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长庆寺 |
释义 | 1 浙江省绍兴长庆寺长庆寺长庆寺位于绍兴城南塔子桥南堍,距离鲁迅故居不到二百米,旧为绍兴八大寺之一,始建于唐永徽二年(651年),841—846年一度圮废,至958年又重建,堪称千年古刹。它与开元寺、大善寺、圆通寺、戒珠寺、能仁寺、禹迹寺、镜清寺被同称为绍兴的八大寺院。 中文名称:长庆寺 类别:寺庙 地点:浙江绍兴 馆藏精品:木雕的千手观音像 ◎ 概况长庆寺位于绍兴城南塔子桥南堍,都昌坊口以北200米左右,初建于唐永徽二年(651),早先有二三十间房屋,斋主可以在这里食宿。距离鲁迅故居不到二百米,旧为绍兴八大寺之一,始建于唐永徽二年(651年),841—846年一度圮废,至958年又重建,堪称千年古刹。寺院坐西朝东,赭墙黑瓦。红色的山门上悬挂一块红底烫金的“长庆寺”匾额。进门是头殿,原有一尊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弥勒菩萨。主殿分为前后两殿,前殿供有一尊如来大佛和十八罗汉,殿内石柱上刻有两副楹联:“九品莲台狮吼象鸣登法座,三尊金相龙吟虎啸出天台”;“炳惠照于西天教开两汉,荫慈灵于中土恩普十方”。后殿是一尊木雕的千手观音像,鲁迅也说过:“我的确早看见寺里有丈余的大佛,有数尺或数寸的小菩萨”,殿内还有大小匾额五十多块。寺院主要建筑有前殿和后殿,前殿有高达丈余的如来大佛和数尺长的十八罗汉,后殿是观音。鲁迅小时候,父母怕他难以养大,不满周岁时,就把他抱到长庆寺,寄名为住持和尚龙祖的弟子。 ◎ 历史长庆寺始建于公元651年,公元841-846年曾一度圮废,到公元958年又重建。据《道光会稽县志稿》记载:“(长庆寺)在府东南一里二百二十八步,唐永徽二年建,本晋尚书陈嚣竹园,因号竹园寺,唐会昌废,周显德五年僧德钦重建,号广济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改称长庆院”。长庆寺还有一个与其他寺院不同的地方,即在清代,寺内设有“僧纲司”。所谓“僧纲司”,是指“凡属绍兴府内的僧尼,犯了法规的,山阴、会稽县衙门概不受理,要送交长庆寺内的‘僧纲司’审讯处理。”这项佛门法权,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后才废除。 传说观音菩萨携善财童子云游钟鼓山,见燕窝形众山环抱,左钟、右鼓,前有山狮守门户,后有展翅雁鹅,旁有山泉潺流,为人间仙境,便降下云头观赏。善财童子在右边山石上留下深深足迹,神仙坡由此得名。观音菩萨现身钟鼓山一事传开,后人便在燕窝形修建长庆寺,有山门、观音殿和大雄宝殿。旧志载寺建于明代。 1958年,长庆寺被拆毁。1980年,居士张全英上山伴旧墙结庐,维持香火,广结善缘。1990年剃度出家,法号文永,在旧址着手修复扩建长庆寺。 ◎ 与鲁迅的关系鲁迅与长庆寺的关系,有一段有趣的故事。鲁迅是周家的长子长孙,他出生的那年是闰年,生日是农历八月初三,正好与传说中的灶司菩萨同生日。按旧时的民间说法,这样的孩子是很高贵的,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但是尅星多,只怕难以养大,因为鬼神是专门要作弄有“出息”的孩子的。鲁迅的父母对于这种民间的迷信传说也信以为真,先是替襁褓中的鲁迅向菩萨去“报名”,就是说他已是“出家人”了,然后再拜和尚做师父,表示他已经“出家”做了小和尚,不再是俗人家的娇儿,借神灵的庇佑,可以免遭妖魔鬼怪的侵害了。鲁迅说过:“我生在周氏是长男,“物以希为贵”,父亲怕我有出息,因此养不大,不到一岁,便领到长庆寺里去,拜了一个和尚为师了。”这个和尚师父,就是当时长庆寺的住持和尚龙祖,鲁迅叫他“龙师父”。龙师父给鲁迅取法名叫“长根”,鲁迅在《我的第一个师父》中称作“长庚”。按绍兴音读法,“根”、“庚”同音,两者均有祈福增寿的意思。龙师傅还给鲁迅一块铸有“三宝弟子 法名长根”字样的银八卦,一件用各色橄榄形小绸片缝缀而成的“百家衣”,以及一条称为“牛绳”的东西,上挂零星小件,如历本、镜子、银筛之类。据说挂着或穿着这些东西可以避邪,小孩既能免遭意外,又能长命富贵。在绍兴鲁迅纪念馆的陈列厅内,你还可以看到这些物品。 ◎ 主持龙师父龙师父身材瘦长,脸形瘦削,颧骨高高的,眼睛细细的,是个颇有叛逆性格的人。和尚照理是不应该留胡子的,可他却留着两绺下垂的胡子,更不合戒规的是,龙师父还有妻室。他娶亲的经过很富戏剧性:有一回乡下在演社戏,龙师父去看戏,因为他和演戏的人认识,便上台去替他们敲锣,虽然年青的龙师父漂亮又能干,但是台下观众却认为他不务正业,看不惯骂了他,龙师父不甘示弱,顶撞了几句,于是台下甘蔗梢头雨点似地飞上台去,有几个还抢上前去想教训一下这个和尚。台下毕竟是人多势众,龙师父虽有一手拳术也难于抵挡,只好落荒而逃,众人在后紧追,逼得他慌不择路,逃进了一户人家。而这户人家只有一个年青的寡妇,那寡妇竟大胆地救护了他,……以后,龙师父就娶了那位寡妇为妻。 当时佛门戒律森严,只有“吹敲和尚”可以公开娶妻。龙师父精通锣鼓、胡琴、琵琶等乐器的演奏,他娶妻以后,就改当吹敲和尚。龙师父不仅自己娶老婆,也希望寺内的和尚也都能娶老婆,于是他从绍兴戏班请来乐师传授吹奏敲打的技艺,使长庆寺的和尚们都成了“吹敲和尚”,都能依靠自己的技艺来维持生活,再也不用出门募化了。当时在绍兴大小数百个寺庙中,要数长庆寺这班“吹敲和尚”最出众。 龙师父为人善良,对人和气,有着一副菩萨心肠。他长期做主持和尚,平时他对寺内的其他和尚关心体贴、平等相待,对到寺内游玩的客人,他热情招待,对一些寄居在长庆寺边上的破落户子弟,他也经常援助救济,他还挂牌行医,将行医所得的钱作为长庆寺的收入之一,但为穷苦人看病却不收钱。 少年鲁迅有时也去长庆寺游玩。新台门周家是长庆寺的护法施主,周家的佛事亦都请长庆寺的和尚做的。如鲁迅的小姑母周康去世,她的夫家就在长庆寺做了七天七夜的水陆道场,那次做道场,鲁迅也去看了。寺院现状 ◎ 醴陵长庆寺长庆寺在20世纪50年代断了香火,因为龙师父的子孙不用再操祖业谋生了。现在长庆寺旧迹仍在,并且殿内石柱上的楹联仍依稀可辨。 现长庆寺前有山门,门额书:绩拟香山。门联为:“长庆永乐,钟鼓常鸣”。山门旁另有侧门可通行汽车,院内有几百平方米的空坪和花坛。头进门额书“长庆寺”,门联:“长沾雨露,庆衍生灵”。门前石狮一对,右下首有水池、假山.内祀观音菩萨。二进为大雄宝殿,正中为如来佛祖,左右列18罗汉,大雄宝殿右侧新建罗汉堂,正中为如来卧佛,四周列形态各异的五百罗汉。均由各信士捐献。罗汉堂面向侧门,前为院内大坪。罗汉堂右后侧为五岳圣帝殿,内祀五岳圣帝神像。循圣帝殿侧后上山,就天然山石辟为小型石林,其间有阶级直上帝释天宫,宫内祀玉帝和王母神像,宫门前石柱楹联:“佛法存心,一片梵声长庆寺;繁华在望,万家灯火醴陵城”。宫前小坪和山石间有一奔鹿和各种形态的白鹤雕塑。登宫右石坛,可远眺渌水的流星潭和部分醴陵市区。顺宫右石坛旁小径至神仙坡,在山石上可见传说中的善财童子足迹印,深约1-2厘米。各宫、殿、堂之间种有树木花草,并有道路相互连通。从大雄宝殿左侧山径前行约数十米,有龙王殿。龙王殿左侧有龙王井,山泉从石窦中流出,味甘清凉,虽大旱之年,也不断竭。除长庆寺饮用外,还供山下两个村民组的生活用水。站在井旁小坪亦可遥望醴陵城。寺右侧山坡,建有一栋居士楼,可供游人休息和食宿。 长庆寺总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占地一万余平方米,四周原为黄沙乡林场林地,茂密的针阔叶杂交林和灌木林间,点缀着繁花野果,间有虫鸟争鸣。秋高气爽之夜,在长庆寺放眼向南,“万家灯火醴陵城”尽收眼底。 2 湖南省醴陵长庆寺◎ 简介长庆寺座落于醴陵城东的钟鼓山的燕窝形,地处要塞,居高临下,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长庆寺群山环绕,背靠雁鹅石,左傍夹山壁,右依神仙坡。左如钟,右如鼓,故名之为钟鼓山。这里常绿阔叶林郁郁葱葱,奇石异草遍布,飞禽走兽不时由路旁灌木丛中窜出,眨眼便没有了踪迹。 ◎ 历史据史料记载,长庆寺最早称钟鼓刹,因其左右钟鼓二山而得名。关于长庆寺许多民间传说,至今仍让人们津津乐道。这给原本就颇有些神奇的古寺更增添了几分神秘。 相传有一日,南海观世音菩萨携弟子驾云仙游至此,见燕窝形群山环抱,左钟右鼓,前有山狮守门户,后有展翅雁鹅,旁有山泉潺流,实有人间仙境的意味,便降下云头驻足观赏,流连忘返。“暮鼓晨钟皆道晚,疑是仙境落九天”。观世音菩萨见钟鼓二山仙气萦绕、紫气盈弥,是个修善成正果的风水宝地,于是随手扔下一片莲花瓣作记号,以便日后找寻,随后升云飘离。后人知道观音菩萨曾涉足于此,认定这是块祈福纳仙的风水宝地,于是兴建了寺庙殿宇,名曰钟鼓寺,后又称之为长庆寺。据史料记载,长庆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那时正是华夏大地佛教文化占统治地位的鼎盛时期,此时的唐王朝经过休养生息已是国力强盛、民间祥和太平,史称“贞观之治”。太宗李世民为巩固封建统治政权,用儒家学术、佛教文化统治、禁锢人民思想、行为,派出许多僧侣前往天竺国拜佛求经。 风雨千年,长庆寺香火绵延不断,暮鼓晨钟悠悠不绝。信奉佛教的善男信女、和尚尼姑、俗家弟子们每每觐香朝拜,虔诚至极。只可惜后人看到的已不再是原先的古刹。在漫漫的岁月里,古刹早已被时间洗涮得干干净净,只有几扇残垣断壁在岁月时空里哀号。1958年,长庆寺被拆毁。1980年,居士张全英伴旧墙结庐,维持香火,广结善缘。1990年剃度出家,法号文永,访遍民间长者,查阅古籍旧典,在原址上重建了长庆寺,复古了古刹原貌。 ◎ 寺院现状长庆寺前有山门,门额书:绩拟香山。门联为:长庆永乐,钟鼓常鸣。头进门额书:长庆寺。门联:长沾雨露,庆衍生灵。二进是大雄宝殿,正中是如来佛祖,左右列18罗汉,殿右侧新建罗汉堂,正中为如来卧佛,四周列形态各异的五百罗汉。罗汉堂右后侧为五岳圣帝殿,内祀五岳圣帝神像。循圣帝殿侧后上山,有天然山石形成的小型石林,其间阶级直上帝释天宫,宫内祀玉帝和王母神像,宫门前石柱楹联:佛法存心,一片梵声长庆寺;繁华在望,万家灯火醴陵城。登宫右石坛,可远眺渌水的流星潭和醴陵市区。顺宫右石坛旁小径至神仙坡,山石上可风善财童子足印,深约1-2厘米。 沿大雄宝殿左侧山径行约数十米,有龙王殿。龙王殿左侧是龙王井,山泉从石窦中流出,味甘清凉,大旱之年不断流,供山下两个村民组的生活用水。寺右侧山坡,建有居士楼,供游人休息食宿。圣泉 长庆寺顺石坛小径直上神仙坡。传说善财童子得知这一人间仙境,也按捺不住,仙游于此。至今山石上还留下他深深足迹,足印深约1-2厘米,虽经无数风雨历练,仍是清晰可见。神仙坡也由此得名。长庆寺殿、宫花木间生,道路互径。从大雄宝殿左侧山径向上溯行数十米,有个龙王殿。龙王殿左侧有口水井,美其名“龙王井”。神奇的山泉从山顶石窦中汨汨流出,味甘清凉。据说此泉有清火明目之功效,奉上一把洗脸顿觉耳聪目明。要是虚火旺盛,脸赤肺热,萎靡乏力,顺手舀上一杯喝下,顿觉精神大振,健步如飞。当地村民有点头疼脑热的,都喜欢用这的山泉水熬汤煎药,自然奇效无比。因而被称之为“圣泉”、“仙泉”、“神泉”。说它是“圣泉”“仙泉”“神泉”其实一点也不为过,大旱之年,天燥地皲,山泉却从未干涸、断竭。 “龙王井”是观音菩萨洒下的甘露。相传有个樵夫在山上砍柴,又累又饿,昏死在山道上。菩萨见过,便从随身携带的甘露瓶洒落几滴在樵夫的嘴里,樵夫活了过来,顿觉得精神抖擞,浑身是劲。身边不知啥时一眼山泉汨汨而出,尝一口清凉甘甜。后来人们才知道是菩萨赐予的甘露,神奇的很,便纷纷挑往家中饮用,祛病安神。说来也怪,山下一户张姓人家,四代单传,儿子婚后八年媳妇不育。夫妻四处求医问药未果,有天晚上媳妇睡觉做了个梦,观音娘娘给她:喝了“龙王井”水便可得子。次日天未亮,夫妇二人便来到长庆寺“龙王井”舀了碗水喝下,顿觉肚子温热。次年春,他们抱着满月的孩子来到寺里觐香叩谢观音娘娘。此事很快传开,近的、远的,本地的、外地的都来此求子,每每满意而归。这事只是传说,笔者无从考证。生辰钟 传说观音菩萨每年有三个生日。即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给观音菩萨烧子时或午时焚香,必须正点准时。农历二月十九日是观音生辰日、六月十九日是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日是观音涅盘日。佛教中有关观世音菩萨的经文里都有类似的记载。记述了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功德。世间苍生遇到困厄灾难时,只要信奉观世音菩萨,诵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这时菩萨就会“观其音声”而前来解救,使受难众生即时得以脱困,当然这只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意愿”罢了。 相传观音菩萨也曾是凡胎,十岁时,功成圆满坐化成佛,法力无边。当时醴陵瘟疫肆虐,民不聊生。观音菩萨便来此解救苦难。菩萨来到钟鼓山坐禅、施法,三天三夜过去,山下村民瘟疫便不药而愈。为了纪念菩萨恩德,每到这三个时辰,长庆寺都要长庆菩萨生日。这天乐声朗朗,钟鼓震天,善男信女云集到寺里朝觐焚香,煞是热闹。最令人忘不了的应该是寺里的斋饭斋菜了。斋菜是佛家素食,来不得半点荤腥,就连炒菜用油也是本地的菜籽油茶油,一盘观音豆腐顺滑细腻,遛炒土豆朗朗爽口,令人垂涎。观音菩萨生辰那天,寺里要摆上十几桌,有时还无法满足朝觐者的需求,下厨的师傅为此要开几次席面。住持文永师傅说,这两样素菜,是长庆寺的看家菜,是观音菩萨的恩赐。不仅口感好,还有健身强体之功效。难怪总会有那么多人在寺里用斋膳呢。 长庆寺虽说没有传说的那样神奇无比,但“长沾雨露,庆衍生灵”的美好愿望却在人们心里扎下了根,成了众多醴陵人心中的向往和图腾。 3 广东海丰县长庆寺◎ 简介长庆寺位于海丰县赤坑镇茅铺村南畔山麓,传说始建于南宋宝祐二年(1254年)。明代重建,初名“长明寺”,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修建,易名“长庆寺”,又称“新庵”;因前殿供奉汉代名医华佗,故俗称“华佗庵”,坐东向西,前后二座,进深32米,面宽五间19米,建筑面积608平方米。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重修,并在寺前建置“香亭”。清代至民国时期,有僧定乾、振安、福添、信勤、传锦、传淑、传会、平鹫等居此。民国30年(1941年)以后没有僧人常住。 1978年后,当地热心人士筹资重建,于1993年10月,经政府宗教工作部门依法登记为佛教活动场所,现已确权使用土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已建成大殿、观音阁、香亭、僧房、斋堂等。 ◎ 长庆寺对联◎ 门联法轮光大地 宝筏渡迷津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 华佗联圣药偕汉鼎以俱传妙手济人丹诀永垂三国志 神医际今朝而倍显慈心救世苍生长庆万家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