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叶红点病 |
释义 | 别名软骨红斑,红斑病,软骨肿斑。 为害李属的多种植物,如李,毛梗李,山樱桃,樱桃,细齿稠李等。 国内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陕西,安徽,浙江,四川,云南,贵州,山西,新疆,甘肃等省区; 国外分布亚洲(日本,朝鲜),欧洲(前苏联) 症状症状发生在叶片两面。发病初期,叶面上出现红色,红褐色小疹点,以后逐渐扩大,叶正面渐渐隆起,形成较明显的馒头形或类圆形肿斑,软骨质,表面光滑,略有光泽,表面密生多数红色,红褐色小疹点,即病原菌的子座和分生孢子器;叶背面对应部分呈弧形,凹透镜形凹斑。受害严重时,叶片两面布满红褐色,橙色病斑,叶片卷曲或早期脱落,影响植物的正常发育。 病原病原学名有性世代为Polystigma rubrum(Pers.)Dc.,其无性世代为Polystigma rubrum Sacc.多点霉(红疔座霉)。 病原菌之有性世代隶属于不完全菌类,类球壳菌目(壳霉目),类瘿肿病菌科(赤壳霉科),红点病菌属(多点菌属,多点霉属,红点菌属,红点属)。有性世代之子囊壳一部分乃至全部埋生于较明显的子座中,或者生于棉絮状之菌丝纲中,子囊孢子8个,椭圆形或者近于橄榄形,单胞,无色。无性世代之子座埋生于叶片的病组织中,稍稍隆起,呈肿状大斑,鲜橘红色至橙色,软骨质,通常占叶片的全部厚度,内生多数扁球形至球形的分生孢子器,(212.5~275.0)微米x(175.0~225.0)微米,壁较薄,淡橙黄色至无色透明;分生孢子器内充满线性或蠕虫状的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透明,(20.0~65.5)微米x(1.05~1.75)微米,或多或少弯曲。 据文献记载,本病原菌的子囊孢子,在李树放叶后即浸入李叶,在叶片之表皮层间繁殖菌丝体,并形成子座和分生孢子器。孢子器内充满线性或蠕虫状的分生孢子,即为当年重复浸染的病菌来源,并于晚秋形成有性世代,随落地的病叶而越冬,为次年初次浸染李树,引起发病的病菌来源。病原菌属强寄生真菌,专为害李属植物。 防治方法于秋末落叶盛期,收集落地病叶烧毁或沤粪造肥,消灭越冬病原菌。病害发生期,结合疏枝修剪,剪除发病较重的枝叶,控制病菌传播蔓延。在有条件实行药剂防治的重病区,可于每年发病前期,向叶背面喷射1~3次波尔多液进行预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