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家镐 |
释义 | 李家镐,浙江嘉善人,民国13年(1924年)生。民国36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初期从事青年团工作,历任上海市南一区、沪中区、黄浦区团区委学生、青工、组织委员,上海团校组织科长。1953年3月起转到经济部门工作,曾任上海大众橡胶厂厂长,吴淞化工厂副厂长,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化工二厂基建负责人,试车、生产负责人,总厂生产办公室主任、副总工程师、副厂长、代理厂长、厂长等职。1983年5月后,任上海市经委主任,第八届市人大常委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第九届市人大常委、副主任、财经委员会主任等职。 在大众橡胶厂工作期间,带领全厂职工一起学习、推行作业计划,实行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相结合的工资制度,注重研究开发,改善职工集体福利,使该厂摆脱生产混乱状态,成为地方工业局系统先进厂之一。在吴淞化工厂期间,抓氰化钠扭亏为盈和工艺革新;抓稀有气体生产和3350m3/h制氧机投产;抓电石生产技术管理和电石炉技术改造,使电石生产达到“三个3”(发气量300升/公斤,电耗3000度/吨,成本300元/吨)的目标,该厂大电石炉电耗则降到3000度/吨以内。1965年全厂大小电石炉平均电耗降为3078度/吨,“3078”作为正式纪录载入国家经委史册,保持至今,电石发气量和成本亦居全国领先地位。李家镐是该厂9000kVA开放电石炉技术改造项目的负责人。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安装的第一座大型全密闭电石炉——16500kVA全密闭炉,依靠技术人员和广大工人,几经周折终于在1966年9月投产,推动了我国电石行业的技术改造。1972年10月,赴杭州湾金山参加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化工二厂的筹建,后又组织总厂的联动试车、化工试车和全线投产。 80年代初,在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时,对中国石油化工技术经济和发展战略发表了多篇文章。在上海市经委和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期间,对改革开放形势下出现的重大经济理论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先后在报刊上发表《经济工作中的搞活与控制问题》、《关于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几个问题》、《上海的产业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的改革》《社会主义改革往何处去》等多篇论文。 曾任全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上海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名誉院长,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委会主任等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