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庆联
释义

李庆联(原名庆廉)(1919年11月10日(农历1919年9月18日)~1986年5月3日(农历1986年3月25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县城北银营村。1938年3月与本村5位革命青年经董必武指点奔赴延安抗大,1938年8月正参加八路军,1939年2月入党。曾服役于彭德怀部的第一军第一师。历任政治指导员、政治教导员、兰州军区政治部干部部助理员、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政治委员、陕西省军区办公室主任、陕西省宝鸡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陕西省咸阳军分区副政委、政委等职(正师职)。

参加抗日的家人

振椿公后裔。父 李育汕 母 黎氏静满。长兄 庆金、庆炳。长兄庆金侨居印尼,日寇南侵时,因参加当地华侨抗日团体“复兴社”积极投入支持祖国民族抗日运动而遭日寇逮捕入狱,领导人李庆汉等一批爱国华侨也先后遭捕。被监禁在印尼中爪哇井帝汶监狱,经受严刑拷打,残酷迫害,不幸牺牲于狱中,时年仅30岁。母亲黎氏一生勤劳,在村里经常协助抗日的积极分子工作,有时担任村里有志青年开会时的站哨的任务。

有志青年

李庆联于1936年毕业于石扇梅北中学,后在村中光文小学任教。中学读书和教书这段期间,正处于“九一八”事变,全国人民在共产党积极发动抗日的影响下,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时期,具有革命光荣传统的梅县地区各中学的革命师生如火如荼地展开抗日救亡运动,在其时期与村内外青年师生亦组织起来开展活动,阅读革命书籍,收听电台新闻,印刷小报,名为“前哨”秘密宣传抗日。在村中一起组织活动的有育保、庆德、庆生、超明、竹梅、庆坤等人。在坪上和光文小学还组织放映对日抗战的影片,演出宣传抗战的话剧,给当时的人们留下难忘的记忆!

革命之路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件发生后,在这国家存亡的严重关头,梅县地区的革命师生,在地下党组织以梁集祥等人的领导下,在国共合作这个大好形势的促进下,1938年3月,与一批革命青年黄赐川,张敏年,李超明,李竹梅等人投笔从戎。经董必武开具的介绍信,经辗转绕道,到达延安,受到老乡萧向荣的热情接待。期间的延安,是全国各地的革命青年男女、海外进步侨胞共同向往的圣地,抗日军政大学这间独特的革命熔炉早已座无虚席。李庆联等人被分配在离王家坪十多里的分校学习。1938年8月正式入伍,1939年2月入党。入伍后编为八路军彭德怀部120师,解放战争时期编入第一野战军,第一师,(原358旅改编,师长黄新廷政委余秋里)。在保卫延安与解放大西北的战役中作战英勇,立过功,受过奖受到了上级的表彰和陕甘宁边区人民的爱戴。

在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任政委期间,经常带领团员们到基层为广大的官兵演出,其中50年代初期上演的秦腔《穷人恨》、《血泪仇》、秧歌舞《英雄刘四虎》在全军、全国影响极大,歌剧《红鹰》在第二届全国文艺会演中获一等奖,参加了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1960年带队歌剧团《红鹰》剧组到北京八一厂拍电影《红鹰》。影片反映了红军长征经过甘南藏族区白沙草原时,红军女医生林华在突围时负伤,她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牧民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抗日救国方针,组织起一支藏民游击队……

李庆联同志,丛军后就一直战斗在大西北,在陕西省军区工作以来,一直对唐代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仍然学习与阅读了大量的唐诗,宋词,研究唐代文化。1979年离休后,开始了本人的创作生涯,在西安经常去图书馆历料馆查阅了大量的唐朝历史文化,并着手写书《霓裳风云》生动地描写了唐朝在杨贵妃时期的宫庭斗争。可惜在初稿写完后,就生病住院,使得作品不能如意完成后期的整理与修改。

安居在广东省军区梅花园干休所继续发挥余热,为干休所的经济开发竭力协助。对家乡的建设事业亦颇加关心,曾两度回乡。第一次于1984年专程陪同堂第李庆政为建设家乡回梅县银营村,他不辞劳苦,挨门访户慰问乡亲父老或登门向村干部了解座谈家乡的困难。动员堂弟为家乡的事业做贡献,李庆政在堂兄的支持与鼓励下,用自己在海外多年积累的财力为家乡办起了小学,修山路,在附近山上种上了果树。使家乡的贫困面貌有所改变。(一直去世后将山林贡献给了国家)。1985年李庆联受梅州市委、市政府的邀请回梅欢度春节和元宵节活动时,还热情洋溢地为欢度元宵佳节谱写过一首歌颂梅江山区的民谣,名为“梅江春晓”以表向佳节晚会的祝愿!

(侄子)李乃芳回忆

1938年3月,联叔与村里的一批革命青年黄锡川、张敏年、李超明、李竹梅、李庆德等六人投笔从戎,一起走出了大山毅然奔赴延安参加抗日。联叔曾讲述过在武昌的一段经历:“我们一共六个人,从梅县坐船经汕头到广州,(庆德到汕头后改变主意去了香港)由广州乘京广线火车到武汉。当时的计划是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找叶剑英老乡。通过他的关系去延安。我们终于找到了办事处,但值班人员说叶剑英已外出,大家一听呆若木鸡。怎么办?那时我们每人除一小包简单的行李外,没有任何证件,正当大家发愁之际,有人在行李袋里发现了一份残旧的他们自己创刊的“前哨”小报,这算作是唯一的身份证了!经人指点在二楼办公室找到了董必武,经说明来意后,受到董必武的热情接待,并开具了一张去延安的放行条,即介绍信。经过辗转绕道,终于到达延安并受到老乡萧向荣的热情接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3: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