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里氏臂乌贼 |
释义 | 分类信息中文名称 里氏臂乌贼 拉丁名称 Brachioteuthis riisei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鞘亚纲 拉丁纲名 Coleoidea 中文目名 枪形目 拉丁目名 Teuthoidea 中文科名 臂乌贼科 拉丁科名 Brachioteuthidae 中文属名 臂乌贼属 拉丁属名 Brachioteuthis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稚仔胴部细长,略呈筒形,胴长约为胴宽的3倍;胴背和胴腹均具很多卵形色素斑。肉鳍很小,每片肉鳍略呈桃形,分列于胴部后端。头部隆凸,背面具7、8个卵形色素斑,中央的2个较大,排列成倒"八"字形;颈区特别长,约为胴长的二分之一。各无柄腕极短,几成为小突起,其中第2对腕较长,约为其他腕的2倍,腕吸盘2行;触腕长而粗,约为第2对腕的6倍,腕的腹面具圆形和卵形色素斑,触腕穗不膨大,吸盘6、7行。在生长发育中,形态有所变化:胴长3毫米左右的稚仔,颈区较短,至胴长5-7毫米时,颈区特长,至嗣长30毫米左右的成体,颈区又大大缩短;肉鳝增大,成体的两鳝相接略呈横菱形,约为胴长的二分之一;无柄腕变长,除第4对腕较短外,成体的其余无柄腕长度已相当胴长的五分之三。成体的触腕长度略与脯长相当,触腕穗膨大,吸盘发达,顶部与中部具4行排列,基部呈10余行排列,触腕柄上也有吸盘,柄的前部吸盘4行,后部吸盘2行。成体的内壳角质,路呈披针叶形,有长柄,具中轴,后方有一个颇长的中空"尾雄"。已知成体的最大胴长为335毫米。 分布东海,南海,日本南部,琉球群岛,班达海,所罗门群岛,澳大利亚东部,新西兰东南部,夏威夷群岛,智利西部,德雷克海峡,印度洋,莫桑比克海峡,南非,南大西洋,西非,西北非,地中海,比斯开湾,爱尔兰岛,缅因湾,纽芬兰东部及东北部海域。 生活习性广温性,在热带、温带和寒带海区均有踪迹,但在世界各海域,出现季节有异,南海为l1月末至2月,澳大利亚东岸为5-6月和9-11月,北大西洋为2月和5-8月,地中海为2月和4-7月,9、12月。稚仔个体主要生活于150米水层以内,在二、三十米水层中采获较多。成体的垂直活动能力较强,从200一3,000米处均有采获,昼降夜升,白天多见于1,000米左右水层,夜间多见于200米左右水层。在长鳝金枪鱼的胃中,曾发现里氏臂鸟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