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侠雄 |
释义 | 李侠雄(1913~1998)民间专称“哥大”,吴川长岐下仓村人,知名武术教头,湛江赤坎群英武术社创始人。 李侠雄出身贫苦家庭,自小流动摆卖橄榄帮助家计。早年参加吴川狮子会学武,他虚心拜师,勤学苦练,加之身体结实,身手敏捷,练得一身武功,以拳术称雄,在吴川武术界颇有名气。 抗日战争初期,中共党组织在吴川梅菉以开展群众武术为掩护,发动民众抗日救亡,办起一批国术馆。李侠雄思想进步,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受党组织派遣,在吴川水口渡街三官堂开设国术馆,以馆为阵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春,顽固派在南路活动猖獗,掀起反共高潮,吴川中共党组织开办的部分武术馆被迫撤离。李侠雄利用自己在武术界的声誉,不顾环境恶劣,继续到吴川附城上郭村设馆,以教武为名隐蔽开展革命活动。1942年,党组织派李侠雄到广州湾赤坎设立武术馆,以武馆为据点,建立南路革命联络站。武馆初建在赤坎光复路振隆园内,后迁到赤坎文章湾村,1945年11月定名为“群英武术社”,李侠雄任社长。以“群策群力可兴帮,英雄英武堪建国”为宗旨,以“学武习武,强国强身”为掩护,一面收徒传艺,一面进行地下革命活动。李侠雄创办的武馆,从1942年起便是中共南路特委的交通联络站。各地交通人员,特别是茂名、信宜、电白及广西、海南的交通人员,大部分安置在馆内武术人员的家中,保证其食宿,保护其安全。武馆还为抗日游击队提供情报,转运武器及物资,培养革命骨干,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群英社在开展革命活动的同时,积极开展武术推广工作,长期授徒,先后在遂溪、文车、英豪等村设分馆,培养一大批武林高手,为湛江早期的武术事业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解放后,李侠雄任湛江公安局第一任消防大队长,后调到寸金桥公园工作,始终致力于湛江武术普及、提高和发展。他擅长洪拳,是湛江武术界公认洪拳打得最好的人。李侠雄1998年病逝,享年85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