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林天白 |
释义 | 在一根头发上能刻上一首诗,在一小块象牙上能刻上一幅画或一篇文章,当然,用肉眼你看不到上面的字或画,想看得通过高倍放大镜,甚至是显微镜,这即是我国的“微雕艺术”,在国际上也享有声誉。 在青岛有两位著名的微雕艺术家,那就是林天白和杜宗甫。 林天白是青岛人,艺名雪翁,被誉为“青岛铁笔”。林天白本是一名工程技术人员,业余喜爱书法、绘画,青年时期参观过一次微雕展览,被这种“巧夺天工”的艺术震惊了,并开始迷上这门艺术,他把自己全部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向师傅求教上,一门心思地痴迷于这门艺术。 微雕,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书法、绘画的基础,几十年来,林天白已具备了这一条件;二是要学会中国气功,有一句成语:“差之毫分,失之千里”,这对微雕艺术来说更是如此,手如果抖一下,哪怕只那么抖动半毫米,那这件雕刻品就报废了,所以要求创作者必须面壁凝气,打坐运功,身心合一,林天白用了几年时间才做到这样的高要求,他曾说,因气、力不一,初期废品不下上万件;第三是有一把适于微雕的刻刀。纪援朝曾说林天白:“他的手掌宽厚,手指粗壮,感觉却极为细腻,全凭手指灵敏的感觉,镌刻造型布局各异的微雕精品,被誉为‘铁笔一绝’、‘山东一绝’、‘岛城铁笔’。”有位美国科学家看了林天白的作品后说:“我能做出剥出细胞核的刀,但是做不出这种能刻头发的刀。” 经过多年的努力,林天白除了在头发上,还在象牙、枣核等上面镌刻书法和绘画,他的作品获得国际声誉,在日本长崎举办展览的时候,有的观众在惊叹之余纷纷请他在自己的项链、戒指上刻上心爱的诗句。 有材料记载,林天白在一个小巧的枣核上刻了国画《苏东坡泛舟赤壁图》。那枣核刻成的小船不足两厘米,船高不过六毫米,船头上有一人盘腿而坐,正在欣赏一幅展开的手卷。另有三人:苏东坡、佛印和鲁直,他们在津津乐道地谈着些什么,图中显示出,有的慷慨陈词,有的点头称是,有的低头沉思。在舟的尾部船老大扶楫助波,一个小童手执葵扇,在煽火煮茶,每个人形态各异,虽微小而栩栩有生气。船前仓门上有一幅楹联: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船下是碧波荡漾的清清水纹,仔细一看,这水纹竟是一篇六百多字的散文,就是著名的苏东坡名篇《前赤壁赋》。许多观众说,用“鬼斧神工”这个成语,用来称赞林天白的微雕作品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可称得上传奇人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