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长临河镇 |
释义 | 长临河镇位于合肥市东郊,肥东县南部,北与撮镇镇接壤,东与桥头集镇、巢湖市黄麓镇毗邻,南与巢湖市忠庙相连,西与合肥市滨湖新区仅一河之隔。镇辖 27个村,51000人,其中城镇人口6340人,镇域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1万亩。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3.924亿元,财政总收入1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50元。2003年被合肥市列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镇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0.75平方公里,2006 年城镇化水平14%。 基本概况区位明显:长临河镇濒临巢湖,北面是肥东县化工园区,东边是巢湖市,西边是合肥市滨湖新区,合肥市、巢湖市的大建设、大发展和肥东县化工园区的发展建设都将对长临河镇的建设和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全镇现有民营企业55家,其中年产值千万元以上民营企业3家,2006年,工业企业总产值1.7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40%。交通便捷:长临河镇南临巢湖,西临南淝河,省级旅游大道店中路穿镇而过,合宁、合徐、合芜交通干道距镇区仅20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资源丰富:长临河镇有山有水,山水资源丰富,山地面积约15000多亩,占镇域面积约10%左右;巢湖水面约30000亩,占镇域面积20%,左右,青阳山铁矿石,矿泉水具有较高的开采、利用价值,巢湖盛产鱼、虾、蟹类,水产品多达20种以上,境内有万亩水产养殖基地,万亩优质粮生产基地和3000亩蔬菜生产基地,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环境优美:长临河镇依山傍水,境内有四顶山、茶壶山、白马山、羊羚山、青阳山五座山脉,其中四项朝霞被列为“庐阳八景”之一,有19公里湖岸线,10公里河岸线,环境优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人杰地灵:长临河镇是吴邦国委员长家乡,台湾两任“参谋总长”均出于本镇青阳村,现有在海外华人华侨4500多人,国内知名人士1500多人,完中和初级中学、中心幼儿园各一所,完小21所,在校学生数5870人。 设施齐全:现有自来水厂一座,日生产能力1500吨,日供水量600吨,镇卫生院两所,敬老院两所,村医疗室12个,邮电、供电、电信、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齐全。 地理位置长临河镇地处安徽省东部,江淮之间,肥东县域南部地区,东与巢湖市交界,南与巢湖市中庙镇接壤,西与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毗邻,北与撮镇相接,全镇辖区面积99.6km2,店中路穿镇而过,位于肥东、庐、巢三市县交界处,交通便利,地理条件优越。地形地貌 长临河镇域形状呈带状,南北长约20km,东西宽约10km,西部为湖滨圩畈区,中部为丘陵山区缓冲平原,东北部为岗丘地,地形复杂,高低悬殊。气候 长临河地处暖季风型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区,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季风明显,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2.9—15.6度,最高气温40.5度,累年平均无霜期224天,长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和西北风。 长临河镇现辖20个行政村,总人口5万人。 特色产业独特的风味—— 长临河镇罗家疃“小萝卜头”秋种时节,长临河镇罗洪村罗家疃村民组的村民正在巢湖大堤北岸紧张忙碌着,准备小萝卜育苗,这里有千亩良田均为沙壤土,土质肥沃,是小萝卜独特的生产区域。“小萝卜”产量不大,形状独特,个头小,圆形,直径1.5cm左右,皮白、肉嫩、汤浓,且风味独特,脆香鲜美,口感极好,营养成分丰富,能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健康保健的要求。随着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科学知识的普及以及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吃咸菜的生活习惯及品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蔬菜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以素有“小人参”之称的“小萝卜头”为原料精制加工而成的“小萝卜头”系列酱菜味美、香脆,富含多种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有一定的食疗药用功能。早在明清时期它就远销上海、南京等各大城市,是赠送亲友的佳品。“小萝卜头”制品作为绿色、环保、餐桌食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地方大力支持的农副产品加工项目,目前深加工系列产品生产正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前景广阔。 旅游景点长临渔场垂钓休闲度假区肥东县长临渔场南濒中国五大淡水湖之——巢湖,西临合肥母亲河——南淝河,距合肥市仅25公里,占地面积5650亩,其中连片精养鱼塘3500亩,是合肥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场内池塘星罗棋布,沟渠纵横交错,水质清新无污染,生态环境优良。近年来相继开发建成“农家生态庄园”、“休闲垂钓园”等项目,修通了场内到每一塘口的道路。区内建筑布局合理,建筑结构良 好,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渔场养殖品种齐全,养殖技术标准,先后被评为“安徽省水产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和“农业部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区”。 长临河镇六家畈古民居六家畈共有古民居豪宅6大片,房屋13幢,33路正房,客厅505间,厢房205间,走巷5条,吴氏公、私祠各一座,望湖楼一座,花园两处。这些房屋均属徽派建筑,青砖灰瓦、齐山飞檐,每栋房屋两边都有高大的封火墙,砖雕木雕精细,建工考究。明万历甲午年(1594年)吴姓在六家畈老街北头西侧建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宗祠(民间有“六家畈祠堂一枝花”之说)祠堂为三进,每进五间,砖瓦结构,大门楼为宫殿式建筑,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门前有石鼓、旗杆,是吴氏出过举人、进士的标志。黑漆大门红膛黑字对联是“渤海家声远,兴隆世泽长”。厅前院内向西有一角门,通往清廷敕建淮军统领吴伯华的专祠,祠内挂吴伯华的画像,上方有金底黑字慈禧太后题颁的“寿”字横匾,两边还有李鸿章、李瀚章题的匾额。厅前院内有一长方形花台,植牡丹、芍药各一株,院南为花厅,门上题有“挹翠”二字。 巢湖北岸的肥东县长临河镇内有座山,因四峰骈列,故名四顶山。又因此山仿佛是只巨大的香炉,四足朝天倒立,亦称四鼎山。隋书《地理志》、《太平寰宇记》把它列入名山大川。 四顶山景色之美,以朝霞为最。每当雨后露晨,旭日东升,则霞光四射,满山璀璨,又以“四顶朝霞”闻名海内,先后被列入庐阳八景和巢湖八景。清代《庐州府志》、《合肥县志》、《巢湖志》和当代《中国名胜词典》、《中国旅游名胜大辞典》等书,均有记载。 马鞍山马鞍山位于店忠路33公里处东侧,紧邻店忠路,面积280亩左右,海拔高度73.4米,东南与巢湖市忠庙镇接壤,西与四顶山遥遥相对,北依羊羚山,距巢湖水面近在咫尺,离姥山岛仅3.5公里之遥,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山上林木葱茏,枝繁叶茂,四季常青,林木覆盖率高达80%,生态环境十分优美。白鹭、斑鸠等珍稀鸟类繁多,且常年栖息在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理想的居住场所。 马鞍山林木、林地所有权为肥东县长临河镇湖光村、万石村所有。山麓现有40多户村民居住,居住人口120人。 人文历史少将戴正华戴正华(1901~1966),湖滨乡六家畈人。幼年在六家畈、撮镇私塾读书。民国10年(1921)去上海考入南洋专门学校学医,积极参加五卅运动。民国14年毕业后,先后任黄浦军官学校军医、广东国民党总兵站医院内科主任、国民政府陆军四十四军卫生队队长和第五十六师少校军医。在军营生活中,他耳闻目睹官场内部的相互倾轧和社会制度的腐败,思想彷徨,亟想寻求新的生活出路。 民国20年,蒋介石纠集20万兵力对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戴正华所 在的第五十六师被红军歼灭3个团,他被红军解放,便毅然断绝与国民党的关系,参加红三军团任军医。面对敌军的不断“围剿”和严密封锁,红军伤病员增多,医疗条件低劣,他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自制手术刀、剪子、镊子等医疗器械和药品,抢救伤病员。民国21年春,他在根据地的永新县黄岗医院,一面克服困难治疗伤病员,一面办起医训班,自编教材讲课,培养医护人才。他懂几国语言,凡从战场缴获的进口药品,别人看不懂的,他都能一一译出,使药品得以及时提供使用。民国22年9月,他调任湘赣军区司令部医务主任。次年1月,跟随肖克、王震指挥的红军第十七师北出南浔。经受严酷战争的考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民国23年10月,戴正华任六军团卫生部部长,随部队长征北上,组织上配给他的马,他让给伤病员骑,自己步行在部队的首尾,随时为伤病员治疗。经阿坝过草地时,有的战士带的干粮吃完了,他就节省一点干粮让战士吃,自己则挖野菜草根充饥。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后,他被提任中央红军总卫生部医务主任。 民国29年,戴正华调任八路军一二○师卫生部政委,从延安率领一支医疗队爬山涉水,迂廻绕道,冲破日军的封锁线,辗转一个多月,到达晋西北的根据地后,在河家川创办一二○师医院,治愈了一大批抗日负伤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历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晋察冀军区后勤部参谋长、东北军区卫生部卫生主任等职,致力于军队卫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医疗事业的建设,卓有成效。全国解放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为支持抗美援朝战争,曾多次率领医务人员志愿入朝,及时研究解决了志愿军后勤卫生部门工作中的许多困难,为保障志愿军将士的健康作出贡献。 1952年12月,戴正华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66年6月22日,因患直肠癌医治无效,逝世于北京。 爱国民主人士张义纯张义纯(1895~1982),字靖白,绰号小张飞,长临河乡张胜吾村人,出身于地主家庭,民国5年(1916)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科第三期,历任北洋政府军第一混成旅炮兵营营长、第二十四混成旅中校团副、北京临时政府少将科长、直隶省军务督办公署少将处长等职。北伐战争开始后,加入国民革命军,任第六军第十九师副师长,参加攻克南京的战役。民国18年,在汉口任第十八军副军长兼五十六师师长,同年在蒋桂战争中投向新桂系,此后即成为新桂系军阀的骨干分子之一。民国22年至26年,在广西任第十五军中将参谋长、第四十八军副军长、上将军长,在上海参加了八一三的抗日战争。民国27年,任安徽省民政厅厅长,代理省主席,旋又再任第四十八军军长,驻防六安县麻埠镇,参加了武汉外围会战,抗击日军的进犯。民国28年冬以后,任第二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并代理总司令一年。民国37年1月,任皖南行署主任。次年3月,在屯溪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在国共两党和谈期间,下令停止征兵,释放了部分政治犯,拥护和谈。 1949年4月,解放军打过长江后,张义纯率部逃至浙江省开化县被俘。经过自我思想改造,积极要求为新中国做一些工作。1956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1957年任上海民革对台工作委员会委员,1962年任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参事,1979年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他积极从事对台宣传工作,撰写具有较高质量的文史资料近10万字,有的被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采用。他在患病临终前,仍殷切关怀在海外的旧属和同僚,期望他们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实现相国的和平统一。1982年9月10日病逝于上海。 吴邦国吴邦国委员长祖居简介吴邦国委员长祖居位于长临河镇老街东巷25号。面积110平方米,正屋四间,厢房两间,为青砖小瓦结构的皖中旧民居。 其祖居购置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当时吴委员长祖父吴显鲍 在陕西做官,去世的时候吴委员长父亲仅6岁。其祖母靠小土地出租,勤俭持家,积攒了积蓄,后在亲属的帮助下购置此座住宅。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吴委员长的祖母、母亲和唯一在祖居出生,年仅4岁的哥哥吴邦杰从长临搬迁到贵州。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当时吴委员长5岁,和全家回到长临,在祖居住两个多月。1948年,吴委员长哥哥吴邦杰回到长临读书,在祖居住一年多时间。解放后,1950年,吴委员长父母送祖母和弟弟吴邦胜回长临,在此居住,后祖母和弟弟一直在祖屋居住到1951年。其后将祖居委托本家兄弟吴邦达照料。 1993年,肥东县政府对祖居落实了产权,给委员长父亲吴忠性(原吴家骥)核发了房产证。 1994年,其兄吴邦杰回到肥东,将祖居委托长临河镇政府代管。 鉴于年久失修,房屋损坏较重,1999年,县政府委托镇政府对祖居进行保护性维修,维持祖居的原貌和风格。 其亲属陆续回到长临,来过祖居逗留。 经济发展从2006年到2009年间的数据上看,我镇经济发展各项经济指标有了大幅攀升。社会总产值从3.1亿增加到5.23亿元;财政收入从430万元增加到1200万元;工业总产值由0.4亿元增加到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0.2亿元增加到1.1亿元;招商引资从0.3亿元增加到1.01亿元;农业总产值由1.8亿元增加到3.1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由3948元增加到6130元。从产业结构来,2009年社会总产值共5.23亿元,其中农业3.1311亿元,占59.87%;工业1.1147亿元,占21.3%;第三产业0.9842亿元,占18.83%。虽然农业仍然主导地位,但第三产业所占比例有了明显的增加。 产业结构传统农业长临河镇镇自古即为“农业镇”,传统农产品有水稻、棉花、花生、玉米、山芋、大豆、芝麻、甘蔗等。1990年代末由于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农田荒置现象严重。到2002年,政府考虑到粮食价格,号召农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即调整双季稻种植面积,扩大油菜及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2006年该镇引导农民群众按照“稳粮扩油、经济作物增收、规模化养殖、品种调优”的思路发展农业,强调要稳定粮食生产面积 ,保障粮食安全。现在该镇主要种植“一稻一油”两种耕作物,这两种大宗农作物生产全部推行优良品种,并连片种植,其中水稻收成面积为5万亩,粮食产量35万吨;油菜面积为2.75万亩,5000亩蔬菜、瓜果生产基地和5000亩经果林、苗木花卉生产基地,粮、经、饲种植比例大致为38:52:10,趋于协调。农作物种植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机械化耕作逐步替代传统的牛耕地和人工收割方式。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将逐步成为发展趋势,投资亮点。 林业为了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1997年政府号召群众加大经济作物种植力度,在低产田上种植果树,栽上板栗、石榴、大枣、苹果等,受到领导首肯。2001年,长临河镇镇根据国家关于退耕还林政策,按照政府要求,在全镇利用低产田、抛荒田实施了退耕还林及长江防护林造林工程。全镇通过验收的退耕还林总面积达34004亩。现在全镇林地面积1.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8%。有林地森林林种分布情况为:防护林约9000亩,其中国家公益林5586亩,主要树种有马尾松、黑松、外松、杉木等等;用材林有2000亩,主要树种是意杨;经果林约800亩,主要分布在白马、茶山、虹光、长岗、迎霞等村,主要树种有油桃、李、杏、柿、枣、苹果、板栗、石榴、葡萄等等;苗圃花卉基地共500亩,主要分布在湖滨、茶山、虹光、白马等村,主要树种有香樟、红叶李、广玉兰、加拿大合欢、垂柳、银杏、枫香、桂花等等。 长临河镇镇现在经果林业和花木苗圃林业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主要集中在青阳村、白马村、虹光村和茶山村。以白马村的白马山果园场为例,该场地处肥东县东南部白马山脚下,占地面积1500多亩,其中山地面积近千亩,现有正式职工5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2人。是个以果树新品种研究和生产为主的专业场,场区内共发展优质葡萄、枣、桃、李、杏、石榴各种果园600多亩,并长期与安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共同合作研究果树新品种引进改良与推广。2004年该场引进了省林业厅种苗总站投资500万元建设省级林木良种繁育中心和省花协租地发展苗木基地项目。目前省级林木良种繁育中心建设已建成3600平方米低档大棚9个,1200㎡中档温室大棚1个,栽植苗木14万余株,同时省花协苗木基地项目也已栽植各类风景树苗7万余株。该场还与省电力公司签定果园认养合同,认养面积达60亩,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该场的经营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白马山果园场下一步将加大林果经济发展力度,扩大规模,突出特色,坚持按照“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农户提供好一系列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走出一条林果规模化经营致富之路。同时,依托该场的区位优势和林木、山场、水等资源优势,从开展农家乐旅游进行定位,逐步构建旅游观光农业的基础,大力发展旅游经济。 渔业长临“2814”渔场占地5600亩,有精养鱼塘403口,去年水产品上市总量2200吨,产值1100万元,纯得300万元,上缴特产税42万元,上缴其他税费20万元。被农业部确定为“生态家园工程项目示范区”,“猪-沼-鱼”生态农业模式已初步形成,并将逐步发挥效益。长临“2814”渔场的发展,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全镇水产业的。其他地方利用荒水养鱼1000多亩,水产品上市量约200吨,产值100万元,纯利25万元。2001年迎霞村利用圩内的抛荒田、低产田230亩挖塘发包给个人养鱼、养虾。现在该村是全镇拥有最大放养面积的水产养殖基地,面积为300亩,实现鱼、虾、蟹、鸭混养的立体养殖。同时,沿巢湖一些村庄的农民平时忙农活,闲暇时进行水产品捕捞,属于非职业渔民。这些捕捞活动受到巢湖管理处统一 管理,需要交费,并且必须按照规定捕捞特定品种,保护巢湖生态资源。现在该镇的三个圩口和迎霞村等都设有休闲钓鱼处,供当地人和外来游人休闲活动,现发展势头较好。 工业发展长临河镇工业创办于1966年,即长临机械厂。振兴于1980—1992年,到1995年底已有镇办工业企业17家主要以机械制造加工和纺织品制造加工为主,截止到1995年底,镇办工业产值达到1.92亿元,为全省乡镇企业发展先进乡镇。1996年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有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乡镇工业由于技术力量有限,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原因开始走下坡路,直至倒闭破产。2000年镇党委政府着手对企业进行改制,到2006年底,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陆续将镇办集体工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形成了以长临纺织品有限公司、申龙铸锻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一批中、小民营企业。2006年底,工业总产值达1.37亿元。合肥徽窖酒厂、合肥丰华叉车厂也将落户长临投资发展。湖滨建安公司199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乡镇企业”,成为国家资质一级建筑企业,现该企业进行了重组改制,建成股份企业,一直活跃在合肥及周边城市。 第三产业发展餐饮业长临河镇的餐饮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规模较大的饭店有4家,都分布在集镇上,其中以小王饭店最为出名、规模最大。小王饭店以巢湖水产品、山珍(野兔、野鸡等)和土菜为特色招牌菜,运用传统土烧法进行加工,深受合肥地区和江苏地区客人的欢迎,回头客人十分多,大多都是老主顾。 旅游业 现已开发的旅游资源主要是巢湖观光休闲游的四顶山旅游和侨乡游。这两个主要的旅游资源涉及的区域精品旅游线路为巢湖观光休闲游,“市区-义城镇-四顶山-中庙-姥山”的线路和侨乡游,“市区-长临河镇”的线路。 商贸业 长临河镇历史上就是商贸重镇,市场繁荣。1992年撤乡建镇后,镇党委政府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新建了集贸市场,促进了城镇商贸的发展。到2006年底全镇注册商家700家,年集市贸易额在3.2亿元左右。 镇区发展长临河镇在镇区建设和农村住房建设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善,在教育、文卫等公共设施方面也有了发展,但是文化体育等设施方面的建设还不能较好的满足人们需要,有待更好的提高。 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建设长临河镇仅有一条县级店中路通过,这条路1992年前为砂石路,1993年改建为柏油路面,但路面较窄,为两车道,路基、路面质量较差。2002年省政府投资1.27亿改造该路,加固、加宽了路基、路面,使其成为三车道。自1986年起就要求各行政村兴修砂石路,经过几年整修,到1998年全乡基本实现了砂石公路通到每个自然村,其路面也有所拓宽,客车可到达各自然村。 水利建设受地域的特殊环境影响,水利一直是影响长临河镇发展的关键所在。该镇拥有沿巢湖的湖岸线长达20多公里,有长临、星光、施口、湖滨、迎霞、万石等村。1995年,日本投资建设了中日友好湖滨电灌站,支援该镇水利建设,改善了灌溉条件。自1998年全镇以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新挖、扩挖当家塘。该镇的农业用水现主要依靠当家塘蓄水和电灌站从巢湖提水灌溉,并且电灌站可实现三级提水。 供电2000年开始,镇电力管理站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电网改造的投入契机,先后两次对全镇配电台区进行了整改,使农村用电线路规范、整齐。标准绝缘线拉到农户的门口,降低了电损、线损,减少了用电事故,电价也降到了国家规定的0.73元/度电范围之内。现有长临河与六家畈两个集镇,不断涌现出商住楼,方便了广大群众生产、生活。镇政府每年号召全镇人民做好“四旁”种树工作,即村旁、路旁、屋旁、沟旁,绿化长临河大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