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长崎事件
释义

事件简介

1886年,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琅威理率“定远”、“镇远”、“济远”、“威远”、“超勇”、“扬威”六舰前往朝鲜东海岸海面操演,过后留下“超勇”、“扬威”两舰在海参崴待命,而“定远”、“镇远”、“济远”和“威远”四舰奉李鸿章之命由丁汝昌率之前往日本长崎大修。

诱因

8月1日,北洋舰队抵达长崎港,首次目睹来自中国的铁甲巨舰的长崎市民挤满了码头。望着威风凛凛的巨舰上龙旗高扬,人群中顿有了惊叹、羡慕、愤懑的复杂情绪。几天后,中国水兵上岸购物,有水兵到妓院嫖娼与当地警察发生冲突,致一日本警察重伤、一中国水兵轻伤。《长崎快报》对此作了报道,英国驻长崎领事也将事件写进报告。李鸿章承认:“争杀肇自妓楼,约束之疏,万无可辞”,但又说:“弁兵登岸为狭邪游生事,亦系恒情。即为统将约束不严,尚非不可当之重咎,自不必过为急饰也。”在李鸿章看来因嫖妓引起的冲突只能算是小事,但事态很快被扩大,终酿“长崎事件”。

事件发展

15日,舰队放假,数百水兵上街观光,丁汝昌严饬水兵不许带械滋事,但在广马场外租界和华侨居住区一带,水兵遭到日本警察有预谋的袭击又发生大规模冲突,双方死伤80余人。当时,数百名日本警察将多条街道两头堵塞,挥刀对手无寸铁的中国水兵砍杀。当地居民在歹徒煽动下,从楼上浇下沸水、投掷石块,甚至有人手拿刀棍参与混战。中国水兵猝不及防,又分散于各街,结果被打死5名、重伤6名、轻伤38名、失踪5名。而日本警察死1名、伤30名,另有多名市民负伤。

最终处理

事后中日双方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谈判。开始日方态度强硬,中方更不示弱,甚至在中方谈判者中有人提出“撤使绝交、以兵相胁”的主张。谈判最后在英、德公使的调停下彼此让步才达成协议:称冲突是语言不通,彼此误会,没有追究责任和是非,只是对死伤者各给抚恤。李鸿章深信此事错在日本:“长崎之哄,发端甚微。初因小争,而倭遂潜谋报复,我兵不备,致陷机牙。观其未晚闭市,海岸藏艇,巡捕带刀,皆非向日所有,谓为挟嫌寻衅,彼复何辞?”进而认为“日人自知理短,断不敢再生事端,贻人口实”。不管怎么说,通过据理力争总算为国人挽回了一点面子。

后续影响

“长崎事件”虽得以和平了结,但在日本当局的挑动下其民间的反华、仇华、排华的情绪却因此被煽动起来。日本朝野的军国主义思想越来越浓厚,当时深受刺激的日本海军由此发狠:“一定要打胜‘定远’。”在军国主义思想蛊惑下,一些天真稚童竟也玩起打中国军舰“定远”、“镇远”的战斗游戏。李鸿章将北洋军舰送到日本修理本来就含有威慑的意图,却没想到竟如此深深刺激了日本人的民族心理。

历史图片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9: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