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林待聘 |
释义 | 林待聘(1089-1152),字绍伊,号毅斋,原籍荪湖里(今藻溪繁枝境内),生于泗溪,后徙钱仓。宋正奉大夫林永年长子,吏部尚书林杞从子。待聘少时好学笃行,累举于乡,政和五年(1115年),二十七岁登文进士。授常州户曹参军,历濮州、淮州、扬州教授。宋高宗赵构即位,入为国子学录。侍从宋高宗南渡定都临安,李纲见待聘聪敏学博,喜赞曰:“王佐才也”。历除册定官、太常博士,任修编国史秘书郎省校书郎。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八月,高宗命秦桧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兼枢密院事;接着又命吕颐浩为左相,与秦桧共掌朝政。秦桧谋夺其柄,支使党羽向高宗建议:“同宣王内修外攘,故能中兴,今二相宜分内外”。高宗遂命吕颐浩建都督府于镇江,由“颐浩专治军旅,桧专理庶务”。颐浩被排挤出朝。 秦桧素知待聘才干。秦桧相信过吕颐浩,在朝中起用知名人士。待聘亦累迁司封员外郎、起居郎、中书舍人兼侍讲。待聘始终没有附秦桧之意。胡安国为南宋时经学家,曾任中书舍人兼侍讲宝文阁直学士。初时也认为秦桧有才能。安国与待聘关系甚密。 秦桧为相后,既无耸动天下之举,又广泛结党营私,朝臣日渐不满。此时吕颐浩已谋逐秦桧。绍兴二年八月,殿中侍御史黄龟年弹劾秦桧“专主和议,阻止恢复”,“植党专政,渐不可长”以及“上不畏陛下,中不畏大臣,下不畏天下之议”等罪名,高宗遂秦桧,贬之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当时,吕颐浩推荐朱胜非代都督,胡安国以春秋大义力争。颐浩又议废修政局,待聘上奏:“陛下即位六年,而绩用费成者,无他人。无常责,而各有私心积弊宜更而乐于循,故沈滥宜裁,而恶其害己。臣恐此举废则亦玩日揭岁而已!”吕颐浩以修政局是秦桧所设,以待聘为桧党,共二十余人皆以落职贬官。差待聘谪监柳州酒税。 绍兴五年后,宋廷为求和计,又逐渐起用秦桧,由资政殿学士、观文殿学士,至七年正月,命为枢密使。九月,宰相张浚因淮西之变引咎去职。宋廷以赵鼎入朝为相。赵鼎荐待聘,任处州知府,改婺州知府。待聘公正廉明,依法办事,抑强扶弱,勤政爱民,政通民和,受群众爱戴。后迁左司郎中兼直学士试给事中,官封原职充敷文阁学士,赐紫金鱼袋,守朝散大夫。后以病致仕,累主衢州宫观、绍兴官观提举,改任太平兴国宫。后遭殿中侍御史曹筠弹劾,归故里前仓,自号“纯白居士”,以明素志和一生清白。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谢世,享年63岁,墓葬平阳县城南塔下山净明寺平塔山下夹屿山支阜西麓面河处,墓前原有碑志:“敷文阁学士林待聘墓”宋吏部侍郎宋之才(宋桥人)为之撰墓志铭。 他著有《内外制》四卷,《奏议》六卷,《文集》十卷,《诏制突厥大理》等四十余卷。 待聘为人忠诚,处事稳重,博学多才,善于从政,故深得宋高宗、抗金宰相李纲、赵鼎等人的信任,一直在朝廷中枢任要职。《历代职官沿革史》(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载:宋制规定,南宋给事中实掌门下省大权,主管皇帝圣旨;中书舍人实掌中书省大权,主管取旨出令;学士任尚书省员外郎实掌本省大权,总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因此待聘之权堪与当时宰相、枢密院正使等一品大官并重。查《宋史》、明、清、民国《浙江通志》、《温州府志》、《平阳县志》,待聘一生功过非常清晰,他弘扬正气,支持张阐主张抗金反对和议,与爱国忠臣李纲、赵鼎、林季仲、陈桷、王升等为伍。任免抗金名师韩世忠、张俊和岳飞。 林待聘不愧为宋一代名臣。其父林永年(1061-1153)墓在藻溪镇九堡村瑞应院后,妣柳氏,钦赐孝妇,宋高宗皇帝钦旌“柳氏孝妇墓”。苍南县政府已列为县级文保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宋代主张抗金反对和议的吏部侍郎林季仲(永嘉人)在所撰的《宋故孺人柳氏墓志铭》中说林待聘“出入两省兼掌管内外制,时人荣之”;刘绍宽主纂民国《平阳县志》,称其“荐永嘉张阐(宋端明殿学士,主张抗金)首抗(秦桧对金)和议,蔚为名臣”。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