,形成了民乐县第二贸易城镇。 南古镇历史悠久,已经有2100多年的历史。史称“临松郡”,曾是北凉王沮渠蒙逊的出生地和发祥地。境内有柳家山烽燧、景会寺遗址、上花园戏台遗址、岔家堡遗址、宣德古钟等。 南古镇历史悠久,已经有2100多年的历史。史称“临松郡”,曾是北凉王沮渠蒙逊的出生地和发祥地。境内有柳家山烽燧、景会寺遗址、上花园戏台遗址、岔家堡遗址、宣德古钟等。 历史名人沮渠蒙逊:(公元386~433年),匈奴族;临松卢水人(今甘肃张掖)。著名十六国时期北凉国的建立者,北凉太祖武宣王,在位时间从公元401~433年为期三十三年,终年六十六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