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林镇邦
释义

林镇邦(1853—1928),身材魁梧,相貌奇伟。岛上后宅(即隆澳)镇人。别名旺鱼。是清末“鱼王”,年年头(舟宗)(渔产冠军)的长年林彩玉之子,兄弟六人居五。出身富家,幼习诗文,长大继父业,当(舟古)艚捕鱼业主,也持续六年头(舟宗),发了大财。平生豪爽慷慨,好善乐施,扶困解危,至今仍被传为佳话。 前江指挥救人 清末一个夏天,台风袭岛,山动海摇。他赶到前江湾畔,组织抢救(舟古)艚船刚完毕,忽见一公里远霞飞礁海面,滔天白浪中,隐约有一艘八桨大木帆船,在剧烈晃荡于狂浪中,随时有被怒浪吞没之险。他踯躅滩头,想:“这满海狂涛,如何出船救得?弄不好救者自沉哩!不去救吧,眼看他们活活死于海中,又于心不忍,真教人左右为难啊!” 他只得冒着惊风急雨,就近跑到关帝庙内,借用民众习俗做法,对帝君摔起杯来,以定吉凶。刚摔了第一次杯,见是一阴—阳之圣杯,知此事有吉兆,便对渔民们说;“那八桨船危在旦夕,俺不能见死不救。刚才,我向帝君摔杯,得到圣杯,出海抢救有望。今选出四人,划两只大竹排出海去救,救活一个奖励一百个龙银!”于是,四个壮汉,从澳角底出发,每两人合划着一只大竹排,顶着惊涛骇浪前进。在两只大竹排历经风险,靠近大船,把12人救过来坐排之后,再由岸上数百名渔民,拉着系排的长绳,向岸拖去。这样,渔民划排返岸,既轻松又安全得多了,终于闯过险涛,侥幸地平安返岸。 事毕,他言而有信,取出1200个龙银,作奖金。但懂大义的渔民们,不愿接纳,只领了200个龙银,去作各闲馆聚餐拜神之用。关帝庙外,自此立下今后海上有险应抢救的碑记(已失)。 那12位死里逃生者,是福建省云霄县一艘大货船的水手。得救返家后,携来物品、牲礼,酬谢救命恩人和拜神。 他除救人外,还在黄河水灾时,捐千石谷给灾区。 林先生之义举,受到官民赞颂。一位姓藩的官员,对他赠题“急公好义”之匾额,即本文开头像赞中“旌表早动乎藩会”。 诏安为人排纷 民国元年(1912)冬至3年(1914)初,他当隆澳区首任民选区长①一年多期间,应邀到福建省诏安县,排除了一宗村仇,名声更著。 当时,诏安县含英村林姓,与溪南村陈姓,械斗了十余年。全国名书法家、该县文人沈彦谦,对此甚感痛心,便对诏安县城头面人物、清末武翰林的林天骥等绅耆,提议说:“林、陈两姓械斗,这是自相残害,太不应该。我在辛亥革命前,受聘到南澳岛名绅林镇邦家,教其三子②两年,深知他这位现任区长,急公好义、豪爽有为。我打算请他来调停纠纷。你们意向如何?”得到了赞许。又征得两姓头目应允。 林先生欣然受聘,请假乘舟过海,到达诏安县。在当地绅耆协助下,几经周旋,使双方逐渐消除怨恨。然后,出款由自带的厨师煮菜,宴请了双方绅耆,终于化干戈为玉帛。接着双方交换所杀头舻,各自举哀。 他要离开两村时,双方父老,都夹道跪香案以送别。 注:①南澳岛于民国元年(1912)10月起始建县,结束闽粤共管历史,归属广东,并首次民选各区长,林镇邦、黄友明、杨志春系绅、商、学代表,当选为区长和一、二等区员。 ②林镇邦的9位儿子名叫:国端、国超、国隆(中秀才)、国益、国盈、国富、国远、国栋、国安(1909-2001),六女名叫:钗、英、混(另外3名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