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季伟 |
释义 | 李季伟(1899—1972),名嘉秀,号子蔚,彭州市竹瓦乡高桥村人。1911年,就读于四川省立第一中学校,后转入成属联立中学校。1919年8月,自费赴法国勤工俭学8年,在格累诺布尔大学工业学院和里昂大学理学院、里昂市立工业学校、巴黎大学,重攻造纸、电机制造与安装等专业,并取得了造纸工程师、电机工程师学位以及考得高等数学、应用机械学、高等化学、电化学和工业化学等课程及格证书。在法国格累诺布尔大学工业学院任助教和在盖朵化学厂任化学技师时,应德累斯顿万国纸品展览会招聘,特为大会筹办中国纸业展览馆,在中国造纸发明者蔡伦像两侧拟联:“功冠古今,竹帛书文,鼎盘铭识,东汉以各成陈迹;名扬中外,骨皮传经,草板记史,西欧于此纪新元”,横额为:“文化之母”。 在留学期间,他积极参与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发动的“二·二八反饥饿运动”及占领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1927年冬天学成返国后,先后在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四川省立工学院、云南大学和国立东北大学等学校任教授,讲授普通化学、纤维化学、电化学和国防化学等课程,并曾任云南大学代理教务长、东北大学理学院院长等职。1949年夏,李季伟创办了私立川北农工学院,在他担任院长的两年中,竭尽全力把学校办得颇有声色。并时刻为家乡兴办学校出力。 李季伟还致力于民族工商业活动。1929年,在重庆等办蜀渝纸厂,后又创办新川电影院、电影片出租公司。1942年夏返回家乡彭州,在磁峰乡鹿游坪开办东方瓷厂,自任厂长兼总工程师,开发、利用丹景山的磁泥、磁峰乡的柴草和湔江釉石制作餐具、茶具和生活器皿。 1943年冬,又招股集资40万,组成民有公司。在白鹿乡三河店、何家山开办天台纸厂,自任厂长兼总工程师,利用当地丰富的拐竹、石灰资源,每季产纸百万余张。 1944年8月3日,以李季伟为团的彭县西山资源和经济考察团一行41人,对西山资源和经济进行为期20多天的综合考察,并撰写《彭县西北边区经济考察团报告书》,提出成茂公路经由彭县西山的路线以及开发彭县西北边区的建议。但终因国民党当局的推诿而不了了之。 李季伟除了长于造纸、化学、电机、法语等专业之外,还撰有《留法勤工俭学亲历》、《为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会上四川省政府书》和剧本《桴鼓记》、《玉底恨》等。 李季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为振兴桑梓工商业作出了贡献。解放后,李季伟继续从事于教育事业,先后在自贡为专科学校、乐山技艺专科学校担任校长,在四川化工学院、天津大学、成都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担任教授,直到1972年4月在成都病逝。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