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长期发热 |
释义 | 概述长期发热是指发热持续2周以上。其热型多以弛张热及不规则热多见。 分类一、感染:波状热,伤寒,副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病,肝病。 二、血液病: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 三、变态反应与结缔组织疾病:风湿热,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 四、恶性肿瘤:深部器官癌与肉瘤。 常见疾病风湿热,变应性亚急性败血症,播散性红斑狼疮,肿瘤,血液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胆囊炎,血吸虫,败血症,结核,伤寒,布氏杆菌病。 儿科发热发热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肛温超过37.8℃,舌下温度超过37.5℃,腋下温度超过37.4℃为发热。小儿发热大多为短期内容易治愈的感染性疾患所致,少数患儿发热可持续较长时间。发热持续达2周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小儿长期发热的病因复杂,且有时可无明显的特异性症状,往往需要一定时间的仔细观察、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及某些特殊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并结合疾病发展经过,甚至试验性治疗,综合分析后才能最终明确诊断。小儿发热的热型不如成人典型,加之近年来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早期广泛应用,也影响热型,因此热型特点在小儿长期发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仅具有参考意义。 发热是机体的防卫反应,它可使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白细胞内酶活力和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但是长期发热,尤其高热又可使机体各种调节功能受累,如高热可引起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强,表现为烦躁、哭闹,甚至惊厥;超高热可导致中枢抑制而昏迷。发热还可使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影响消化吸收功能,造成负氮平衡、自身蛋白分解增加,使患儿消瘦、虚弱,故应及时查明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必要时给予降温对症治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