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氏胃炎贴
释义

【治病机理】

李氏胃炎贴采用穴位贴敷疗法,依据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选取特定穴位贴敷药物就能治愈疾病。药物对人的肌体产生双重作用,一是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通过透皮吸收进入血络经脉,输布全身,以发挥其明显的药理作用;二是药物对所敷腧穴产生局部刺激,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使失去平衡的脏腑阴阳气血得以重新调整和改善,从而促进肌体功能的恢复,达到治病的目的。其特点简单、方便、奇效,使用安全,不用吃药打针,病人容易坚持治疗,并且不经肠胃给药,不伤脾胃、无肝脏首过效应之弊,药力强劲,药效稳定持久,众多患者乐于接受。详细了解请看下面参-考资料。

【功能主治】

李氏胃炎贴由李氏中医专科采用十几种名贵中药,根据中药特性和功效,辨症选药,对症选穴,内病外治。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返流性胃炎、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神经官能症等各种胃肠功能障碍等病症。能有效治愈各种胃脘疼痛,胃酸、胃胀、胸肋胀痛、嗳气不舒、肠鸣腹泻、恶心呕吐、胃动力不足等升降失常、肝胃不和、气滞血瘀等症状。详细使用方法请点击下面的扩 展阅读资料。

【使用方法】

1.胃脘痛贴敷穴位:脾腧穴、胃腧穴、胃部(心窝处稍偏左的部位,包括中庭穴、鸠尾穴和不容穴三个穴位)。脾腧穴和胃腧穴在后背脊椎两侧,左右各一,第一次贴左脾腧和右胃腧穴,下次贴右脾腧和左胃腧穴,依次轮换贴敷,每幅膏药贴满3天后再换另一贴。

2.胃痛兼胸肋胀痛者贴肝腧穴、胃腧穴和胃部,肝腧穴和胃腧穴左右轮换贴敷(和脾腧穴、胃腧穴贴敷方法同)。

3.胃部穴定位:中庭穴在胸骨剑突上方一指处,鸠尾穴在剑突下方一指处,不容穴在剑突下方二指处的水平线上向左右旁开各三指处,左右各一。

4.肝腧、脾腧、胃腧穴定位方法:

肝腧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各一。肝腧穴取穴方法: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二指宽处即是。

脾腧穴在背下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即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左右各一)。

胃俞穴于背下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即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左右各一)。

5.简单取穴方法:

若以线连结左右两边肩胛骨的下端,正好是第七胸椎骨和第八胸椎骨突起之间的凹陷处。往下第9、10、11、12胸椎棘突下的凹陷处旁开二指宽的地方依次分别是肝腧穴、胆腧穴、脾腧穴、胃腧穴。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腰的左右边有极突出的“髂骨”(为髋骨最上部),而连接其左右侧上端之线,则为第四腰椎棘突之突起处,这也是系腰带的位置(腰椎共五块,胸椎共十二块),往上数到第一腰椎棘突上面就是第12胸椎棘突,第12胸椎棘突下面凹陷处左右各旁开二指处分别是左胃腧穴和右胃腧穴,往上数分别是脾腧穴、胆腧穴、肝腧穴。贴敷穴位图示如下:【注意事项】

1.贴前先将患处用温水洗净、揩干,待皮肤干燥后再贴,皮肤有汗或水汽时贴不紧。贴敷后所贴穴位用暖水袋暖(或者艾条灸)15-30分钟效果更好。

2.皮肤表面有破损或有糜烂时不可贴敷,以免发生感染。

3.膏药撕揭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撕裂皮肤;如果药膏残留在皮肤上,可以用香油涂擦,再用酒精清洗即可。

4.治疗期间应尽量不服抗生素药物,不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5.膏药长时间贴敷如发红发痒或起水泡,无须害怕,这是排毒反应;常规处理等皮肤恢复后再贴。本膏药含活血化瘀成分,孕妇慎贴,以免流产意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1: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