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烈孝格天 |
释义 | 基本介绍烈孝格天为清朝孝子陈嘉谟立。清朝顺治初年,陈嘉谟之父蒙冤即将被处死,陈嘉谟写血书为父鸣冤,投河而死,感动众人。 “烈孝格天”,意为壮烈的孝行直达天闻。剥去伪装的外衣,透过“烈孝格天”,展现出的只是一桩冤案、一滩鲜血和一团漆黑罢了。今匾系1990年按旧匾原样复制重立。题字书家不详。 历史溯源旧时兴化辖境东至沿海。海上煮盐为业。官府设衙署及缉私营专禁私盐买卖,查禁极为严厉。然吏治腐败,胥吏与盐徒相互勾结、坐地分赃已为平常事。甚至诬良为盗、挟私报复、勒索钱财事亦时有发生。清朝初年,发生在兴化的陈宏道冤案即是其中一桩。 顺治初,陈宏道设酒肆于邑之东城外。其日,盐吏勾结盐徒密间于陈肆,未几事发,涉及店主陈宏道。宏道有子名嘉谟,字我师,庠生,名孝子也。遂替父出庭,公堂对簿,辩驳穷诘,揭穿了官匪勾结事,引起忌恨。吏匪串通报复,乃诬陷陈宏道通盐枭,指控宏道曾亲赴海滨勾结江洋大盗。且众口一辞,言之确确,竟构成冤狱。宏道及其弟宏猷俱被逮至扬州府狱。奸吏一意杀人灭口,加之狱卒求重贿不得,遂通同作恶,缚执宏道于溲尿之中,甚至中天淋雨,恶食不继,施以滥刑,百般折磨。盐徒又伺守于狱门外,见陈家探监人至,便汹汹推打,摔破碗盘,狱卒闭门不纳。 陈嘉谟含泪借得数十金奉与恶人,希冀与父一见,不允。又鸣鼓于堂,泣恳以身代父,亦不允。悲呼于狱门,又被捶挞见血。未几,锻炼狱成,草草成案,竟判宏道斩待决。嘉谟五内俱焚,但公门黑暗,状告无门。无计可施,嘉谟唯有一死以白父冤。遂血书冤情,假为家书,请人呈送扬州盐转运使。继而跪哭于城隍庙中,泣诉冤情,焚烧状词以“告阴状”。事毕,即投运河自殉。 越宿,盐运使白本质忽获家书于钞关,启视,则血书也,大惊。见书云:父死,子亦死。徒死无益,死于今日犹可白父冤。诚得除奸暴、安善良,嘉谟死亦不恨。白大使即令搜尸,不得。越七日,尸出钞关河上,僵浮风浪中,发皆上指。白大使大为不忍,遂亲勘其案,平了冤狱。宏道、宏猷虽被放回,但已家破子亡矣。 时至雍正七年(1729),府县奏报其事,其时已事隔80余年,于是滥加封建孝道及神鬼荒诞之辞,大事渲染。竟将一桩血淋淋的冤案伪饰为一段孝子佳话。于是奉旨旌表,重立陈孝子墓于邑之魏家庄,又建陈孝子祠于学宫西侧,定例春秋二祭。同时立“烈孝格天”匾,悬于四牌楼正南最上层,以示“万事孝为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