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明瑞传 |
释义 | 图书简介李明瑞,原名李瑾瑞,号裕生。1896年11月9日生于广西省北流县清湾乡。李明瑞早年投身军界,曾任桂军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先后任国民军第7军旅长、师长,率部在湖北讨伐吴佩孚的贺胜战役及在江西讨伐孙传芳的王家铺、德安、龙潭等战役中,屡建战功;在讨伐奉系军阀张崇昌的韩庄战役中,他任前敌总指挥,亲率3个团指挥作战,其中第21团最为有名。张宗昌所部听到李明瑞的第21团来攻,就不战而逃。 1929年初,在蒋桂新军阀混战中,李明瑞倒桂系李宗仁、黄绍告成功,成为广西的最高军事长官,为了扩充个人势力,邀请中共中央派领导人到广西指导工作。中共中央利用这个时机,先后派邓小平、贺昌、张云逸、叶季壮、雷经天等到广西与李合作。李明瑞将许多共产党员安排到军队中任要职。1929年10月反蒋失败后,率广西警备第5大队退到龙州待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2月率警备第5大队在龙州起义,组成红8军,任红7、红8军总指挥。3月,红8军第2纵队在龙州遭国民党军袭击,经苦战后失败。第1纵队转入右江地区,后与红7军会合。随后李明瑞等指挥红7军,经过艰苦曲折的斗争,转战黔、桂、粤、湘、赣5省,行程万余里,大小战斗百余次,历尽艰辛于1931年4月到达湘赣苏区永新县◇任中共红7军前敌委员会委员、红7军总指挥兼第58团团长,红一方面军河西总指挥部总指挥。同年7月,奉命率部到达雩都(今于都)县桥头镇与红一方面军第3军团会合,归属于该军团的建制,李明瑞任红7军军长,张云逸任参谋长,率部参加中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反围剿”。在反围剿”的最后一仗,即方石岭战斗中,率部消灭国民党第52师韩德勤部。此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者将假革命”、混进革命队伍中的军阀”等莫须有的罪名扣在了李明瑞的头上,使他无端地受到怀疑和打击。但是,李明瑞心胸坦然,忍辱负重,相信党中央,顶住了各种恫吓和威胁。并以实际行动向组织表明自己的清白和忠诚。10月中旬,一代北伐名将、叱咤风云的红军将领李明瑞在江西于都县黄龙镇朱冈村被无辜杀害,时年仅35岁。1945年中共七大”期间,为李明瑞平反昭雪,并追认为革命烈士。 编辑评论2006年是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烈士诞辰110周年。这位北伐军的虎将”,我党杰出的无产阶级军事家,左、右江起义领导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的名将,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他的一生虽短暂却辉煌。为了纪念这位对革命赤胆忠心的先烈,编者们编写你手上的这本书。本书是一本全面反映李明瑞烈一生的书籍。 目 录一 书香世家添“亚妹” 二 初涉人间知冷暖 三 习文练武学岳飞 四 投笔从戎进武堂 五 护国军里露锋芒 六 玉林剿匪展奇才 七 大败军阀邓本殷 八 北伐征途建功勋 九 一篇讲演倾真情 十 将计就计反桂系 十一 衣锦荣归思故里 十二 回桂主政联中共 十三 匆促反蒋遭失败 十四 任重道远从头越 十五 虎将边陲举义旗 十六 右江征战显神威 十七 游山“猛虎”戏“黔驴” 十八 三炮助克百色城 十九 伏击滇军巧用兵 二十 平马惜别依依情 二十一 直向乐业寻八军 二十二 激战长安受挫折 二十三 武冈失利教训深 二十四 桂岭休整缩编制 二十五 挥戈北上进江西 二十六 两支红军喜会师 二十七 反击“围剿”立新功 二十八 铮铮铁骨含冤殁 二十九 烈士英名垂青史 附录 李明瑞大事年表 后记 基本信息·语言:简体中文 ·出版时间:2008-04-01 ·版次:1 ·总页数:256 ·印刷时间:2008-04-01 ·印次:1 ·字数:260000 ·ISBN:9787219060223 ·大小:16开 ·装祯:简装 ·纸张:胶版纸 图书摘要书香世家添“亚妹” 北流县(今北流市)是广西桂东南的一块宝地。这里土地肥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清朝时曾被人们称为“金北流”,是著名的产金地区,是当时广西最富庶、上缴赋税比较多的县份。北流县内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也众多,有道书列为“天下第二十二洞天”的勾漏洞、中国海相泥盆系北流准剖面等六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最大的“铜鼓之王”就在北流出土,境内有铜石岭汉代冶铜遗址,也是铸造铜鼓的遗址。北流还是广西著名的侨乡。有人还曾把北流称为“奇地”,奇在哪里?原来,贯穿县境的圭江与一般江河迥然不同,世界上大多数的河流都是从西流向东或者由北流向南,而圭江却从南流向北——北流县由此而得名。 北流的许多地名还颇有点传奇色彩,县南与广东省交界的清湾乡朱砂地村就是一个例子。传说很久以前村里有一口井,天一亮,井内就出现颗颗红光闪闪的朱砂。早已把这口井占为己有的财主天天命令丫环去井边取朱砂,把丫环弄得精疲力竭。丫环是个聪明的姑娘,为了避免劳累,也为了不让财主大发横财,她在天亮之前偷偷地将滚烫的开水倒入水井底。从此,那口井再没有朱砂流出来了。不过,这里的池塘水面依然到处漂浮着朱红色的物质。人们根据这个传说故事,把这个村庄称为朱砂地村。 朱砂地村又称柳树坡,该村坐南向北,面对一片谷地,四周是矮山土岭,环境优美,自古青山绿水,村前屋后耸立着许多古老苍劲的桂树、杨柳和苦楝树。 古人有道“人杰地灵”,也许,这个世俗的观念该在这里应验。据县志载,当年,朱砂地村聚居着全县闻名的李氏望族,当中曾出现不少名人学子。早在清朝嘉庆年间,朱砂地村就出现了一个誉满海内的才子李绍昿。这位才子小时候就会吟诗作对,被人称为“神童”。1819年成了进士,以后一心要考状元。不料进京迟了,状元榜已经放过。李绍昿凭他的伶俐、乖巧和那三寸不烂之舌,竞求得嘉庆皇帝特准补考,并在保和殿殿试获取一等一名。皇帝看了他的文章,不禁大喜日:“比今科状元还胜一筹!”当即破例赐封李绍唠为“复元”,称其“才压三江”(即江苏、浙江、江西),成为当时全国著名的才子之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