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临清架鼓 |
释义 | 临清是历史文化名城,古运河传统文化的流传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韵,临清架鼓会是临清人一代一代相传下来的一种欢乐的庆典风情。 临清架鼓是旧时临清庙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每年农历三月三十日开始到四月底,历时一个月,是盛况空前的临清庙会,庙会期间除了经贸交易和各种祭祀活动外,就是要举行云龙会,舞狮会,秧歌会,架鼓会等各种表演活动。各路文艺大军,各显技艺,招摇过市,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临清架鼓就是当时比较盛行的一种大型表演活动,所有乐器有鼓、点锣和筛锣,乐队的组成分为大小两种,大队一般有二十四面鼓,八面点锣、两面筛锣组成,小队一般有八到两面鼓,二到十面点锣,一面筛锣组成。 临清架鼓是一种纯打击乐合奏形式,由鼓、点锣和大锣(也叫“筛锣”)三种乐器组成。从规格来说,鼓面直径一般为1尺3寸,高20厘米。点锣和大锣“个头”相差悬殊:点锣锣面直径一般为20厘米,因为小,所以叫“点锣”;大锣锣面直径一般为80厘米到120厘米不等,因其个大如筛,故又称“筛锣”。每种乐器都有独特的音效特点。鼓声雄壮有力、威武;点锣声音高、尖、亮,穿透力强;而大锣发出的声音则浑厚低沉、宽广。 临清架鼓的演奏队伍有“半队”、“整队”之分。人员和乐器齐备时,可组整队,即所有乐器要由48面鼓、8面点锣和2面大锣(每一面大锣均需由两人抬起,另需有一人敲打)组成;而半队的组成结构自然就是整队的一半了。但不管是“整队”还是“半队”,临清架鼓都有鼓点丰富多变、声音洪亮威武、气势磅礴雄伟的特点,因而,临清架鼓会在历史上又有“威武会”之称。 解放前,临清架鼓是和寺庙以及寺庙主持的祭祀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时,临清庙宇最多的时候,大大小小共有72座。每座庙宇都定期组织庙会。庙会期间,各架鼓会便和庙宇自由结合,参与其中,赚取报酬。除了主要参加庙会的祭祀活动外,在商家开业和大户人家婚丧嫁娶时,他们也前去提供服务。也正因如此,在旧社会,架鼓成了“‘要饭人’的艺术”。“因为民间架鼓在早年的社会地位低,登不上大雅之堂,所以,关于这一民间音乐艺术,就连文献资料也少有记载。” 近年来,聊城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大力弘扬民俗文化,使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传承至今而得以发扬光大。临清架鼓也被列为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驾鼓艺术以宏大气势,震撼的旋律,为临清文化争得了荣誉,为聊城历史的文化再添新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