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利川灯歌 |
释义 | 简介“利川灯歌”起源于利川市柏杨一带,距今约一百多年历史。利川灯歌中的众多民歌和古老的竹枝歌一脉相承,具有很高的民族文化艺术价值。有记载从清朝开始,群众逢年过节、喜庆集会、玩彩龙船时都要唱灯歌。目前,《利川灯歌》已经成功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起源利川灯歌起源于利川市柏杨坝镇,距今大约有300年的历史。据民俗专家谭宗派先生介绍:利川灯歌始于何时尚无确考。根据利川柏杨现存灯歌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全友发的传承谱系:其师为汪安佐,师爷为姚泽美,师祖为李祖田,祖师爷为清康熙时的谭功朝(鼓师)、乔国富(演员,外号乔幺妹)、毕凯(画匠)以及一些清代墓碑上关于灯歌的浮雕,我们完全可以认定:明末清初,灯歌已在今利川柏杨坝一带流行,迄今至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从清朝开始,群众逢年过节、喜庆集会、玩采莲船时都要唱灯歌,现在以《龙船调》为代表,涌现出《筛子关门眼睛多》、《打把扇子送情郎》等一批旋律优美、歌词诙谐生动的灯歌。利川灯歌就是这民歌海洋的一串珍珠,它熠熠生辉,照耀着山里人的生活;它像百灵鸟,给他们带去欢声笑语;它像山泉,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甘甜。 传承新中国成立以后,扮演神仙鬼怪的花灯和大量以歌唱爱情为内容的灯调被取消,但“后八出”中的龙灯、狮子和“杂灯”中的采莲船、车车灯却得以幸存。“文革”中,灯歌中止。改革开放以来,采莲船、车车灯的演出虽然早已失去了它昔日的辉煌,但其演出时间却从年节逐渐扩展到了一切喜庆集会和休闲,从一种习俗逐渐变成了一种随时都可进行的群众文化歌舞活动。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