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树忱 |
释义 | 李树忱,1973年2月出生于黑龙江,工作于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工学博士,教授,副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深部岩体破坏机理及其计算技术;岩土工程灾害预报与控制。在深部岩体破裂机理及其计算技术研究中,应用数值方法得到了深部围岩分区破裂化现象,并在参与淮南矿区现场观测分区破裂化现象的分析工作;研究了高风险岩溶地区公路隧道在高地应力、高渗透压和极破碎岩体条件下的破裂机理及相应的控制措施。建立了无网格流形方法,探讨了裂纹扩展过程的CT和声发射试验,建立了岩体破裂过程的能量耗散损伤本构方程。推导了基于加权残数法的数值流形方法。建立了无网格流形方法与有限元方法的耦合,分析了裂隙岩体的渗流过程。作为骨干之一完成了多条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的研究。在高压大流量岩溶裂隙水预报与治理研究中,提出了针对岩溶裂隙水的有效预报方法和相应的治理措施,通过试验研究得到了高压大流量岩溶裂隙水突水机理及裂隙演化过程,得到了裂隙岩体突水相关的前兆信息及监测系统,为避免工程水害提供了理论基础及相应的实时监测系统。研究了高风险岩溶地区公路隧道在高地应力、高渗透压和极破碎岩体条件下的破裂机理及相应的控制措施,其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工程实践,得到了业主、设计和施工单位的好评。 担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理事。 负责的纵向课题11项,横向课题5项。与本项目相关的国家课题主要有:国家重点基金项目1项(隧道超前地质实时预报多频激电及二激发电流极化时差仪及其分析系统研制),国家重点基金专题1项(岩溶裂隙水突水机理与涌水量预测),973(突水前兆信息演化规律及实时监测理论),863(隧道施工期大涌水等地质灾害超前实时预报系统与装备)各1项。 在《Computer mechanics》、《Theoretical and Applied Fracture Mechanics》、《物理学报》、《力学学报》、《工程力学》、《岩土力学》、《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和《土木工程学报》等著名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5篇,其中SCI收录10篇,EI收录26篇,出版专著1部。负责的纵向课题5项,横向课题5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