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林昌鹏 |
释义 | 人物简介海军少将林昌鹏(1907—1973),乳名文翼,清新县山塘镇上马鞍岗村(今属上马村)人。林昌鹏早年在意大利学习海军,回国后献身于中国海军。在抗日战争中,曾与日军舰队进行对抗,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后前往陪都重庆,担任海军参谋。抗战胜利后,他回到南京任海军少将参谋。解放后,林昌鹏从香港回到大陆,从事教育事业,担任水电站的工程师。 人物生平赴意大利学习海军林昌鹏他7岁就读于本村私塾。后在村中长老的鼎力资助下,到县城寄居读完了县立高等小学。后又考入广州培正中学,根据族中祖堂制定的惯例,每年资助他1000斤稻谷以完成学业。 1927年,林昌鹏顺利考入上海光华大学理工科,专攻物理数学,肄业两年。时值国家多事之秋,林昌鹏鉴于外侮日甚,国势日危,乃投笔从戎,投考了广州黄埔海军军官学校,成为一名航海班的学生。 毕业后,适逢主粤的陈济棠为发展海军,招考海军留学生,他前往应试,以优异分数入选,由政府公费派赴意大利学习海军。 据林昌鹏的同学许耀震写的回忆录,1935年,第一集团军舰队挑选了许耀震、林昌鹏、黄韬等9人,加紧学习意文,准备赴意大利学习海军。 9月7日,由司令官张之英带领大家到总部楼上接受陈济棠的训示。陈济棠穿唐装内衣,手持水烟管,态度安闲。陈说:“你们出国一年时间,国内可能有重大事情发生,但你们不要担心,安心去学习便好。” 听陈训话后,9名学员便启程往香港。8日,海军技术处上校处长杜衍庸和9名同学去见意大利驻香港领事。9日,便乘意国邮船离港。在船上,大家就开始谈论陈济棠的讲话,“一年内国内可能有重大事情发生”,很可能是一年内中日战争会爆发。当时,华南虽然成立了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酝酿反蒋,但尚未有明显的表现,而日本帝国主义已向中国东三省逐渐进逼侵犯。 10月1日,学员们抵达意大利威尼斯停留一晚,第2天,转乘火车进入意大利海军学校。 住兵工厂研究武器构造当时,在意大利的中国留学生约有50人。按照初期的学习计划,半年在学校学习,半年在兵工厂及舰上实习,对水雷、鱼雷、舰炮作重点的学习。林昌鹏和许耀震在意大利时的军阶,皆是少尉,其待遇和意国军官一样。 因初到意国,学员们还未能完全听懂意语。学员们日间上课,晚间自修时再由黄韬将教官所授课程重新讲解。海军学校所授的书籍与讲义是保密的,学习完毕须全部缴回。学员们便用照相机将重要的材料与图表摄影,将底片冲好,暗自保管以便日后带回祖国。 海军学校有驱逐舰两艘、潜水艇一艘,作为学员练习用。学员在校上课的最后3个月里,每星期皆有一次驾驶舰艇出海,进行舰炮或鱼雷射击实习与布水雷实习。结业考试也是用口试与实地操作进行。学员们还在兵工厂住宿与实习,日常到工场将鱼雷、水雷及舰炮拆卸与装合,研究各种武器的构造。 虎门勇斗日军舰艇林昌鹏回国后,被任命为虎门要塞第一鱼雷舰中校舰长。在虎门要塞司令陈策的领导下,他将自己的才智献给了海军事业,深得陈策的器重。他的鱼雷舰负责随时护送陈策往返广州、香港等地及巡视海防。 1938年3月,林昌鹏率领鱼雷舰巡视海防,与日寇右翼护卫舰“祖苗”号遭遇,互相炮击。在这场海战中,林昌鹏指挥若定,英勇果敢地将“祖苗”号击致重伤,后在伶仃洋海域沉没了。 同年10月初,日寇侵犯惠州、淡水一带。他又随陈策乘“肇和”军舰至淡水与日舰作战,但因敌众我寡,被日寇海空军击沉。“肇和”舰沉没时,林昌鹏与徐亨二人护救陈策脱险返抵广州。 10月12日,日军在惠阳大亚湾登陆,第二天,淡水失守,惠州陷落。事后,林昌鹏被任命为虎门要塞鱼雷舰队上校队长,迎击进犯虎门的日寇。 10月21日广州沦陷。虎门处于既无后方、又无要塞司令指挥的紧急关头。林昌鹏仍带领舰队英勇战斗,坚守数天,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虎门保卫战。 在战斗中,林昌鹏亲自操纵高射机关枪,冒着生命危险与每批三架一齐俯冲扫射的日机搏斗,终于击落敌机两架击伤一架。可是,终因兵力有限,又无空军支援,而顶不住日寇海陆空互相配合的进攻。他和守卫虎门要塞的战士们协力战斗保卫虎门,直至旗舰重伤。最后,林昌鹏只带着剩下的一个卫队泅水到虎门西岸一家农民家里过了一夜。 林昌鹏设法逃离日寇的追击,脱离了险境,并以顽强的毅力几经辗转,最后到达重庆。林昌鹏的功绩,曾得到虎门要塞司令张芝鹰及陈策的表彰。张芝鹰还赠送他一把佩剑。陈策曾亲笔为他题写了一块牌匾。匾曰:“乘长风,破万里浪”。 抗战后辞官移居香港林昌鹏到重庆后,在长江缉私舰队任总队长之职。当时队部设在重庆五通桥,协助全国税警团总团长孙立人的缉私工作。 后来,孙立人担任新一军军长,成为中国远征军抗日名将。在出征缅甸抗击日寇之前,孙立人委任林昌鹏为训练团上校教官,在贵州独山专门为新一军教练新式的枪炮使用技术。训练团工作完成后,林昌鹏再返重庆,在海军部任海军上校参谋。 抗战进入反攻阶段,林昌鹏为军政部的中央战地视察团成员,专门视察长江、武汉、长沙、常德、韶关等战区的情况。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国民党政府组织中国军事代表团接受日寇投降事宜。任命莫汝硕中将为华南区特派员,在香港山光道设立军政部香港区特派员公署,姚毓深任陆军少将组长,林昌鹏为海军组上校组长。 由于林昌鹏是留学生,懂得意、英、日、法、西班牙等外文,所以常由他出面打交道,胜利地完成了接受日寇投降的使命。接收工作完毕后,1946年他回南京任海军少将参谋。 在南京任海军少将参谋时,林昌鹏见蒋介石已濒临崩溃,且派系斗争十分激烈。林昌鹏意识到,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正是想利用他在海军方面的军事卓识和才能,以加固长江天堑,企图把中国一分为二。若然成为事实,自己将变成民族罪人,对不起列祖列宗,更不配称为炎黄后裔。因此,他无心上任,到南京闲住了半年之后,毅然离开,移居香港。 解放后,林昌鹏盼来了和平环境,感觉是自己报效祖国的时候了。1950年,他从香港回到广州,在海珠路创办一所补习学校。此后,他还在广州市第三十七中学执教,后任东方氧气厂和广东省水电设计院的工程师,并参加了从化流溪河水电站、新丰江水电站的设计。50年代,林昌鹏还受到中南局领导人陶铸同志的接见和表扬。 历史遗迹在山塘镇上马小学的校园内,至今还保留着一座记录林昌鹏祖母艰难创业事迹的“诵芬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