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联络口译过程中译员的主体性意识研究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3月1日) 丛书名: 翻译学博士研究论丛 平装: 389页 ISBN: 7560093965, 9787560093963 条形码: 9787560093963 尺寸: 22.6 x 15.2 x 2.2 cm 重量: 581 g 作者简介任文,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总校富布莱特访问学者、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级精品课程“英汉口译”课程团队负责人、中国译协专家会员、四川省译协理事;新加坡新跃大学同声传译课程校外评审专家。曾在数百场国际会议和重大外事活动中担任首席交传或同传译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口译研究、翻译研究、演讲学、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等。在各级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以主编及副主编的身份编写教材5部,译著2部。曾获宝钢教育奖“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四川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四川省第12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四川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内容简介本书研究的是联络口译过程中译员的主体性意识。主体性意识主要包括显身意识、赋权意识和非中立的立场观。作者的研究假设是:称职的联络译员应不仅具有出类拔萃的语言文化知识和翻译技能,还应经常在交际过程中体现出较强的主体性意识。为了证实这一假设,作者采取多视角、综合式的研究方法,既有跨学科的理论分析,也有话语分析、问卷调查和译员访谈的实证研究。其研究结果在口译实战和口译培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目录FOREWURD 序 绪论 0.1 口译的定义及分类 0.1.1 口译的定义 0.1.2 口译的分类 0.2 口译研究在西方和中国 0.2.1 口译研究发展的制约因素 0.2.2 口译研究在西方 0.2.3 口译研究在中国 0.3 研究问题的缘起及研究假设的提出 0.3.1 研究问题的缘起 0.3.2 研究假设——联络口译中的译员主体性意识 0.3.3 研究范式——翻译理论范式和基于话语的对话式交际范式 0.4 相关研究盘点 0.5 研究方法与研究价值 0.5.1 研究方法 0.5.2 研究意义与价值 第一章 联络译员的主体性意识 1.1 译者/译员——被遮蔽的主体 1.1.1 译者/译员的隐身隐喻 1.1.2 译者/译员隐身隐喻的根源 1.1.3 译者/译员隐身隐喻的解构 1.2 译者/译员的主体性意识 1.2.1 哲学中的主体、主体性和主体性意识 1.2.2 口笔译活动中的主体、主体性和主体性意识 1.2.3 译员主体性意识的建构 1.3 联络译员在话语过程中体现主体性意识 1.3.1 联络口译过程是一个话语过程 1.3.2 联络译员在话语过程中体现主体性意识 1.4 小结 第二章 联络译员的伦理意识 2.1 主体性认识的误区 2.1.1 解构主义译论的局限性 2.1.2 女性主义译论的局限性 2.2 翻译中的伦理问题 2.2.1 规范与伦理 2.2.2 译入语文化取向的伦理观 2.2.3 译出语文化取向的伦理观 2.2.4 译者的伦理 2.3 联络口译中的伦理问题 2.3.1 联络口译中的伦理主张 2.3.2 联络译员的伦理意识 2.4 小结 第三章 联络译员主体性意识之显身意识 3.1 显身意识表现之一译员是信息的把关人 3.1.1 “把关人”的概念 3.1.2 对文化信息的把关 …… 第四章 联络译员主体性意识之赋权意识 第五章 联络译员主体性意识之非中立的立场观 第六章 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